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林肯遇刺前的那個夢,看恐怖故事的寫作

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恐怖故事,這個故事是美國總統林肯在遇刺前,做了一個預言式的夢,這個夢是這樣的:

從林肯遇刺前的那個夢,看恐怖故事的寫作

約莫在十天前,那晚我就寢很遲,為了等一份前線送來的重要檔案。我沒敢待在床上,但實在很累,便打了個盹。不久我開始作夢――

我的周邊靜寂得死氣沉沉。後來我聽到啜泣的聲音,似乎有很多人在哭。我想了想,使下床好奇地走下樓。那悲泣劃破了寂靜,卻看不到悲慼的人影。我一間房走過一間房,眼前不見半點生息,只有憂傷的嗚咽與我同行。

“所有的房間都亮敞敞的,景物依舊,然而,那些如穿心悲慟的人們在哪裡?我決心揭開這神秘而恐怖之謎。我繼續走,直到東廂房,我走了進去。那裡的景象令我目瞪口呆:我面前是一副靈柩,裡頭躺著一具穿了壽衣的屍體――他的臉被遮起來;其他的人哭得十分傷心。

“‘白宮裡誰過世了?’我問一位士兵。‘是總統,’

一驚

他回答道:‘他被暗殺了!’

再驚

隨後群眾爆出一聲震天的哀號

三恐懼

。我從夢中被驚醒。”

從林肯遇刺前的那個夢,看恐怖故事的寫作

在這個故事裡,懸念與恐怖是兩件事。前半部分,林肯尋找哭聲的源頭是懸念(中間伴隨著恐怖),而到懸念解除之時,則是恐怖達到頂峰,林肯被一陣聲振天地的哭聲嚇醒了。

也就是說,我們平時說的“懸疑恐怖”,其實是兩種情緒,或者可以這樣講,“恐怖”是一種獨立的元素,和不同的其他元素組合,可以產生不同類的作品。比如和懸疑組合變成“懸疑恐怖”,和有趣的元素組合變成“搞笑兼恐怖”的作品,恐怖是可以靈活拆解組合的。

從林肯遇刺前的那個夢,看恐怖故事的寫作

這個故事還告訴我們一點,那就是文字中實現恐怖——要讓讀者體驗到“非常恐怖”,不僅僅是靠驚嚇,更是靠恐怖的強度。不只是我們所說的,“突然來了怎麼一下子”,更是這個恐怖的強度大。“這時人們發出一陣哭天搶地的哀嚎”,這句話是在讀者讀到死者是林肯之後,心裡已經感受到了恐懼,這時再讀到這個場景,心裡的恐懼再次被加強,可以說是雪上加霜。而且,這一句能夠和人們在現實中,某些讓人恐懼的場景相聯絡,它還能讓讀者在讀完之後,保持對恐懼的想象。

可以說,這句話既追加了前文的恐怖,又延續了後面對恐怖的想象,恐懼在這裡是疊加的,

而且不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消失,這就是一個成功的恐怖場景。

在文字之流中,造成忽然的驚嚇並不難,難在透過某種結構,使得恐怖的強度得以增加,在讀者心裡留下持久的回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