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誰才是“寄生蟲”?

是“有錢卻很善良”,還是“有錢所以善良”?

在窮人忠淑看來,不是富有卻很善良,是因為富有而善良。

富人的偽善、窮人的絕望、階層的懸殊、慾望的洶湧……這些社會問題是電影《寄生蟲》的核心,然而到底誰才是這個社會真正的“寄生蟲”?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

生活在半地下室的金基澤一家,都是無業遊民。兒子金基宇和女兒金基婷是高考落榜生,母親忠淑也慘遭失業,一家四口僅靠幫披薩店摺紙盒謀生。

我們總說陽光是充滿整個世界的,卻也有遺漏的地方。狹小的窗戶只能看到別人腳底的陽光,飛蟲充斥屋子只能靠外面殺蟲劑煙霧消滅,只能在最高的地方蹭到免費的無線網路。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

當桌子上來了一隻蟑螂,爸爸金基澤習以為常,輕輕彈開,繼續吃著蟲子爬過的麵包。

富人高高在上壓榨窮人的血汗,窮人習慣地吃著蟲子爬過的麵包,而蟲子也只是為了吃飯活著。

大自然的食物鏈在這裡淋漓展現,貧富差距的殘酷,寄生與共存的微妙,善與惡的一念之差在這裡完美彰顯。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

不過,生活隨著一塊石頭的到來有了轉折。

基宇的朋友因為即將出國留學,便把曾經的家教工作介紹給了基宇。基宇用妹妹基婷偽造的文憑成功騙過了單純的富太太,最終得到了家教這個職位。

第一次來到富人家的基宇面對另一個世界,是茫然和驚訝。偌大的別墅、充滿陽光的大草坪、簡約的藝術氣息,而這一切也打開了他的慾望之門。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

心思機敏的基宇設法讓富太太僱傭自己的妹妹做小兒子的美術老師。讓妹妹改頭換面,以藝術療愈師的身份融入了這個家庭。

隨後,“寄生”的計劃一步步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透過誣陷讓爸爸金基澤取代富人樸社長的司機。

緊接著,一家三口巧妙的設計,讓富太太辭退了在此工作多年的女管家,使母親忠淑成功進入這個家庭,替代了前女管家的職務。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

一家人如願以償的相繼融入到樸社長家裡。在一個屋簷下彼此裝作不認識,默契配合,各司其職,得到了富人一家的信任。

成年人的底氣,好像都是錢給的。

有一天,趁富人一家外出野營為小兒子慶生。這一家人如同終於得以見天日的蟑螂,從陰暗潮溼的地下室走向了陽光普照的別墅,感受富人生活的夢幻與愜意。

基婷躺在浴缸裡看電視,一邊喝著氣泡水,一邊泡澡;

兒子基宇躺在草坪上,愜意地曬著太陽看著書;

父親和母親在客廳吃著美國進口的零食,喝著最貴的酒。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

這時,刺耳的門鈴聲打破了短暫的幻想和舒適。之前被辭退的女管家請求進入別墅,拿回落在地下室的東西。

出於善意,忠淑讓她進來,卻發現地下室裡一直以來都藏著一個男人。這個男人正是女管家的丈夫,已經在這裡生活了四年,靠著女管家從主人家拿來的食物活著。

隨後,女管家意外地發現了金基澤一家的偽裝。於是便用手機將這一家人的樣子拍下來,並以此作為要挾傳送給富太太。在兩家爭鬥的時候,樸社長一家由於大雨不得不取消露營,即將到家。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

在緊要關頭,忠淑失手撞死了女管家,而女管家的丈夫也被拖進了地下室。為了生存,為了得到給富人打工的機會,窮人可以以命相搏,可以放棄善良。

金基澤一家趁著樸社長睡覺的時候逃離了豪宅,一路向下,走回了原來的住處。然而暴雨已將地下室淹沒,一群生活在地下室的窮人第二天睡滿了整個體育場。

一場暴雨對富人而言只是取消露營,但對窮人來說卻是一夜間流離失所。第二天的陽光照樣會升起來,生活也是依舊的殘酷。

暴雨之後的天氣格外晴朗,樸社長夫婦召集親朋好友來家裡為小兒子慶生,金基澤一家也迴歸各自的職位。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

女管家的丈夫為了給死去的妻子報仇,將前來殺害自己的基宇打成了腦震盪,又拿刀殺死了基婷,最後撲向了母親忠淑。在相搏的過程中,忠淑用燒烤架捅死了女管家的丈夫,所有的富人紛紛落荒而逃。

樸社長為了拿出壓在屍體下的車鑰匙,他捏著鼻子不去聞窮人身上的味道。

這一幕再次被金基澤看到,不論是在車裡還是在別墅裡,樸社長一家對他們身上氣味的嫌棄都像針一般扎入他的心裡,憤怒之下的金基澤拿起刀刺向了樸社長。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

最後,女兒基婷死了。忠淑和基宇回到了之前的地下室,被通緝的金基澤逃到了豪宅的地下室,彷彿人間蒸發一般。

回家之後的基宇夢見自己有一天變得非常有錢,然後買下了那棟別墅。一家人在一起,父親只要從地下室走出來就好。

夢醒了,基宇說了父親之前說過的話,“在自己有錢之前,一定要好好活著。”

一切好似一個噩夢迴圈往復。

究竟誰才是“寄生蟲”?

誰才是這個社會真正的“寄生蟲”?

窮人身上有著永遠洗不掉的“味道”,為了生存而被迫寄生於富人身上,失去尊嚴和選擇善良的權利。為了汲取養分,不得不成為社會食物鏈的最底層。

人性的貪慾才是這個社會真正的“寄生蟲”。

有錢人是因為有錢才善良的嗎?對此無人能下準確定論。

我願意相信善良是一種選擇,與貧富貴賤無關;我篤信努力可以改變生活,不論階層懸殊。

當自己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和慾望時,應該反省自己,而不是怪罪所處環境和世界有多麼不公。

生活的褶皺,是要靠自己熨平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