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為什麼2400年前的編鐘卻能夠演奏一些現代樂曲?

昨天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展覽大廳裡,工作人員用一套古代編懸樂器演奏著《洪湖水浪打浪》等現代樂曲,引起我的濃厚興趣。這套古樂器就是湖北隨縣戰國曾侯乙墓中出土的距今約2400年的編鐘。

淺談:為什麼2400年前的編鐘卻能夠演奏一些現代樂曲?

早在商周時期,我國就有了由金、石、絲、竹、貌、土、革、木等八種質料製成的鐘、磬、琴、瑟等樂器。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由於生產的發展,社會進入了一個大變革時期,在思想、文化領域裡學派紛呈,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在音樂方面,各國都有了以悠揚、悅耳、感人為特點的新音樂,這同以前的節奏式音樂有較大的區別,形成了我國音樂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曾侯乙墓出土的這套編鐘,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該墓中共出土了包括編鐘在內的8種124件樂器,生動而全面地再現了我國音樂藝術的輝煌成就。

到目前為止,曾侯乙編鐘是已出土的最大型的音樂效能最完善的青銅樂器;曾侯乙鍾銘則是音樂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考古發現。它所包含的樂律內容,以曾、楚為主,兼及周王室和其他各諸侯國。其律學來自“均鍾”,有豐厚的實踐基礎,我們簡稱“鐘律”

編鐘出土時懸掛在鍾架上,由19件鈕鍾,45件雨鍾和1件縛鍾組成,共65件,全由青銅鑄造,總重量達2500多公斤。

每件鐘和鍾架上都有銘文,銘文又分為標音銘文和樂律銘文。標音銘文的作用,一是標明懸掛序列,二是演奏時用來定位定音。樂律銘文是講述音樂理論的。近代樂理中所有的大小、增減、音程和八度音位的概念,在樂律銘文中都已經有了獨特的表達方法。編鐘的總音域只比現代鋼琴的音域兩端各少一個八度,中心音域的12個半音齊備。將標音銘文和實際測音對照,證明編鐘音律準確,每個鍾都能敲出兩個音,整個編鐘的音階結構與現代國際通用的C大調音階同一音列,總音域包括5個八度,可以演奏採用和聲、復調以及轉調手法寫成的複雜樂曲,完全符合演奏現代樂曲的要求。

淺談:為什麼2400年前的編鐘卻能夠演奏一些現代樂曲?

編鐘鍾架旁有供演奏用的6件“T”字形裸漆木錘和兩根彩繪木棍,鍾架由245個構件組成,可以拆卸,設計靈活精巧,2400多年前高度發達的冶金鑄造及焊接技術不僅能夠滿足複雜的音響設計的需要,還能使重達2500公斤的整套編鐘在地下歷經2000多年仍立如故,儲存完好,令人驚歎。

這套編鐘反映了我國古代音樂理論及樂器製作的高超水平,引起了歷史學界、考古學界和音樂學界的高度重視。

大家認為這套古代的編鐘為什麼能演奏現代的一些音樂旋律,歡迎一起留言分享。

單選 | 你知道曾侯乙編鐘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