帶你瞭解1950年以後鈞瓷燒製的幾個亮點——鈞瓷“新工藝”(續)

上篇文章我講了鈞瓷“大火藍”這個50年代的鈞瓷藝術亮點,今天我們一起來重溫一下距50年代較遠的80年代燒製鈞瓷技藝的又一個星火之舉——鈞瓷新工藝。

鈞瓷新工藝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和產物。20世紀80年代隨著社會生產生活需要,鈞瓷生產需要批次化,工匠、藝人們為了適應形勢要求,著手研究如何提高鈞瓷批次生產問題。傳統鈞瓷工藝的燒製過程複雜,氧化和還原燒製手法相結合,呈色率低,次品率低。為了克服這些難題,工匠們探索性地使用硼鉛熔塊的溶劑作用,以及釉料中適量的碳化矽的固定還原作用,用氧化火一次性燒成,實現了推板窯隔焰燒製的批次生產。提高了產量,提高了成品率。

帶你瞭解1950年以後鈞瓷燒製的幾個亮點——鈞瓷“新工藝”(續)

20世紀80年鈞瓷新工藝

鈞瓷新工藝的造型主要是酒具、文具、茶具、人物像、動物像和各式花瓶。釉色與傳統鈞瓷釉色相比,比較單一,主要以紫紅色為主調。器型的稜角部分容易脫釉而呈現底色,奶白色的稜角與其它紫紅色形成一個鮮明反差,色澤亮麗、鮮紅灼眼。這與施釉薄也有一定關係。可惜的是鈞瓷新工藝的燒製時間不到10年,便銷聲匿跡。它和前面我講的50年代的“大火藍”一樣,至今還給鈞瓷愛好者們留下難忘的“紅色”記憶,給藝人工匠們打下了一個永遠值得思考的烙印。

帶你瞭解1950年以後鈞瓷燒製的幾個亮點——鈞瓷“新工藝”(續)

鈞瓷新工藝盤龍瓶

我記得剛進入20世紀90年代初,說時遲那時快,鈞瓷新工藝斷燒。究其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藝術的特質是美的體現,由於鈞瓷新工藝缺乏傳統鈞瓷五彩斑斕的釉色窯變,缺乏藝術效果,缺乏賞析特質,一句話,缺少藝術和欣賞等價值。儘管可以說是曇花一現,但是作為當時的創新的歷史產物,為後來的鈞瓷技藝創新發展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現在欣賞起來當時的新工藝,始終給我們展現著靜靜的嬌豔美。

(期待廣大朋友們關注,我們一起探討和享受鈞瓷藝術魅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