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且飲一壺清茶

夏至已至,且飲一壺清茶

夏至已至,且飲一壺清茶

日光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

夏季的第四個節氣

夏至如約而至

今日,夏至

陰陽交替,炎蒸三伏

夏至裹挾潮熱宣告時節流轉

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

華夏民族感應時節變化天人合一

形成獨特的夏至風俗與養生文化

夏 至 意 趣

古人如何過夏至?

祭祀文化

地壇祭地 · 風調雨順

夏至已至,且飲一壺清茶

《雍正帝祭先農壇圖》故宮博物院藏

在傳統農業社會中,一切人事活動都要配合自然的運轉,形成了“四時之祭”傳統,古時夏至日要舉行祭神典禮以慶祝作物豐收,並祈求清除荒年和饑饉。《周禮·春官》中有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在歷代祭祀中,地壇祭地亦是夏至節的重要內容,《史記·封禪書》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每逢夏至日皇帝親臨地壇隆重祭祀,企盼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農耕文化

豐沛夏雨 · 作物生長

夏至已至,且飲一壺清茶

《胤禛耕織圖冊》故宮博物院藏

《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夏至後,作物生長很快需水較多降水影響產量,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揚花、抽穗灌漿都需要充足的水分,故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農諺雲“夏種不讓晌”,說明夏季作物生長快,沒有播種的作物要加快播種,不能延遲。

娛樂文化

盛夏賞荷 · 東方詩意

夏至已至,且飲一壺清茶

清 《荷花圖》故宮博物院藏

盛夏是荷的季節,東方先民對夏荷頗有偏愛,與生俱來詩意與浪漫,讓夏日賞荷成為一件時令妙事。古人邀好友相聚搖扇賞荷,而“賞荷”又分池賞、盆賞、瓶賞三種形式,或置身園林,或涼屋納涼,或飲酒品茗,或撫琴吟唱,雅緻閒適,夏日時光便在陣陣荷香中氤氳出詩情畫意、爛漫愜意。

飲食文化

食夏至面 · 品荔枝香

夏至已至,且飲一壺清茶

清·粉彩雕瓷象生荔枝

熱愛美食的華夏民族,順應時節有著獨到的飲食心得,所謂“冬至餃子夏至面”便是如此。夏至節氣夏收完畢,新麥上市,吃麵食帶嘗新之意。夏至後白天變短夜晚變長,民間也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除此之外,還有著夏至羹、夏至蛋、夏至餅等豐富的特色飲食,品嚐應季荔枝、蓮子亦是獨到消遣。

文人文化

搖扇納涼 · 風雅格調

夏至已至,且飲一壺清茶

竹柄紗地堆綾加繡花蝶扇 故宮博物院藏

夏至後進入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潮溼悶熱的日子,古人沒有空調,扇子便是夏令必備引風之物。扇子,從一開始儀仗裝飾變成防暑驅熱涼具,再到受文人雅士追捧,緙絲、刺繡、羽毛、絲綢……精妙絕倫的材質工藝與扇面上的題詩作畫相得益彰,逐漸形成東方傳統中獨具一格的雅緻文化。

養生文化

調息靜心 · 清淡飲食

夏至已至,且飲一壺清茶

白釉粉彩鶴蓮紋高足碗 故宮博物院藏

東方傳統文化注重根據時節流轉,應季變化養生方式。夏至陽氣最旺,從飲食到起居調養,都應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夏月伏陰在內,飲食不可過寒,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鹹味以補心。

夏至日,陽氣至盛,陰氣自此生

暑熱難消,蟬噪鳥鳴,最宜喝茶靜心

夏至已至,且飲一壺清茶

茶是一種生活,在夏日炎炎的日子裡,飲一口好茶,如見伊人在水之涘。遇到一件良器,更好似千金易得,知己難求。一汪清泉,茶湯在適手的器物中翻騰,是對一口好茶最好的詮釋!

夏至已至,且飲一壺清茶

這款銀胎掐絲琺琅《好運來》竹節壺,由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丁明鴻全手工匠心打造,以紫砂壺中的竹節壺為創意原型,造型經典,清雅大氣,與常見竹節壺不同的是,此作由宮廷絕技景泰藍製成,以銀為胎,銀絲描圖,點潤琺琅彩,使得作品典雅中盡顯皇家貴氣!

夏至已至,且飲一壺清茶

作品掐絲細密流暢,釉色鮮麗,白銀似雪,壺把與壺流皆以素銀手工打造,型如新竹,枝節分明,有節節高升的祥瑞之意!典雅大氣的配色,清晰流暢的線條,健康環保的材質,無一處不貼心,無一處不精緻。

夏至已至,且飲一壺清茶

它的誕生,讓平凡日常更具儀式感,看著大氣,用著順手,養著溫潤。無論是用來沏茶待客,還是禮贈收藏,都能彰顯主人獨特的品位,優雅的生活態度。

酷暑炎夏,靜下心來,沏一壺清茶

一張竹椅,一把搖扇,一壺茗茶

品味茶香氤氳,觀賞荷花搖曳

感受夏風溫柔,靜聽蟬鳴漫天

賞心棲居,盡心生活

只要有茶,便是無上清涼詩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