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道不錯的菜:“東坡肉”炒“翠玉白菜”

一講到臺北,首先大家都會想到那裡的小清新、文藝範,還有就是夜市裡的美食。臺北並不算大,101作為地標有時候不經意抬頭就可能出現前方。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韻味,然而來到臺北,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打卡,看看這些國寶,在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那就跟隨我的腳步,走進這座年輕而又知名流傳的博物館,一探究竟吧。

臺北故宮博物館的歷史概括: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東北後,國民政府開始計劃將博物院文物南運。

1933年2月6日,北平戒嚴,華北情勢告急,第一批南遷文物抵達上海。

1936年12月,南遷文物由上海轉運首都南京。

1937年1月,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即中央博物院正式成立。

1948年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在即,國民政府令故宮博物院挑選貴重文物以軍艦轉運臺灣。

1950年4月,臺中郊外霧峰鄉吉峰村倉庫落成,運臺文物隨即遷入新庫存貯。

1957年,在亞洲協會贊助下,在庫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陳列室,公開展覽所藏文物。

1965年,在現址建成新館,同年11月12日正式開放。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道不錯的菜:“東坡肉”炒“翠玉白菜”

臺北故宮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 Museum),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臺北故宮博物院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為仿造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廣場聳立五間六柱沖天式牌坊,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中華民族特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道不錯的菜:“東坡肉”炒“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

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翠玉白菜。

更多的遊客因它而來,翠玉白菜是清朝的作品,雖然年代不久,但珍貴就在於它的精美和美好的寓意,翠玉白菜長18。7釐米 ,寬9。1釐米 ,厚5。0釐米 ,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相同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潔白的菜身與翠綠的葉子,都讓人感覺十分熟悉而親近,觀看時,別忘了看看菜葉上停留的兩隻昆蟲。栩栩如生的精湛工藝,深受人們的喜愛。

東坡肉也是鎮館之寶,可惜的是當時不在館內,所以沒有看到。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道不錯的菜:“東坡肉”炒“翠玉白菜”

女立俑,唐代的女人以肥為美,這是唐代典型的藝術造型。唐代陶瓷堪稱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顆明珠,名窯遍佈南北各地,器物造型千姿百態,裝飾紋樣豐富優美。特別是在陶俑方面,造型比例準確,形象生動。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道不錯的菜:“東坡肉”炒“翠玉白菜”

這隻迷你版小豬,簡直太可愛了,好喜歡。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道不錯的菜:“東坡肉”炒“翠玉白菜”

臺北故宮的文物收藏中,包含了部分來自避暑山莊、頤和園等屬於皇家的文物。白釉盤底雕刻一條龍,一看就是屬於皇帝專用,屬於皇家用品。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道不錯的菜:“東坡肉”炒“翠玉白菜”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道不錯的菜:“東坡肉”炒“翠玉白菜”

臺北故宮的漆器精品較少,色彩豔麗、精緻的琺琅器,兩岸所藏特點相近。這些珍寶大都選用金、銀、玉、翠、珍珠及各種寶石等名貴材質,由各地著名匠師設計製造,竭盡巧思,不惜工本,一器之成往往經年累月,其工藝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更值得欣賞。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道不錯的菜:“東坡肉”炒“翠玉白菜”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道不錯的菜:“東坡肉”炒“翠玉白菜”

藏傳佛教的法器、祭器、造像、唐卡等,還完整地儲存了一些藏傳佛教及道教殿堂的原狀,這些文物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蘊,是民族精神凝結而成的璀璨瑰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70萬件藏品(包括近40萬件明清檔案),分為第一展覽區(主館)、第二展覽區、天下為公牌坊、至善園、至德園、張大千紀念館等主要部分。皆是精巧絕倫的工藝品,栩栩如生,世所罕見,堪稱中國文化藝術之寶庫。

旅遊小貼士:

門票資訊

1、普通票新臺幣350元;

2、團體參觀票(10人以上)新臺幣230元;

開放時間

展覽館一區(正館):8:30——18:30,週五、週六夜間開放18:30——21:00。全年無休。

圖書文獻館:9:00——17:00,週日、假日休館。

交通訊息

公交

搭乘捷運淡水信義線至士林站下車,由1號出口出站後,至中正路轉乘 紅 30(低地板公交車) 往故宮博物院至本院正館門口下車。或轉乘公交車 255、304、815(三重-故宮博物院)、小18 、小19 於本院正面廣場前下車。

搭乘捷運文湖線至大直站下車,轉乘 棕 13 往故宮博物院至本院正面廣場前下車。或搭乘捷運文湖線至劍南路站下車,轉乘 棕 20 往故宮博物院至本院正館門口下車 。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