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認為科技發達的宋朝竟然不會給馬釘蹄鐵,宋朝是否因此滅亡?

被認為科技發達的宋朝竟然不會給馬釘蹄鐵,宋朝是否因此滅亡?

被認為科技發達的宋朝竟然不會給馬釘蹄鐵,宋朝是否因此滅亡?

編者按:在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裡,有這樣一段場景:蕭峰的燕雲十八騎“人似虎,馬如龍……每匹馬的蹄鐵竟然是黃金打就!”按小說的說法,這支彪悍豪華的人馬深深的震撼了中原武林的群雄。而如果宋代人如果真見識到了這支“燕雲十八騎”,也確實會感到震驚,但震驚很可能不是蹄上的黃金,而是蹄鐵本身!因為以往被認為科技發達的宋朝,很可能不會給馬釘蹄鐵!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被認為科技發達的宋朝竟然不會給馬釘蹄鐵,宋朝是否因此滅亡?

說起來,人類馴服馬牛等馱獸的時間很長,可是學會裝蹄鐵的時間卻很短。就算是現在,牧場中也不是所有的大牲口都需要裝蹄的。繁殖的母馬種馬,產奶的奶牛,肉用的驢騾等都不用。那些沒有繁重役用需求的馬只需要修馬掌就可以了。不修的話就會這樣:

被認為科技發達的宋朝竟然不會給馬釘蹄鐵,宋朝是否因此滅亡?

而那些有繁重役用需求的大牲口,如果不裝蹄,就會這樣:

被認為科技發達的宋朝竟然不會給馬釘蹄鐵,宋朝是否因此滅亡?

古代馱獸到這一步,離下鍋就不遠了。所以現代為了避免自己的寶貴財產過早損失,就必須定期給騾/馬/驢/牛釘掌。那麼最早的馬蹄鐵是誰發明的呢?可能有人會認為是善於養馬的遊牧民族。是這樣嗎?2004年5月,吉林省的考古專家在安山古城出土了一副魏晉時期(公元3世紀)的鐵馬掌。這可能是目前國內出土的最早馬蹄鐵了。鑑於出土蹄鐵形制非常成熟,這一地區蹄鐵出現年代的上限,應為西漢設定樂浪等郡,該地區出現鍛鐵作坊的公元前 2 世紀左右。

被認為科技發達的宋朝竟然不會給馬釘蹄鐵,宋朝是否因此滅亡?

▲吉林省通化市自安山城馬掌

類似的同型器在遼寧、吉林多有出土,時間跨度在漢高句麗時代到遼金時代。這說明,馬蹄鐵很可能不是財力豐富的中原人和善於養馬的遊牧民族發明的,而是被高句麗這樣以農業、漁獵為主的邊緣文明率先廣泛發明和使用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被認為科技發達的宋朝竟然不會給馬釘蹄鐵,宋朝是否因此滅亡?

因為馬蹄本身是一種角質層。在土質較軟的平地和草原上,馬蹄的磨損則沒那麼嚴重。比如卡爾梅克人所放牧的馬“秣驎”的蹄小而堅硬,一年四季都可以不上馬掌地供人騎坐。而角質層在寒冷潮溼的環境中會變軟,走堅硬的山路會對馬蹄造成嚴重的傷害,輕則過度磨損,重則患上蹄病。所以,高句麗對馬掌的需求確實是比草原文明和中原文明都要強烈。而且,給馬釘掌的技術並不是憑空出現的。用竹木、藤條、皮革等材料製作的簡易馬鞋在蹄鐵之前應當就已存在。

被認為科技發達的宋朝竟然不會給馬釘蹄鐵,宋朝是否因此滅亡?

現在例如廣東湛江地區,為了保護役用牛的牛蹄,仍會用細的竹蔑編成草鞋,穿在牛蹄上。在我國西北地,有的地方也還有用草履保護走駝蹄子。另外,草履有時也混入碎麻、布條或毛類等,以增加其耐力。謝成俠在《中國養馬史》中認為,漢代《鹽鐵論》中提到的平民階層所用的“革鞮”是革制的馬鞋。

被認為科技發達的宋朝竟然不會給馬釘蹄鐵,宋朝是否因此滅亡?

▲大英博物館藏日本稻草馬鞋

這種技術繼續發展,就出現了不適用蹄釘、套在馬蹄上的早期蹄鐵。

被認為科技發達的宋朝竟然不會給馬釘蹄鐵,宋朝是否因此滅亡?

▲絆鉤 即各種無釘蹄鐵

比如高盧人和凱爾特人的“馬涼鞋”( hipposandal)也是如此。亞里士多德的《動物史》中提到過給駱駝穿的草帶鞋;色諾芬《遠征記》中記載說為防止馬或騾子在冰雪中滑倒,就用袋子包住它們的蹄。1897 年,在義大利中部科內託( Corneto) 出土了 4 片銅馬掌(下圖右),其年代約為公元前 4 世紀。至今在希臘,仍有這種在前部用大頭釘固定的馬掌。但這樣的蹄鐵製造複雜,修整困難,而且不能牢固地固定在馬蹄上,還會影響馬蹄的活動。

被認為科技發達的宋朝竟然不會給馬釘蹄鐵,宋朝是否因此滅亡?

▲馬涼鞋(左 大英博物館藏 公元 1~2 世紀)與義大利科內托出土的馬(右)掌

目前來看,不列顛地區在公元前後,率先發展出了比較成熟的蹄鐵技術。羅馬人在征服不列顛後,將蹄鐵技術向高盧、日耳曼尼亞等地區擴散。由於釘掌較馬鞋更加牢固耐用,它逐漸取得了技術競爭中的優勢。

被認為科技發達的宋朝竟然不會給馬釘蹄鐵,宋朝是否因此滅亡?

▲羅馬時期不列顛地區蹄鐵主要形態(左)及特製蹄鐵(右)

當然,這一百多年的時間差距,並不足以支撐“蹄鐵西來”的猜想。關鍵蹄鐵在騎兵裝備並不太重的時候不是必須的。土質的軟硬,氣候的寒冷與否,潮溼程度都會影響蹄鐵的應用。在畜養馬匹蹄質堅實,以及放牧地土質鬆軟的地區,對蹄鐵的需求較少。技術的傳播就有可能中斷。而駱駝是肉掌,只能在掌上包各種牛皮而不能釘鐵。加之,內亞草原上蹄鐵並不是連續分佈的。所以蹄鐵很大可能是東西方各自獨立發展出來的,中間並無太多交流。

那麼,中原人什麼時候最早接觸馬蹄鐵呢?

被認為科技發達的宋朝竟然不會給馬釘蹄鐵,宋朝是否因此滅亡?

有的人認為,在隋唐時代與高句麗的戰爭中,中原軍隊已經掌握蹄鐵的技術。但這缺乏文物證據。雖然隋開皇4年(公元584年),敦煌莫高窟 302 窟壁畫“福田經變”中出現了“釘馬掌圖”。

被認為科技發達的宋朝竟然不會給馬釘蹄鐵,宋朝是否因此滅亡?

▲白描細節

被認為科技發達的宋朝竟然不會給馬釘蹄鐵,宋朝是否因此滅亡?

▲然而一般來說,釘掌的操作是這樣的

被認為科技發達的宋朝竟然不會給馬釘蹄鐵,宋朝是否因此滅亡?

▲或者是這樣的

如經卷中這樣的操作,在馬場中比較馴服的馬身上確實可以用。但那種姿勢,一般都是給馬削蹄。所以據此圖認為,隋代已經掌握釘馬掌仍然是不合適的。在唐代文學作品中,“驄馬新鑿蹄”、“腕促蹄高如踣鐵,交河幾蹴曾冰裂”、“四蹄不鑿金砧裂”等等,反映了針對馬蹄的護理,並未提到給馬釘掌。而各種“鐵馬冰河入夢來”中“鐵馬”典故,應該是“鐵甲之馬”,與馬蹄鐵並無關係。

被認為科技發達的宋朝竟然不會給馬釘蹄鐵,宋朝是否因此滅亡?

直到後晉天福三年(公元 938),高居誨出使于闐,從當時回鶻牙帳駐地甘州(今甘肅張掖)開始進入戈壁。為應付難行的砂石路面,“甘州人教晉使者作馬蹄木澀,木澀四竅,馬蹄亦鑿四竅而綴之,駝蹄則包以犛皮乃可行”。這是中原最早關於蹄鐵的確切記載。而相關記載來看,到了宋代,中原都沒怎麼推廣這項技術。

被認為科技發達的宋朝竟然不會給馬釘蹄鐵,宋朝是否因此滅亡?

據元代陸友仁《研北雜誌》記載,宋代文人葉夢得(1077~1148)“令汝呼釘馬腳色回鶻爾”;而南宋詞人李曾伯(1198~1269)也在《丁亥紀蜀百韻》中寫到,“勁弓骨為面,健馬鐵裹足”之句,其自注雲“戎師獲到羌人馬,蹄以鐵裹”等。從以上兩條可以看出,當時在宋朝統治地區掌握給馬釘掌技術的多是羌人、回鶻人等西北民族。而這項技術對於中原人來說,十分新奇,以至於要多記下一筆。因此要是宋代人真看到那支燕雲十八騎,也確實會感到震驚。

被認為科技發達的宋朝竟然不會給馬釘蹄鐵,宋朝是否因此滅亡?

直到元代,馬蹄鐵才在中原地區普及。比如元中統元年( 1260 年) ,從縉山(今北京延慶)到望雲(今河北赤城縣西南龍關)的驛路的上驛站,規定“各站頭目、馬主備馬腳澀子、使臣飲食等具”。

被認為科技發達的宋朝竟然不會給馬釘蹄鐵,宋朝是否因此滅亡?

▲馬掌、驢掌和牛掌(從左至右)

總之,不管是五代之前的中原人掌握了釘馬掌的技術,然後隨著牧馬地的丟失而失傳,還是在元代之前中原人一直都沒有掌握釘馬掌的技術。可以確定的是,對馬蹄鐵技術的陌生,嚴重消耗了兩宋本就不豐富的騾馬資源、軍隊實力與戰爭潛力。

被認為科技發達的宋朝竟然不會給馬釘蹄鐵,宋朝是否因此滅亡?

也許缺乏蹄鐵保護,不太妨礙輕騎兵在華北平原上縱橫馳騁,但是缺乏馬蹄鐵的保護,會妨礙驢馬騾牛在長途運輸時的運力,沈括在計算出徵時的後勤消耗時,基本上把後勤負擔都算在民夫馱運上,恐怕也是技術缺失,導致馱獸耗費巨大的原因之一;更會使得人馬俱甲的重騎兵戰馬損失的更快,而後者本身就是稀缺資源。

被認為科技發達的宋朝竟然不會給馬釘蹄鐵,宋朝是否因此滅亡?

尤其是進入地形複雜潮溼、土質堅硬的邊疆山地,戰馬和馱獸缺乏蹄鐵保護的問題就更加明顯。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兩宋幾乎所有的敵人都在戰爭和交流中學會了裝蹄技術……誠然,兩宋不會因為缺乏蹄鐵技術而滅亡,但是缺陷是累加的。這裡缺一點那裡少一點,最後的短板就非常可觀。這就有點類似那個西方寓言,“少了一枚鐵釘,掉了一隻馬蹄鐵,摔了一匹戰馬,輸了一場戰役,毀了一個王朝。”

被認為科技發達的宋朝竟然不會給馬釘蹄鐵,宋朝是否因此滅亡?

▲現代膠掌 用專用膠水粘在馬蹄上

參考文獻

吉林省通化市自安山城調查報告_王志敏

瀋陽市石臺子高句麗山城蓄水設施遺址_劉明

集安禹山540號墓清理報告_王志剛

內陸亞洲厄魯特歷史資料_帕拉斯 P S

馬、騾裝蹄業的歷史性轉變_秦和生

Etruscan Horseshoe from Corneto_Bates W N

論敦煌壁畫中的一幅_釘馬掌圖_於船

古西行記選注_楊建新

永樂大典_解縉

日本獸醫學史_白井恆三郎

丸都山城高句麗鐵器的金相與工藝_賈瑩 等

本文

本文

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靈吸怪

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靈吸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