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的分離思想,以及傳統建築和住宅設計方面的分離思想

女性經常使用的化妝品,普遍存在的過度包裝問題,奢侈化妝品更甚。業內人士介紹,有的合資化妝品企業雖然產品生產是在國內完成的,但卻要從國外進口包裝,理由是國內包裝的生產工藝達不到他們的外觀效果。這其實比較浪費,因為這些進口的玻璃瓶等包裝物使用過後便廢棄了。因此,一些推崇環保的品牌推出了

“替換裝”概念,也就是出售不帶盒蓋包裝的粉餅芯、眼影芯等產品,有的甚至採用了迴圈紙製彩妝盒。

現代生活的分離思想,以及傳統建築和住宅設計方面的分離思想

其中,化妝品被分離成兩個部分,一個是

“可變體系”即化妝品本身,另外的包裝部分是“恆定體系”。香港的“有機”巴士

1967

年由於社會動盪,香港交通部門工人罷工,導致大多數依賴於公交系統尤其是巴士的市民無法行動。鑑於這種需求,有人開始提供裝有座位的廂式貨車,建立了一個非正式的替代性“巴士”系統。罷工運動恢復後,政府難以清除此類“非法巴士”,於是給它辦法運營執照並控制其運營。

現代生活的分離思想,以及傳統建築和住宅設計方面的分離思想

這種小巴被塗上紅色,稱作

“公共輕型巴士”,原有的官方巴士被塗上了綠色。重點在於兩種巴士的運營方式存在差異:紅巴允許經營的範圍更大,它行經的道路是按需求建立的,只要人數足夠就可以開車,車費在一天之內有所波動;綠巴則必須按照一個時刻表來執行,路線不變,車費固定。紅色小巴士體現的是一種猶記得公共交通系統的概念,它可以迅速地對市場需求作出迴應,直到今天它依然是香港運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現代生活的分離思想,以及傳統建築和住宅設計方面的分離思想

“分離”思想並非現代社會的產物,其本質理念早就體現在漫長的建築歷程中。中國傳統的木構架建築,很好地體現了建築的長效性,比如現存的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是中國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塔高

67。31

米,始建於公元

1056

年。木構架建築之所以能夠如此“長壽”,與它層次分明的結構構建方式密不可分。

現代生活的分離思想,以及傳統建築和住宅設計方面的分離思想

承重結構與圍護結構分開,建築物的重量全由木構架承託,牆壁只起維護和分隔空間的作用。大到樑柱結構,小到窗、檁、椽、瓦,都可以看作是裝配成整座建築的構件,它們之間層次清晰,互不干擾,窗戶紙可以年年更換,門窗扇可拆卸更換,檁條、斗拱久了可以翻新,樑架可保持較多年。

現代生活的分離思想,以及傳統建築和住宅設計方面的分離思想

今天我們很難按照傳統方式建造現代建築,但是古人這種

“分離、分化”的建築設計思維方式值得吸收借鑑。層級分明的建築體系使建築本身具有靈活性,為將來的改造更新打下基礎,為建築的長效利用創造了良好條件。所謂“住宅體系的分離化設計”,就是把住宅體系分離為固定與可變兩個部分,並分別用控制法與疊加法進行設計的過程。

現代生活的分離思想,以及傳統建築和住宅設計方面的分離思想

以此方設計出兼具空間靈活性與結構長壽命的開放住宅。住宅體系包括內容龐雜,大到結構、裝置、套型空間,小到材料、細部構造做法,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因此把住宅體系劃分成固定部分與可變部分成為做好分離化設計的基礎。本節從結構、材料、技術、使用者的角度分別剖析了住宅體系的固定部分與可變部分,最後落實到

“最大限度滿足住戶需求”這一原則上擇優劃分。

現代生活的分離思想,以及傳統建築和住宅設計方面的分離思想

無論何種建築體系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住宅也不例外。工業社會以來城市人口大幅增加,對住宅的需求量激增。人們用大規模工業化的生產方式來建設住宅,以滿足不斷擴張的城市居住需求。然而,住宅的工業化生產與標準化、模數化密不可分,標準化生產導致了住宅形式與空間的單一。

現代生活的分離思想,以及傳統建築和住宅設計方面的分離思想

這種同質化立面的住宅不僅影響了城市風貌,最重要的是不能滿足住戶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不能隨時間適應住戶的需求變化。本文研究試圖用住宅體系分離化的設計方法來解決這一矛盾,在住宅的設計中綜合運用控制法和疊加法,使住宅在工業化生產的前提下具有適應性與可變性,滿足居住者多樣化、隨時間而改變的居住要求。

現代生活的分離思想,以及傳統建築和住宅設計方面的分離思想

在現代化的技術條件下,建築師試圖利用引數化方法將

“分離”思想融入住宅設計中,設計的胚胎住宅即是如此,它基於一個非笛卡爾系統,允許其基本結構有無限變體。住宅外部形式並無特異,內部為隨機可塑形體,隨著住戶在使用過程中房屋受力不同而產生變化。胚胎住宅在建造之前沒有明確的目標,正是由此它能容納多樣化的生活方式,使未來的住戶可以按照居住習慣和個人喜歡來定義這個“殼體”。

現代生活的分離思想,以及傳統建築和住宅設計方面的分離思想

胚胎住宅方案以動態形式理論為基礎,並不是利用破壞形體的方法來塑造建築的開口與空間,而是採用拓撲學的變形方式改變其形體或表面。建築師以將近

3000

個獨立的板狀構件,組合出一個網狀表面系統,這個系統的整體可以因部分的改變而做出相應的變化。林恩對於這一系統的實際製造,還設想採用一些科技型的工具,例如三維數值控制技術、電腦控制鐳射膠合成型技術等,希望以數值控制電腦來進行相關構件的製造。

現代生活的分離思想,以及傳統建築和住宅設計方面的分離思想

胚胎住宅最後並沒有付諸於實現,主要因為這種建造方式造價太過昂貴。雖然這種居住形式僅僅建立在理論層面,實踐起來還有一定難度,但是其中體現出現代建築師將

“分離式”思想與先進設計技術相結合的理念熠熠生輝。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