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民強的隋朝,在楊廣登基後,人口卻驟降四分之三

國富民強的隋朝,在楊廣登基後,人口卻驟降四分之三

隋末並不比秦末強,在楊廣這個廢物的統治下,人口從890萬戶銳減到200萬戶,人口減少四分之三以上,同時內部群雄並起,外部突厥年年入侵,而且北方許多軍閥都向突厥稱臣,如果不是李世民父子蕩平群雄,橫掃四夷,很有可能就是另一個五胡亂華。朱元璋沒有劉邦難度高,因為當時大家都一致對外,所以出身不是問題,沒有貴族子弟擋在他前面。

國富民強的隋朝,在楊廣登基後,人口卻驟降四分之三

劉邦則不是,有一堆貴族子弟在他前面呢,而且那個時候的文化也約定俗成選貴族。這個其實是真得憑實力,人家北元一直收縮等著你們廝殺相互消耗,未嘗沒有最差也是宋遼對峙局面的打算。朱元璋還是比較爭氣的,想象一下,唐末以後北方領土大概有400年沒有漢人政權接管了,又有北宋開始被摁著打的陰影。朱元璋好歹也是打回了漢人的威風的。

國富民強的隋朝,在楊廣登基後,人口卻驟降四分之三

不得不說李世民統領軍隊的能力要比劉邦強(天策上將不是蓋的,戰功赫赫評論說不完,凌雲閣裡很多都是李世民手下的。)反觀劉邦,經常打敗仗,最大的成就要數進咸陽了吧。後來在鴻溝和項羽對壘還是靠韓信派兵支援。要論人格魅力,李世民也不輸劉邦,比如和尉遲敬德的故事,招安瓦崗寨等都是千古美談。劉邦雖然有人格魅力,但是那不能掩蓋他兔死狗烹的惡行。

國富民強的隋朝,在楊廣登基後,人口卻驟降四分之三

治理國家李世民應該也要強些,貞觀之治時經濟文化迅速從戰亂中復甦,走向昌明對外戰爭也贏了(高句麗,突厥)。關中是當時最富裕的地方吧,而且李淵又有長安這種超大城市,吸引力不是一般大,這種城市定都給一般人的影響代表著的是什麼嗎?天命所歸啊。不是四面被圍,恰恰是可以四面出擊。如果李淵不堪一擊,人家投靠你李世民幹嘛,去送人頭嗎?是李淵眾望所歸,實力強悍,他們對李世民也比較信服,人家才會順勢投到李世民手下。

國富民強的隋朝,在楊廣登基後,人口卻驟降四分之三

沒聽說過敵人投降是因為某位將領的緣故,最基本的一點就是投降的勢力有足夠的實力,不然就算首領願意,手下也不願意。不能本末倒置!李世民在當時只是一員將領,不是統籌全域性的皇帝,功能不一樣,註定了功勞就不一樣。一個是反抗秦對東方六國暴政的革命,亡秦必楚。一個是關隴武裝貴族的隋唐繼承。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戰國和秦之亂,以及楚漢相爭,導致十空九空。從漢初國力與唐初國力對比就知道創業比繼承難度如何了。

國富民強的隋朝,在楊廣登基後,人口卻驟降四分之三

唐的很多制度都是現成的。漢是繼秦第二個大一統中央王朝,秦本身是失敗例子,不能照搬,很多東西需要摸石頭過河,需要開創新的制度。弄不好又是秦的下場,難度可不是一般小。唐幾乎就是照搬隋制,而且也有前面秦漢晉隋四個大一統王朝或成功或失敗的例子做參照。難度肯定是劉邦大於李世民,成就不可比。這就好像一個人從擺地攤做到100億級大公司,和一個人把100億級大公司做成1000億級,誰成就大還真不好說。

國富民強的隋朝,在楊廣登基後,人口卻驟降四分之三

呂后死後,齊王起兵在外,齊藩的劉章與陳平密謀在內,其它各路諸侯王虎視眈眈,不然漢朝早就姓呂了。制度是根據當時的情況而看的,一個朝代初期藩王坐鎮地方還是很有必要的,秦末時很多秦地方官直接起兵造反,要是秦始皇分封皇子坐鎮地方就會完全不同了。縱觀中國歷史,大部分成功的朝代在初期都會藩王坐鎮地方,明唐都是。當然,藩王權力過大也會有可能造成八王之亂的情況,這就非常考驗開國皇帝的政治智慧了,從總的結果來看,劉邦設計的漢初政治格局還是非常成功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