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金剛經》學心態,跟《易經》學生存,跟《道德經》學生活!

跟《金剛經》學心態

《金剛經》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人生的大問題: “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滾滾紅塵中的芸芸眾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亂七八糟的想法?

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靜?對這個問題的解答,就是金剛經的主旨。

跟《金剛經》學心態,跟《易經》學生存,跟《道德經》學生活!

在生活中,當我們遇到煩惱時,往往只是責怪環境,而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自己的內心,其實心才是一切煩惱的根源。

佛法說“一切唯心造”,我們擁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出現什麼樣的世界。心態的健康與否,直接關係到人生的苦樂。擁有健康的心境,是快樂幸福的根本。

不強求

《金剛經》中說: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跟《金剛經》學心態,跟《易經》學生存,跟《道德經》學生活!

我們為什麼不能擁有良好的心境呢?就是因為我們還有煩惱,所以才不能獲得自在。我們之所以感到痛苦煩惱,是因為我們心中有太多的慾望。

因此,對於世界上的一切都應該看淡,對遭遇的一切都應該坦然面對,不應該執著。

跟《金剛經》學心態,跟《易經》學生存,跟《道德經》學生活!

人總是過多地考慮自己,從自己的欲求出發,想得到文憑、學歷,想得到親情、友情、愛情,想得到財富、金錢、美人,想得到名譽、地位。

想得到家庭、事業,想得到健康、長壽……其實靜下心來仔細想想,世間的一切有什麼是永遠的呢?

肯奉獻

《金剛經》中說:

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

應無所住行於佈施。

佈施就是奉獻。有人說我自己還不夠用,或者我自己都一無所有,沒有什麼好奉獻的。

跟《金剛經》學心態,跟《易經》學生存,跟《道德經》學生活!

其實一句溫暖的問候,一片誠摯的愛心,一個美麗的微笑,任何自己覺得可以利益他人的東西都可以用來奉獻。

日常生活中我們給予別人一句善意的勸告,一點力所能及的幫助,都是可以給人以啟迪和幫助的,有時甚至是讓人終生難忘的。

跟《金剛經》學心態,跟《易經》學生存,跟《道德經》學生活!

奉獻貴在真心和無私,而不是為了沽名吊譽,或謀取錢財。

正如《聊齋志異》開宗明義第一篇《考城隍》上所說: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

能放下

《金剛經》中說: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住”精神,可以緩解現代人的壓力感,使人保持澄明心性。當今時代是一個物慾湧動、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盛行的時代,有些人不再談論人生、理想、國家、社會,而是更多地談論電影、股票、服飾、美食、足球、明星等等。

跟《金剛經》學心態,跟《易經》學生存,跟《道德經》學生活!

人除了物質生活,還要有充實的精神生活,精神上去充實才是真正的富貴,精神上的滿足才是真正的幸福。

現代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人都具有“庸人自擾”的本性:對於悠關自身之事作過多的無謂思考,是困擾自身的主要原因。

跟《金剛經》學心態,跟《易經》學生存,跟《道德經》學生活!

如果心中顛倒夢想,高樓大廈無異於監獄,美味佳餚就是毒藥。古人說: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只要心安定了,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飯,住的是茅草小屋,心中也很安定、 自在。

跟《易經》學生存

所謂生存之道,概括為四個字就是:趨吉避凶。要想趨吉避凶,需要抵達《易經》中做人的最高境界——無咎。

孔子晚年感慨學《易》可以無大過,《周易·繫辭下》中也說: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謂易之道也。

跟《金剛經》學心態,跟《易經》學生存,跟《道德經》學生活!

無咎是沒有兇險,沒有大的過錯,或是就算有過錯也沒有關係。這是《易經》的精髓,最根本的生存之道。

反省補過,是無咎之基

《周易》雲:無咎者,善補過者也。

人活著,只要眼睛沒有閉起來,你就永遠有過錯,只是大小而已。無咎的狀態不是不犯錯誤,而恰恰是犯了錯誤以後,能夠及時反省和改正。

跟《金剛經》學心態,跟《易經》學生存,跟《道德經》學生活!

《左傳》上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稱讚愛徒顏回:“不遷怒,不貳過。”不貳過,就是不重複犯錯誤,善於改正自己的錯誤。

《周易》上同樣說,“震無咎者存乎悔”。要達到無咎的狀態,必然要善於反思悔過,如曾子的“一日三省吾身”。

跟《金剛經》學心態,跟《易經》學生存,跟《道德經》學生活!

反思悔過是改過的前提,一個人不在內心真正的反思、悔過,根本不可能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就不知道如何去改正。

所以要真正達到無咎,就要隨時反省自己,隨時隨地檢查、反思、改正自己的錯誤和毛病。

謹慎小心,是無咎之法

《周易》雲: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君子每時每刻小心謹慎,勤勉不懈,永遠保持警惕,這樣雖然存在著危險,但是並不會有災禍。

跟《金剛經》學心態,跟《易經》學生存,跟《道德經》學生活!

《周易》對謹慎強調很多,可見其重要性。古人云,行謹則能堅其志,言謹則能崇其德。牢記一個“謹”字,所犯的錯誤會越來越少。

堅忍純正,是無咎之憑

《周易》雲: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

沒有平地是不會變成山坡的,沒有去了而不回來的,在艱難困苦中堅守純正,必然會有好的結果。

人生艱難和困苦雖然不能避免,但只要我們保持一顆堅忍和貞正的心,就終能等到變成平坦的大道。

返璞歸真,是無咎之境

《周易》雲:白賁,無咎。

賁是斑紋華彩、色彩紛繁之象,七彩光合成白色,絢爛歸於平淡,白賁就是在世不染,閱歷深厚,返璞歸真。

白賁的境界裡,有清涼自在的心,有安定從容之心,有一顆擺脫煩惱束縛的自由之心。不再山珍海味的濫吃,身體變得清潔起來。

跟《金剛經》學心態,跟《易經》學生存,跟《道德經》學生活!

不再做遙不可及的夢,睡眠變得安恬起來。不再穿五花八門的鞋,步子邁得悠閒平穩起來。衣著不再盲跟潮流,穿戴開始舒適寬鬆起來。

不再多說閒言碎語,心情輕鬆暢快多了。

跟《金剛經》學心態,跟《易經》學生存,跟《道德經》學生活!

這種人生境界就如同陶淵明在《飲酒》詩中描繪的那樣: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跟《道德經》學生活

這是一個競爭的時代,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世人都為追求成功而忙碌。在這種高速的生活狀態之下,身心的壓力也在不斷加大,時常會感覺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自己原來的人生定位。

跟《金剛經》學心態,跟《易經》學生存,跟《道德經》學生活!

包羅永珍的老子《道德經》,則可以為我們提供最好的智慧啟迪,在生活態度上為我們提供最好的指引。

無用,才能有趣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道德經》裡到處是比喻。比如瓷杯,大家只看到有的部分,其實能用的不是有,而是圍出來的空。

一有空就掏出手機,時間立刻被填補,手機拿走了人們的無聊,也拿走了伴隨著無聊的偉大創意。

跟《金剛經》學心態,跟《易經》學生存,跟《道德經》學生活!

我的很多想法都是在喝茶發呆時想出來的,相反忙碌的時候沒有想出來。

我們中國人愛求大,求有用的事情,有用的人越來越多,有趣的人越來越少。閱讀,就是一種和老人、和過去聊天的方式。

低調,才是高明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為什麼江海最為遼闊,因為它比誰都低,海平面為零,水往低處流,原則是比別人低,以其善下之。喜歡比別人低,這是主動的,這是一種境界。

跟《金剛經》學心態,跟《易經》學生存,跟《道德經》學生活!

那些真正高的人,都喜歡低。比如季羨林,他在校園裡為學生看行李,這是真事。

當代書法家啟功,接受採訪時,謙虛得不得了,琉璃廠有假冒他的作品,他說去看過,真有比自己寫得好的。他們“善下之”,從來沒有耀武揚威,從來都是客客氣氣。

坦然,面對逆境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不管多大的風都不可能一直刮下去,不管多猛的雨也終有停止的時候。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挫敗和低谷也終將過去。

跟《金剛經》學心態,跟《易經》學生存,跟《道德經》學生活!

人有兩個最大的敵人:一是突如其來的讚賞和表揚,一是時常會有的打擊和不順。這兩道關都要過,過不去就很難前行。

表揚來得太早,毀人也毀得夠狠,很多人就是如此倒下的,根基不穩,空中樓閣,他Hold不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