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成為兩江總督後,為何要建立“小金庫”?

閱讀

提示:

本專欄是一個系列,講述曾國藩如何運用權謀術,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的全過程。建議感興趣的讀者從第一章開始閱讀,以全面瞭解曾國藩權謀術的若干細節和運用方法,從而舉一反三,為我所用。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句話常常被很多人掛在嘴邊,以激勵自己。可是,真正做大事的人,即使不拘小節,但都特別注意一個前提條件,即:經得住誘惑。

可惜,這個前提條件,被很多人忽視了。

這看起來有一些矛盾,既然要經得住誘惑,豈不讓自己畏手畏腳了?又怎能做大事呢?事實上,不拘小節,也要有方法,否則,你就會被“小節”纏繞的難以脫身,陷入困境之中,就談不上做大事了。

曾國藩是一個做大事的人,但同時也是一個小心謹慎的人,他的方法,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

曾國藩成為兩江總督後,為何要建立“小金庫”?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透過曾國藩如何建立“小金庫”這件事情來講解。自古以來,“小金庫”都在公權力部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權力部門奢侈浪費、腐敗的源頭,一直令民眾詬病。

曾國藩久歷官場,並非不知道“小金庫”帶來的危害,可他為何要建立“小金庫”呢?這也是曾國藩善於權謀的一方面。在腐敗的大清王朝,一個官員如果沒有銀子去維繫各方關係,那就是寸步難行了。曾國藩雖然有經天緯地之才,即使自己生活簡樸,但也不能阻擋他人喜歡銀子的這一事實。

同流合汙是人際關係的無奈之舉,同流不合汙,才是真正的權謀智慧。

曾國藩建立小金庫,是在他成為兩江總督後。

01

曾國藩為何要建立“小金庫”?

曾國藩建立“小金庫”,完全是無奈之舉。

按照清朝的官職規定,在督撫衙門裡,真正拿朝廷俸祿的人,只有總督、巡撫。而總督、巡撫衙門作為地方的最高辦事衙門,還有很多師爺、文案、衙役等各種工作人員。這些工作人員的俸祿,朝廷不會支付,全由總督、巡撫自己想辦法解決。

另外,總督、巡撫衙門裡的辦公經費,也必須自籌。當時,每個總督、巡撫的俸祿為每年一百五十兩左右,另外,還一筆叫“養廉銀”的補貼,在一萬兩左右。曾國藩作為兩江總督,補貼相對較高,為一萬八千兩。這在《曾國藩全集》中均有詳細介紹,我們這裡不再一一贅述。

在辦公經費不足的情況下,曾國藩必須和其他任何一個總督一樣,自己想辦法解決。

曾國藩成為兩江總督後,為何要建立“小金庫”?

按照官場慣例,上級衙門的辦公經費,會攤派到下級衙門中,而下級衙門又一層層往下攤派,最終落到了老百姓的頭上。這在清朝官場上有一種稱呼,叫“陋規”。正是因為朝廷默許,老百姓也無權追究,導致很多地方衙門想盡各種辦法壓榨老百姓,讓老百姓的負擔很重。

正是因為“陋規”是一個真空地帶,導致清朝的官場上十分腐敗,很多衙門以辦公經費不足為由,收取了大量下屬的“好處費”,落入自己的腰包。

02

曾國藩是如何建立“小金庫”的?

曾國藩成為兩江總督後,同樣面臨辦公經費不足的問題,他除了必須解決每年給京城官員送“炭敬”、“冰敬”外,也必須在自己進京的時候,準備一筆“別敬”。

別敬,是地方官員到京城辦事離開時,給官員們送的分手禮。曾國藩雖然為官清廉,但他並不想因為銀子的事情,而耽誤了自己的大事。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七月,曾國藩調任直隸總督時,在京面聖完後,離開京城的時候,就送了一筆別敬。

曾國藩成為兩江總督後,為何要建立“小金庫”?

當時,曾國藩寫信給兒子曾紀澤的家書中就提到:

餘送別敬一萬四千金,三江兩湖五省全送,但不厚耳。

當時,曾國藩加上盤纏路費,共花費了兩萬兩銀子。曾國藩並不愛錢財,他這些銀子從什麼地方來的呢?那就是他私自設立的“小金庫”裡。

曾國藩建立“小金庫”的目的,就是為了應付官場上的這些花費。那麼,曾國藩是如何建立“小金庫”的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