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婚俗演變

一個多世紀以來,婚姻在變,婚俗在變,這個世界在變。

上海婚俗演變

上海婚俗演變

上海婚俗演變

上海婚俗演變

上海婚俗演變

上海婚俗演變

上海婚俗演變

上海婚俗演變

上海婚俗演變

五方雜處的上海人在婚戀上各有其本鄉習俗,但基本上依江南民間傳統。開埠前,男女不論貧富,都由父母作主。“合八字”,男方送彩禮、下聘金,女方收受彩禮,迎送嫁妝。成親之日,男方租用花轎,紅燈引路,鳴鑼開道,吹吹打打到女方迎親。新郎新娘拜完天地,男家大擺筵席宴請賓客,而鬧新房更是必不可少的節目。

上海開埠後,西方風俗傳入上海,自由戀愛開始出現,成婚途徑也有了男女經介紹認識和自己結識等多種方式。傳統的舊婚俗也出現變化,新郎、新娘改穿西服婚紗。新娘出嫁也不坐花轎,而改坐馬車,接著又改坐汽車。喜酒也不再在家置辦,而將婚宴設在酒樓。這種由歐式婚俗與傳統婚俗結合而產生的新型婚俗,被稱為“文明結婚”。

上世紀30年代,一種被稱為“集團結婚”的新婚俗在上海流行起來。 1935年4月3日,在當時的上海市政府大禮堂舉行了首屆“集團結婚”。這種儀式隆重、簡樸,頗得青年人的喜愛。此後,一些政府機關和同鄉會多次舉辦“集團結婚”,成為那個年代影響較大的一種新婚俗。眾多的“集團結婚”還造就了上海的婚慶市場,出現了一批專事婚慶的企業。

1950年4月30日,新中國的第一部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佈,它規定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到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有過一段物資匱乏的階段。和全國一樣,上海這樣一個人口稠密的大城市,住房緊張、許多物資都要憑證供應,這種狀況也影響到人們的婚禮。但在簡樸的生活中,上海人依然用一絲浪漫和溫馨打理著自己的美妙時光。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作為推進社會文明風尚的一個重要內容,婚事簡辦、集體結婚重又風行。而那些跨越數十年風雨,攜手走過人生的“金婚佳侶”,更受到全社會的景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