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化之涇縣,枕徽襟池緣江帶河,景色優美!

涇縣,古稱猷州,安徽宣城市轄縣。位於安徽省東南部,宣城市境西部。東與宣州區、寧國市接壤;南與黃山市黃山區、旌德縣毗連;西與池州青陽縣交界;北與蕪湖南陵縣為鄰,處長江南岸平原與皖南山區交接地帶,“枕徽襟池,緣江帶河”。總面積2054。5平方公里,東西距66公里,南北53公里。轄9鎮、2鄉、272個行政村。截至2000年,人口34。7萬。縣人民政府設涇川鎮。有新四軍軍部舊址、桃花潭、江南第一漂、查濟古民居、黃田古民居等旅遊景點。涇縣位於安徽省南部,總面積2059平方千米。2004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35474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4498人。2008年末戶籍人口355213人,年人均生產總值(GDP)10083 元。

安徽文化之涇縣,枕徽襟池緣江帶河,景色優美!

縣人民政府駐涇川鎮。郵編:242500。程式碼:341823。區號:0563。拼音:JingXian。唐代大詩人李白,於天寶十四年(775年)遊涇縣,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他在《涇川送族弟》一詩中寫道:“涇川三百里,若耶羞見之……佳境千萬曲,客行無歇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人啟蒙歷涇川佳境,認為勝過著名風景區的若耶溪。涇縣山水毓秀,人傑地靈。素有“漢家舊縣,江左名邦”之稱。不僅有李白、杜牧、王安石、文天祥等人的遺蹤,亦為文風昌盛之鄉。明代盛行王陽明理學,春秋二季在水西會講者逾三百人。清代崛起皖學涇派,胡承珙等人以訓詁學闡釋經度,考訂了大量古籍。包世臣《藝舟雙楫》中的書法理論,至今仍為書法界推崇。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孕育出近現代許多著名人物,例如文字訓詁學家胡樸安、歷史學家胡道靜、畫家吳作人、文學家吳組緗、小說家予且、書法家吳玉如、音樂家朱踐耳、無產階級革命家、外交家王稼祥等,都是蜚聲海內外的人物。

安徽文化之涇縣,枕徽襟池緣江帶河,景色優美!

涇縣位於安徽省南部,宣城市境西部,置縣於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地處皖南山區北部,境內山多地少。黃山餘脈綿亙縣境東南,九華山支脈逶迤西北。青弋江自西南向東北流經縣境,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的革命老區,皖南事變的發生地。安徽省各地四季分明,“春暖”,“夏炎”,“秋爽”,“冬寒”的氣候明顯。若按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候平均氣溫<10℃為冬季、>22℃為夏季,10—22℃之間為春秋,那麼我省各地四季分配大致是:春秋各2個月,夏冬各4個月,冬夏長,春秋短。因南北氣候差異明顯,淮北冬長於夏,江南則夏長於冬。季節的開始日期,春夏先南後北,秋冬先北後南,前後約差5—15天,春季差別最大,夏季差別最小。

安徽文化之涇縣,枕徽襟池緣江帶河,景色優美!

榔橋鎮位於涇縣的東南部,北距縣城28公里,南與旌德縣三溪鎮相鄰,205國道穿境而過。全鎮總面積274平方公里,轄27個村,1個集鎮居委會,總人口3。1萬人。2002年全鎮經濟總收入3。27億元。其面積、人口、經濟總量在全縣排序中均屬前列,地域面積居全省之首。集鎮區域面積1。56平方公里,是全鎮政治、經濟、商貿、文化中心。2001年被確立為省定中心鎮。境內交通便捷,通訊等各項基礎設施完善,鎮區各種服務配套體系健全。是通往“兩山一湖”著名風景區的中轉站。境內有50年代興辦的小溪、白華兩個國有林場,其木材蓄積量在全縣佔首位。近年來,以青梅、茶、桑和中藥材等為主的經濟林發展很快,1500畝的優質青梅基地的1000畝的中藥材基地已初見成效。馳名中外的十大名茶之一“湧溪火青”已形成規模。境內盛產的水稻,其大米因口感好、品質佳、無汙染而深得上海、浙江等地歡迎。境內建有國家級商品糧基地、國家級生態農業專案基地和省級能源生態示範工程基地。境內還有較為豐富的金礦石、紫墨玉石、花崗石、石灰石等礦產資源。

安徽文化之涇縣,枕徽襟池緣江帶河,景色優美!

全鎮個私民營企業480餘家,從業人數達6000餘人。全鎮已形成以龍頭企業華偉公司帶動的建築、建材業,以油畫筆、木梳、門簾等主導產品牽動輻射的竹木製品業,以傳統工業為基礎的刃具加工業,以小城鎮為依託的商貿流通業,以“江南第一漂”和“黃田古民居”為品牌的休閒、文化旅遊業等五大支柱產業。全鎮規模企業10餘家,其中雙聯、春雅、宏大公司三家企業躍居全縣重點企業行列,雙聯有限公司列為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鎮60%的工業企業為出口創匯企業。佔地3。5公頃的核心木、竹工業園區漸現雛形,佔地600畝的現代工業園區正在規劃實施之中。著名的宣紙原產地——紅星宣紙集團和聞名省內外的“江南第一漂”景點以及投資2億元即將開工興建的牛嶺水電站就坐落在轄區內。境內還有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緊急軍事會議遺址——“百戶坑”,史稱“百戶坑會議”。榔橋鎮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是涇縣的主要木、竹產區之一,擁有自然林13萬畝,各類人工林2萬畝,年採伐量3000立方米。經濟林青梅、板栗、蠶桑發展迅速,佔地1500畝的浙溪青梅基地已建成園,板栗面積1000餘畝以上,桑園已突破4000畝,年產繭量180噸。榔橋鎮是著名的茶鄉,茶園面積達4500畝,年產茶120餘噸,馳名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湧溪火青”就產於境內黃田、湧溪村。該茶在清朝年代被列為“貢茶”,並多次獲得國內、國際茶葉博覽會金獎,是綠茶中的精品。榔橋鎮是一個新興的旅遊區,境內山川秀淑,景色清幽,自然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著名景點有聞名省內外的“江南第一漂”和黃田古民居“洋船屋”,現已成為皖南地區旅遊行業的新亮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