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自卑與超越》的感悟分享

《自卑與超越》第二章P28

一個病人的案例:他哭著去見父親,認錯,他成功了,父親深以他的可愛與誠實為榮,不但誇獎他還安慰他。但這孩子還是很沮喪。我們下的結論:這孩子為了這樣瑣碎的小事如此嚴厲地責備自己,是為了要證明他的誠實和驗證。他有在誠實方面超越別人的衝動,用這種方式獲得優越感。之後反覆失敗,反覆精神上陷入困頓。

其實這與弗洛伊德的“超我”是類似的,在他身上,他刻意讓這種超我的力量,表現得比別人更強烈些,就是要形成“我比大家更高尚、更自律”的口碑,從與別人相比或別人的口中,獲取優越感,並轉化成自我的成就感。甚至形成了“誠實+可愛=成功(被稱讚)”的錯誤信念。

讀《自卑與超越》的感悟分享

P29 阿德勒說:在改變人格上,一個人必須先從兒童期固定成形的錯誤中解脫出來。

我的感悟:我對這個病人的案例有共鳴,我比他程度弱,但也是對自己的不真誠不正直、表現不完美而責備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時有反覆。比如口吃的事情,好一陣壞一陣。我自己做的比較好的是我能意識到兒童時期我的自責、不敢嘗試等是成型的錯誤,想辦法去減緩,而沒加重,所以我精神上健康一些,沒有像這個病人這麼極端。

這個病人比我們少了些正確的引導和機遇,他在看待問題上會與我們有一些不同。我不足的地方是核心評價體系或標準是建立在別人身上,唯有當別人(尤其是父母和被認為值得“敬重”的長輩)給到我好的反饋時,才是正確的、完美的表現,達不到時,忽略的是自己在能力、經驗上的差距,而將別人的指責或不好的反饋,當作最重要、最客觀的評價,並以此為目標,逼迫自己不懈努力。久了,現實的行為行動,慢慢變成了精神上的依賴。贏得他們的好評,成了我的終極目標。

某種幸運是我的心理承受能力比普通人更強大,讓我有比這個病人強的現實。但仍需要注意,我在與他人相處的不順利,是由精神層面上的理性認知與現實經驗不足以及對自我過度保護相關。

讀《自卑與超越》的感悟分享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