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討夏(西夏)李繼遷第二階段之作戰,統轄銀夏宥等五州之地

一、北宋討夏基本戰略策略形勢的變化

宋廷鑑於征討李繼遷的作戰,雖不斷取得一些勝利,但遠沒有從根本上消滅這一頑固的割據勢力,使李繼遷屢敗屢起。

加之,宋廷在河北地區與遼軍岐溝關、君子館等慘敗後的嚴峻形勢遂決定採取“以夷制夷”的方針,將李繼捧派歸銀夏地區,令其專力征討李繼遷。

為此,宋廷曾於宋太宗雍熙元年(公元984年),任命李繼捧為定難節度使,並賜姓名“趙保忠”,統轄銀夏宥等五州之地,意在感召李繼遷。

北宋討夏(西夏)李繼遷第二階段之作戰,統轄銀夏宥等五州之地

然而,遼廷為進一步籠絡李繼遷,於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加封李繼遷為夏國王。李繼遷得到遼廷這一加封后,進一步與宋廷對抗,但在安慶澤與宋軍的交戰中兵敗中箭而逃。

宋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七月,宋將孔守正又將李繼遷連連擊敗於大橫崗與白池但此後,李繼遷卻在夏州大敗李繼捧,宋廷急令商州團練使翟守素率軍往救。李繼遷得訊,恐難敵宋援軍,遂派使者請降,以便緩兵蓄勢。

宋廷因在河北地區屢屢慘敗於遼軍,為避免東西兩面作戰的困境,便趁勢以李繼遷為銀州觀察使,賜名為“趙保吉;其弟李繼衝為綏州團練使,賜名“趙保寧”,其子及其母皆有封賞,力圖穩住李繼遷部。但此時,李繼捧卻降於遼廷,被遼封為西平王北宋西北部形勢更加複雜化。

北宋討夏(西夏)李繼遷第二階段之作戰,統轄銀夏宥等五州之地

二、李繼遷的連續擴張

李繼遷表面附宋後,並未停止其襲掠西北諸州的行動,而是繼續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

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四月,李繼遷派使入朝,請宋廷授予其宥、夏等州,遭朝廷拒絕後,即派其將李大信率兵攻慶州,被知州劉文質軍擊退。

宋太宗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春,李繼遷軍連續進攻靈、綏等州,引起宋廷惱怒,宋太宗遂以馬步軍都指揮使李繼隆為河西兵馬都部署、尚食使尹繼倫為都監率大軍征討李繼遷後宋廷得知李繼捧暗中與李繼遷勾結,便決定先討李繼捧。

北宋討夏(西夏)李繼遷第二階段之作戰,統轄銀夏宥等五州之地

繼捧獲悉宋軍前來征討,遂先率其家室走避郊野。此時,李繼遷欲吞滅李繼捧,便乘機夜襲李繼捧營地,李繼捧軍大敗,單騎逃歸夏州後,被其部將趙光嗣捕捉,李繼隆順利進入夏州城,趙光嗣獻出李繼捧,銀、夏諸蕃部落皆歸附李繼隆將李繼捧囚送京師。

宋太宗寬赦李繼捧,任命其為右千牛衛上將軍,封宥罪侯。同年六月,李繼遷被党項熟倉族首領乜遇擊敗。同年七月李繼遷又數次進攻夏州,宋將張崇貴、田敏與乜遇等率軍於雙堆將繼遷軍擊敗,斬敵2000餘,獲牲畜、鎧甲甚眾。李繼遷復率兵反擊,宋神衛軍指揮使許均率軍迎擊,李繼遷敗走沙漠中。

北宋討夏(西夏)李繼遷第二階段之作戰,統轄銀夏宥等五州之地

三、李繼遷再次施展緩兵計降宋叛宋

在北宋軍的征討之下,李繼遷鑑於自己屢戰屢敗,為緩兵之計,乃於宋太宗淳化五年(公元994年)七月,派牙校向宋廷謝罪,並貢獻良馬。繼之,復派其弟李延信奉表待罪,稱反叛之事皆出於李繼捧的主意,請求赦免死罪。太宗召見延信,加以撫慰,賞賜甚厚。

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三月,李繼遷又派其銀州五部押衙張浦驅良馬入貢。宋太宗乘機向張浦展示宋軍軍威,命衛士數百拉強弓射箭,張浦驚恐,稱蕃人弓弱矢短,無法與宋軍匹敵。

北宋討夏(西夏)李繼遷第二階段之作戰,統轄銀夏宥等五州之地

於是,宋太宗讓張浦轉告李繼遷“束身自歸,永保富貴”。六月宋廷派閤門使馮訥持詔任命李繼遷為鄜州節度使。李繼遷拒不奉詔。十二月,李繼遷乘其為遼兵畏懼的宋永安節度使折御卿病重,誘使遼將韓德威進攻鄜(f)州。折御卿得悉敵軍來攻,帶病出徵,敵軍遂不敢進逼。

偽降的李繼遷時刻窺視方向,以求再次攻宋。宋太宗至道二年(公元996年)三月,宋將白守榮奉命自慶州押送軍糧40萬斛(石)前往靈州。

宋太宗詔令諸將分兵3隊,列方陣而進,白守榮違令將3隊合為一隊。李繼遷得知此訊,於浦洛河設伏,大敗白守榮軍,軍糧盡為李繼遷奪走。繼之,李繼遷兵逼靈州,再叛宋廷。

北宋討夏(西夏)李繼遷第二階段之作戰,統轄銀夏宥等五州之地

四、李繼遷的連續攻北宋

當年四月,宋太宗得悉李繼遷劫奪軍糧,大怒,立即詔令李繼隆為環、慶十州都部署,率兵進討。五月,李繼遷率軍萬餘圍攻靈州。宋太宗召集宰相呂端等商議對策,呂端等奏請調發麟府、鄜、延、環、慶等諸州兵襲敵腹地,以解靈州之圍。

繼之,宋太宗又詔授諸將破敵方略,以李繼隆部自環州、殿前都虞候範廷召自延州、殿前都指揮使王超自夏州、容州觀察使丁罕自慶州、錦州刺史張守恩自麟州,兵分5路會師烏白池並以環慶鈐轄盧斌率兵2萬為李繼隆之前鋒欲一舉殲滅李繼遷軍。

九月,宋大軍相繼而進。李繼隆未按宋太宗原定之部署,率部自清嵐峽直趨夏州李繼遷之老巢,而未增援靈州。由此宋太宗大怒,下詔斥責繼隆,即派引進使周瑩前往監繼隆軍。

北宋討夏(西夏)李繼遷第二階段之作戰,統轄銀夏宥等五州之地

不久,繼隆軍與丁罕部會合,行數十日,未遇李繼遷軍,只得率軍迴歸;張守恩部遭遇李繼遷軍,不戰而退返麟州。獨王超、範廷召進至烏白池後,與李繼遷軍大小數十戰,雖屢屢戰勝,但由於其他各路宋軍未按期趕至,士卒睏乏,故未能擒獲李繼遷等。

而在上述多次交戰中,宋軍的獲勝,多賴於其年僅十七歲的先鋒將王德用。他先率軍萬人與敵首戰於鐵門關,初戰獲勝。在進至烏白池後,王超等見敵軍鋒甚銳而不敢進。

王德用又主動請求率精兵5000,與敵激戰三日,將敵擊敗。在宋軍撤歸時,為防敵軍設伏追擊,德用又率兵進佔距夏州50裡處的險要之地,並嚴令部眾說:“敢亂行者斬!”故全軍肅然,敵軍暗中追躡,但卻不敢近前。

北宋討夏(西夏)李繼遷第二階段之作戰,統轄銀夏宥等五州之地

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三月,李繼遷借太宗死去之機,再次玩弄請降求和之計,上表宋廷請求官爵。宋真宗趙恆遂於十二月復任命李繼遷為定難節度使,讓其統轄夏、綏、銀、宥、靜5州之地。

宋真宗鹹平二年(公元999年)八月,李繼遷又叛宋,率軍進攻麟州,宋洛苑使折惟昌、同巡檢使折海超等率軍援救,折海超等戰死。叛軍攻麟州不下,轉攻府州,又被宋軍擊退。

宋真宗鹹平四年(公元1001年),李繼遷相繼攻破懷遠、保靜永州三鎮,旋即,圍攻清遠軍,激戰7晝夜,宋都監段義降於叛軍,李繼遷叛軍主力步步逼近靈州。當年閏十二月,宋靈州河外寨主將李瓊舉城降於李繼遷軍。

北宋討夏(西夏)李繼遷第二階段之作戰,統轄銀夏宥等五州之地

宋廷為接應靈州吏民,以王超為西面行營都部署,環慶路部署張凝為副將,秦翰為鈐轄,率步騎兵6萬赴靈州。同時以西涼府六穀吐蕃族首領巴勒結(亦作潘羅支)為靈州西面都巡檢使,以應援王超軍。

宋真宗鹹平五年(公元1002年)正月,環慶部署張凝為打通北趨靈州之通道,率軍北攻李繼遷軍,焚其帳落200餘,斬敵5000人,俘敵900餘人。三月,李繼遷集中兵力猛攻靈州城。

王超等軍尚未趕至,靈州守軍已糧斷援絕,知州裴濟戰死,州城被李繼遷攻佔。六月,李繼遷佯稱將攻儀州,後知儀州有備,而率騎兵2萬再攻麟州,宋廷詔令並、代、石、隰各州兵前往援救。

北宋討夏(西夏)李繼遷第二階段之作戰,統轄銀夏宥等五州之地

同時,下詔向環慶、涇原增兵8000人,加強該地區的防衛。繼遷軍四面攻城,五日不下。宋知州閤門侯衛居實,屢出奇兵突襲,將勇士縋於城下,偷襲敵營,敵軍披靡,自相踏踐,殲敵萬餘人,李繼遷撤圍而退。

宋真宗鹹平六年(公元1003年)二月,六穀酋長巴勒結派使者入貢,感謝朝廷的封賞,並稱已集中6萬大軍,準備與王師會合,以收復靈州。宋廷認為:“繼遷每來寇邊,軍出則遁,使六穀部族近寨捍禦,與官軍合,亦國家之利也。”

遂以巴勒結為朔方軍節度、靈州西面都巡檢使。李繼遷對巴勒結的歸宋,十分惱怒,便率軍進襲巴勒結部,攻佔了西涼府。巴勒結鑑於李繼遷兵鋒甚銳,遂派使者偽降。

北宋討夏(西夏)李繼遷第二階段之作戰,統轄銀夏宥等五州之地

李繼遷的行軍司馬張浦知巴勒結之謀,建議繼遷不可受降,應集中兵力進擊,繼遷不聽。巴勒結集中六穀蕃部及結隆族數萬之眾,於暗中設伏,待李繼遷回師途中突然襲擊,將李繼遷軍大敗,繼遷中流矢奔還靈州,不久,因傷重身亡。

李繼遷死後,由其子李德明繼承西夏王位,他欲暫時息兵養民、積蓄力量,遂採取聯遼附宋伺機向西方擴充套件勢力的方針,分別奉表於宋、遼。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

遼封李德明為西平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宋授李德明為檢校太師兼侍中持節都督夏州諸軍事、行夏州刺史、上柱國、靜難節度夏銀綏宥靜等州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西平王。

北宋討夏(西夏)李繼遷第二階段之作戰,統轄銀夏宥等五州之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