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小泥屋

兒時,我們的村子,大多是泥磚瓦房。

記憶中的泥房,厚重的牆,是用一個個又厚又大的泥磚砌成的,問父親,說,是先做好泥磚,等泥磚幹了,再砌的牆。一個泥磚有10斤重,我兒時搬過,吃力得很,要移動基本都靠挪。

泥牆,也是我們的玩耍樂趣之一。有個藏寶遊戲,把漂亮的石頭,讓大家看看認清後,就去找地方藏,藏好了畫個圈,讓同伴來找。泥牆是最好的藏寶區。在泥磚牆扣下一個小洞,把“寶石”藏進去,再把摳下的泥塊捂上,基本就還原了,還有磚縫也是很好的地方。塞到縫隙裡,再蓋上沙,就又自覺已經神不知鬼不覺了。

泥牆高出,通常會有一些小洞,可能是老鼠打打洞,也可能是雨打風吹造成的,這些小洞可神奇了,夏末秋初時節,總能找到鳥窩。小鳥寶寶這個時候多長大,經常發出吱吱吱吱的叫聲,鳥媽媽出去覓食回來的時候,搶吃的聲音更大,我們趴在牆根下就能聽到。盯準了鳥媽媽的下腳點,趁鳥媽媽出去後,搬來梯子,爬上去掏下鳥窩。誰掏到鳥窩是誰就是孩子王,掏到鳥窩是最大的榮耀,拿著鳥窩整村子的轉悠,炫耀著,吸引小夥伴一起抓蚱蜢餵食逗小鳥。

泥屋有時候也是會鬧脾氣的,每當連天的大雨日子,屋頂的瓦片總有幾片走偏了的,水柱直注而下,忙瞎了我姐妹幾個,桶盆瓢勺統統用上,接了東牆過西牆,父親有時還要爬到屋頂去找漏雨的洞,想辦法補救一下。雨後晴天,修屋頂是我們做的。我爬過梯,拋過瓦,遞過泥漿。最怕的是颱風天,感覺屋頂要被掀起,偶爾聽到村裡鄰居喊“哎喲,誰誰家的偏屋倒了。。…。”心驚膽顫,最怕下一屋倒的是我們家的。最終,我們的偏屋在一次颱風中,也是倒了,重建的時候,選的是燒磚了。

現在基本很難見到泥房子了,鄉村發展面貌日新月異,蓋起了洋房別墅,泥房也被一一推倒,即使有被棄置都早已坍塌。但是泥房子的泥香,泥房子的厚重,泥房子的質樸顏色,將一直在我的記憶中。

記憶中的小泥屋

清晨城中天邊泛起的魚肚白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