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金山“九月半” 傳統民俗節味濃

隨著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很多傳統文化習俗已經慢慢淡出我們的生活。因此,過節也沒有以前熱鬧了,心情沒有以前舒適了。然而,在大家你追我趕的現代生活中,南靖金山卻極力儲存著傳統經典。

南靖金山“九月半” 傳統民俗節味濃

千家宮

南靖金山鎮的傳統經典節日“九月半”就節味濃厚,滿滿的“接地氣”,以“千家宮”和“龍德宮”為中心,全鎮歡慶。“九月半”民俗文化節是為了紀念“開漳聖王”陳元光的四大部將之一馬仁,當地群眾稱其為“輔順將軍”。九月半從農曆的九月十一到九月十七,歷時七天,一到“九月半”,處處張燈結綵、彩旗飄飄、夜晚更是鑼鼓震天,夜空中禮花綻放。期間旅居臺灣、香港、東南亞一帶的南靖籍的同胞,大都攜帶家眷越洋渡海,風塵僕僕趕回與祖地漳州南靖籍宗親歡天喜地共慶“金山九月半埔傳統文化節”,其中以“盛會演戲”,“金山拉麵”最讓人流連忘返。

(一)盛會演戲

宋末元初(公元1279—1281年間)元朝統治者帶領大軍到達金山地區,除加重人民的苛捐雜稅外,各家還要負擔供養士兵的俸食,俸食一不合士兵的口味,就遭毒打甚至殺身之禍,加上當年瘟疫流行,蟲災旱災嚴重,社會動盪不安,民不聊生。當時,有一姓鄭的世族為了消彌災難,生存人間,他們便想借助輔順將軍生前的威望來驅除牛鬼蛇神的作崇,於是聚眾建立了“千家宮”,供奉輔順將軍馬仁神像,善男信女經常燒香祈拜,並從各種渠道集資請戲演出,一臺由各水客集資出的錢;二臺是當地福戶集資出的錢;三臺是商店與船民集資出的錢;四臺附近山區農民集資出的錢。每年定例在這期間,各行各業,各有共趣的男女老幼,蜂湧而至,多達萬餘人,其中有愛好戲曲,專為欣賞舞臺藝術而來的;有商行水客,專為販賣而來的;有湊熱鬧,專為會親訪友而來的;因此,九月半埔就成為聞名於閩西南一帶的一個傳統盛會。

南靖金山“九月半” 傳統民俗節味濃

盛會演戲

(二)“金山拉麵”美名揚

大凡來到閩南僑鄉南靖縣金山參與“九月半埔文化節”的國內外旅遊者,都愛品嚐一下當地風味小吃“金山拉麵”。

金山拉麵是用麵粉經過反覆揉、壓、捏,最後拌以香油或生油,拉扯成條狀,再放在摻有香菇、蝦仁、瘦肉、魷魚等佐料的滾湯中煮熟而成的。因全用手工製作,不摻鹼,麵條細膩而有彈性,拉扯成的麵條粗如指,長似繩,故名扯麵。拉麵細膩鮮美、香醇可口,令人回味無窮。

南靖金山“九月半” 傳統民俗節味濃

金山拉麵

說起“金山拉麵”,還有個妙趣橫生的故事。相傳,清朝乾隆46年,乾隆皇帝再下江南,宰相蔡新隨同他到漳州訪察時,適逢南靖縣金山九月半埔舉辦盛會,君臣同往看熱鬧。當時,遊客多達萬餘人,小食店供不應求。金山圩有個吳姓宗德老闆,突發奇想,靈機一動,即將麵粉加入鹽水,反覆揉、壓、捏,拌上香油後,拉成條狀,以求快速下鍋煮沸。不料麵條新增香油,下鍋煮沸味道更佳,香氣四溢。遊客聞到香氣,紛紛駐足排隊購買品嚐。乾隆君臣遨遊至此,一經品嚐,讚不絕口。從此,“金山拉麵”聲名遠播,這位吳姓老闆亦成為“金山拉麵”的首創人。

如今這裡各小吃店的廚師仍保留傳統手工製作方法,在配料上又作了一番改進,以適應四方的遊客的口味需要,已成為漳州地區市民十分喜愛的閩南“小吃”佳餚。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