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宇燒教您怎樣選購安全無鉛的陶瓷餐具

明宇燒教您怎樣選購安全無鉛的陶瓷餐具

“這麼漂亮的東西,摔碎了就可惜了。”

許多人一邊看我的瓷器,一邊如此感嘆。不想解釋太多時,我就說 “沒事,碎了您再來買”,然後大家哈哈一笑。

其實會碎的東西才寶貴,才能承載更多的價值。比如餐具,人類歷史上淘汰了許多不會碎的材質,石器、木器、青銅器、漆器,現在還有塑膠和不鏽鋼的,也不會碎,但都上不得檯面。只有陶瓷一直佔主流,原因有許多,比如容易清洗、品類豐富等等,而易碎性是一種深層次的審美趣向:既然瓷器像我們的生命一樣脆弱,就把她做得更美麗一些吧。

歐美人稱我們“瓷器國”,的確如此,中國發明瞭瓷器,而且發展出紛繁龐大的瓷器體系,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許多歐洲家庭還保留著過去的習慣,不像我們把盤子摞起來收,他們要一個個立起來,放在開放的櫥櫃裡展示——他們還是把瓷器視為實用的藝術品。

我們就說說這種實用的藝術品。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統稱,簡單地說,把黏土做的器皿,放在火裡燒硬,就成了陶器。基本上所有早期人類文明都會製作陶器。漢代中國陶工提高了燒窯溫度,做出了比陶器更堅硬細膩的器皿,就是成熟的瓷器了。

瓷器和陶器的主要成分差不多,都是三氧化二鋁和二氧化矽。大家知道,沙子就是二氧化矽,把沙子燒熔融了再冷卻,就是玻璃了。瓷器和陶器和本質區別就是,瓷器在燒製時溫度高,原料完全熔融了,陶器溫度低,只有部分熔融。簡而言之,瓷器比陶器更像玻璃。

區分陶器和瓷器很簡單,摔碎了看斷面,玻璃狀的是瓷,顆粒狀的是陶——是的,我在開玩笑,這太傻了。分辨瓷器和陶器,得學老中醫,來一個望聞問切。

望當然是看,瓷器要比陶器更有光澤,對光源看,薄點的瓷器是半透明的,而陶器不透明。再看底足沒有釉的地方,瓷器是細膩的,陶器有明顯的顆粒感。切是摸,瓷器手感光滑細膩,陶器就要粗糙一些。問就是問售貨員:你這是陶還是瓷啊?不過很多時候她們自己也搞不清楚。

聞是最重要的技巧,聽聲音。底足比較高的器皿,直接放在桌子上就可以,如果底是平的,就得用拇指和食指捏起來,儘量減少接觸面積,然後用指甲彈擊器身。聲音尖銳的是瓷器,聲音低沉的是陶器。注意!無論是瓷是陶,敲起來都是有迴音。如果非常短促,類似敲木板的聲音,那這件陶瓷很可能有暗傷,遇熱會裂開,不要買。

瓷器的燒製溫度在 1100 度以上,陶器在 900 度以下,在這個中間溫度還有一種產品,炻( shí )器。炻器是專業的分類法,一般銷售時還稱之為瓷器。炻器的特性在瓷和陶之間,比陶器細膩,卻不像瓷器的那樣半透明。雖然很多人沒聽說過,但炻器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低端餐具、衛浴瓷磚,大部分是炻器。

一些不安全的陶瓷餐具,問題多出在釉上。那麼釉是什麼?怎樣的釉或者工藝是安全的呢?

釉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薄薄地覆蓋在陶瓷表面,相當於一層玻璃。

釉就好比陶瓷的衣服,起到防止汙染、便於清洗的作用,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漂亮。釉是陶瓷重要的審美因素,尤其是瓷釉,變化多樣,美輪美奐,一般可以分為青釉、白釉、黑釉、顏色釉等幾大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