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親成功卻發現是被賣的:劉學州的辛酸,是不被命運偏愛的抗爭

優秀的未成年少年劉學州選擇在海邊結束自己年僅十五歲的生命,讓大海沖刷掉他一生的不幸,歸於塵土,從此,世間又少了一個努力發光的堅強男孩。

海子說“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他的來世定會被鮮花爛漫的溫暖包圍。

尋親成功卻發現是被賣的:劉學州的辛酸,是不被命運偏愛的抗爭

親情本應該是世間最無可抵擋的力量,奈何生命的重量也撼不動自私的父母的鐵石心腸。

最終,這個十五歲的少年,在父母的冷漠中,在網友的網暴中,在血淋淋的現實面前敗下陣來。

如果沒有尋親,或許劉學州還能一直向著陽光前行,但人生不能從頭再來,被失望和心寒熄滅的光再也沒有被重新點亮的一天。

劉學州的前半生是如此地不幸,出生就被親生父母賣掉做彩禮,四歲養父母雙亡,從此與年邁的姥姥姥爺相依為命,中途輾轉寄居在各個親戚家。

尋親成功卻發現是被賣的:劉學州的辛酸,是不被命運偏愛的抗爭

姥姥、姥爺的疼愛,也難掩被別人嘲笑是野孩子的神傷,也彌補不了一個十幾歲少年對於父愛母愛的渴望。

當他知道自己是

被抱養

的,他還有親生父母時,他是多麼地希望能重拾父愛母愛,多麼希望自己也能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一個愛他的爸爸媽媽。

孫卓事件還有更多的尋親成功的事件點亮了劉學州生命的光。孫海洋及其他尋子父母的熱切,讓他更加迫切地想要體會與親生父母團聚的溫馨場面。

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並不是所有的爸爸都叫孫海洋,也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幸運如孫卓,也不是所有的尋親都是雙向奔赴。

尋親成功卻發現是被賣的:劉學州的辛酸,是不被命運偏愛的抗爭

我們生命的中心點是自己,都渴望自己是被命運眷顧的幸運之子,但往往卻是自以為是女主的命,到頭來卻發現領著安陵容的劇本。

劉學州尋父母

時有多

迫切,尋親成功後就有多失落與心寒。

當他看到同父異母弟弟的生日宴,那麼盛大,那麼隆重,再聯想到自己悲慘的身世,十幾年的人生中,出生就被父母賣掉做彩禮,沒有父母的陪伴,沒有過一次像樣的生日,他心裡肯定不舒服,內心失落感襲上心頭。

尋親成功卻發現是被賣的:劉學州的辛酸,是不被命運偏愛的抗爭

有家,有父母疼愛的孩子是多麼地幸福,他也渴望擁有家,擁有父母的疼愛。但沒想到,同為孩子,自己會被如此地區別對待。

他想要的不是一所房產,而是想要一個家,不用再寄人籬下,想要父母多疼疼他,但卻被父母當作包袱對待。

他被父母汙衊尋親的動機是處心積慮地要房產,被罵白眼狼,親生母親拉黑他,甚至掀動網路試圖毀滅他,就是為了把他像包袱一樣,一腳踢開。

雖是有所準備,但當殘酷的事實擺在面前,他還是難以接受如此血淋淋的現實,畢竟他才十五歲。

面對命運的不公,親生父母的拋棄,劉學州也曾抗爭過。

尋親成功卻發現是被賣的:劉學州的辛酸,是不被命運偏愛的抗爭

他歇斯底里地吼叫,希望父母也能疼疼自己,但他畢竟只是一個十五歲的孩子,他的表達方式或許過於粗糙,過於激進,但他在最終的心願

不過是希望父母能多關愛關愛自己。

現實很殘酷,他的父母更殘忍。

在父母那裡,他撕心裂肺的爭取卻被父母

當做

是白眼狼,當成一個避之唯恐不及的人。他怎能不感到心酸?

哪怕有一刻親生父母對他慈悲一下,他也不會選擇決定與父母對簿公堂。

劉學州的辛酸,不就是一個個不被偏愛的我們。

尋親成功卻發現是被賣的:劉學州的辛酸,是不被命運偏愛的抗爭

在工作中,我們可能不是被領導器重的人才,升職加薪永遠與我們絕緣。

在生活中,我們不是備受父母寵愛的那個,嘴巴笨拙的我們只能安慰自己吃虧是福。

身處困局中,誰能保證永遠客觀,永遠不會成為下一個劉學州呢?誰能永遠道德高尚,永遠是人間清醒般的存在呢?

劉學州只是想找到父母,想打破現狀,為自我的命運做次抗爭。

他是不幸的,他沒能逆天改命,命運沒能偏愛這位少年,他選擇在抗爭後逃避,逃避這個讓他傷痕累累的世界。

尋親成功卻發現是被賣的:劉學州的辛酸,是不被命運偏愛的抗爭

有人講劉學州長著一副心機臉,小小年紀,就在網路中攪動風雨。未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你知道他的現在,你瞭解他的過去嗎?

你能像他這樣在艱苦的條件下一路獎狀、榮譽不斷,憑藉自己的力量找到親生父母嗎?

面對如此惡毒的父母,你能從容原諒嗎?平心而論,如果你是劉學州,你能做到比他更優秀嗎?

選擇做父母就要對孩子負責,沒有做好負責任的打算,就不要自私地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

孩子不應該成為放縱情慾的產物,沒有責任心,就不要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否則,父母一時的個人衝動,帶給孩子的只能是無盡的痛苦。

尋親成功卻發現是被賣的:劉學州的辛酸,是不被命運偏愛的抗爭

不要自私地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孩子也不應該成為父母維繫婚姻的繩索,愛了就綁住,不愛了,連繩子都踢開。

我們不想要痛苦的婚姻,同樣,孩子也不想要痛苦地來人世間走一遭。

劉學州走了,再也無法回來。後悔、遺憾、惋惜,都無法改變。

多些換位思考和體諒,少些站在道德制高點的指責,更多的劉學州會活得更好。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