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將到文臣,北宋前期曲宴的招待物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從武將到文臣,北宋前期曲宴的招待物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在宋朝歷史上,曲宴作為一種宮廷宴飲形式,充滿著政治色彩,同時滿足著君臣的享樂需求,故在宋王朝政治生活中有著獨特的意義。它與其他官方宴會不同,屬於皇帝的私人宴會,參與物件多是近臣與宗室。

在宋太祖朝被創設、宋太宗朝發展,到宋真宗、宋仁宗朝定型。透過北宋前四個朝代的不斷變化,曲宴也漸漸有了一套完整的體系。

從武將到文臣,北宋前期曲宴的招待物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而曲宴具有私宴性質,它的舉辦並無太多定數,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預宴物件,這些預宴物件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中都有其自身特殊的意義,涵蓋著帝王的治國之道。

今天我們將預宴人員進行大體上的分類,並加以分析,可以更好的證明曲宴的政治性作用。

01

宋太祖朝——以藩鎮、地方實力派、統軍將帥為主

在宋太祖和宋太宗朝,皇帝以曲宴來款待的物件中有一類非常重要的人,即大小藩鎮的節度使和地方諸王。

自唐末五代以來,一方面中原地區戰亂不斷,政權更迭頻繁;另一方面手握重兵的節度使雄踞各地,與中原王朝離心離德。宋太祖初登帝位,考慮到內部政局不穩,外部割據勢力並存的現狀。

從武將到文臣,北宋前期曲宴的招待物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決定對地方實力強大的節度使和後蜀、南漢、吳越、南唐、北漢等地諸王採取一系列安撫舉措,以使其安分守己,從而鞏固自己的新生政權。曲宴活動成為皇帝政治謀略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

宋太祖建隆元年,“宴近臣於廣政殿,以忠正節度使、兼侍中楊承信來朝故也。自是,節度使來朝,即宴如例。”這便開了節度使來朝、皇帝親設曲宴來款待的先例,並且自此成為定式,足見太祖當時對於這些節度使的重視。

太祖在曲宴上與這些手握重兵的節度使把酒言歡,同時也會在曲宴之中細細觀察他們,以防生變。舊臣忠武節度使張永德在太祖起兵之前潛意推舉。

從武將到文臣,北宋前期曲宴的招待物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太祖登基後,每逢張永德來朝,皇帝對張永德恩寵優渥、舊臣無與能比,這種行為也不失為皇帝的一種策略,變相鼓勵其他節度使、藩鎮大員要像張永德一樣,皇帝讓這些官員感念皇帝仁慈的同時,藉機拉攏,達到維護統治的目的。

曲宴已逐漸成為接待屬國來使的定製宴飲形式。宋王朝建立的當務之急便是完成統一大業,太祖深謀遠慮,徐徐圖之,在這過程中,這些地方實力派及諸王多次遣使來朝。太祖利用曲宴款待這些使者之際,傳達自己的思想,試圖希望透過懷柔手段,以最小的損失完成統一。

北宋建立初期,天下還未統一,太祖面臨著結束長期分裂割據的政局,採取“先南後北”戰略,吞併荊、湘,西滅後蜀,掃平南漢,攻取南唐,在這整個軍事戰爭中,無疑最受重用的便是那些軍事才能出眾的統軍將帥,唐末五代藩鎮割據、有兵權者紛紛起兵造反並自立為王,宋朝帝王對此頗為忌憚。

從武將到文臣,北宋前期曲宴的招待物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對此代代皇帝都在想方設法予以解決,太祖初設曲宴,召武臣將帥預宴,便是有著籠絡、控制、震懾的目的在其中。

02

宋太宗朝——從武將向文臣的天平傾斜

太宗皇帝前期一心想收復燕雲十六州,統一南北。為了取得統一大業的勝利,必須要依仗武將。宋太宗對這些即將外出征戰,或者勝利凱旋的將帥經常予以豐厚的賞賜,也會特賜曲宴為其餞行或慶功。

太平興國年間的一次曲宴,恰逢劉及淮海王俶、武寧節度使陳洪進等預宴,劉繼元的一番話可見宋王朝當時統一全國的趨勢,這些地方王侯在曲宴之上巴結討好太宗以求未來平順不受牽連,而太宗聽此歸順之語,心中也大為喜悅,極盡賞賜,讓其他還未歸順的地方實力派看到宋王朝對於降王優待的誠意。

從武將到文臣,北宋前期曲宴的招待物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但是太宗皇帝深知自宋朝建立初始,文武失衡,武將囂張跋扈,難以管控,宋太祖已經在收兵權的同時有意提高文臣地位,使得文武平衡,讓文臣群體得以從體制上牽制武臣。

太宗皇帝繼承宋太祖遺志,不斷地讓大量文臣擔任中央核心官職、重視科舉,廣納賢才、保護文臣、派遣文臣到地方做官,種種舉措都使得文臣之勢逐漸擴大,這些變化也體現在皇帝的私宴之上,此時的曲宴預宴物件已經從武將向文臣的天平傾斜。

興文教、抑武事,太宗後期每次召近臣隨侍舉辦曲宴,多為宰執、翰林學士、三館學士等文臣大儒,為了營造崇文風化的世相,每每曲宴必賦詩以應和,皇帝定下主題,群臣現場作詩由皇帝品評。

從武將到文臣,北宋前期曲宴的招待物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仁宗天聖年間一次賞花曲宴,皇帝收到臣下進獻的山水石,因而將曲宴賦詩主題由“賞花”改為“山水石”,尚文的風氣由朝廷至民間,百姓也無不以文學為首,文人為尊。

為了倡導經史之學,宋太宗還特別舉辦觀書曲宴、講書曲宴、修書曲宴,甚至為讓武臣知文儒之盛特召武臣觀書,真宗、仁宗傳承如斯。

對於科舉中第的優秀人才,太宗皇帝也表示恩寵非常,所以在太宗朝,曲宴的預宴物件便開始出現了文武大臣有所交疊的現象了,在皇帝的刻意營造下,文臣們開始在宋朝的政壇上大放異彩。

03

宋真宗、仁宗朝——以文臣士大夫為主體

到了宋真宗、宋仁宗朝,長期困擾著唐末以來中原王朝的武將專權問題已不復存在,地方藩鎮勢力也已肅清,可以說,宋王朝重新掌控了中央和地方權力。

從武將到文臣,北宋前期曲宴的招待物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正因如此,宋朝皇帝不再需要刻意採取手段籠絡武臣將帥、地方實力派及藩鎮,在其後各種形式豐富的曲宴上已經很難見到武將們的身影了。

真宗與仁宗兩位皇帝將前代皇帝留下的“崇文”傳統觀念不斷深化,真宗皇帝還曾公開宣言表明自己對於此事的態度:“朕每念太祖、太宗丕變衰俗,崇尚斯文。朕謹遵聖訓,紹繼前烈”。

真宗朝初期面臨著遼朝大舉進攻的危險形勢,皇帝雖然表面同意抗戰但是內心是不願與之開戰的,最終的結果是遼朝不堪戰爭對自己國家帶來的巨大損耗有意求和,真宗便順手推舟,簽訂了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

從武將到文臣,北宋前期曲宴的招待物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而仁宗與真宗有著相似的觀念,仁宗皇帝深受前代皇帝影響認為戰爭勞民傷財,視為害事,因而也傾向於用保守穩妥的經濟贖買解決對外戰爭問題,宋夏之間簽訂的“慶曆和議”便是最好的印證。

這兩朝皇帝堅定不移的走著“崇文抑武”的路線,對於文治成就的追求,對於戰事的反對,對“守內虛外”國策的認同都使得文武的天平自此徹底傾斜。

在文教方面,兩朝皇帝對於科舉的態度自不必多說,極力鼓勵學子科舉致仕,不斷擴大文官隊伍,甚至造成冗官的後果。真宗皇帝后半生執著於大規模的“祥瑞”活動,為此他常常拜謁文宣王廟,表達自己對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視,對於儒學經典地位的尊崇,向世人展現自己的誠心。

從武將到文臣,北宋前期曲宴的招待物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仁宗皇帝在此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更加用心於文教事業,對於儒家宣揚的綱常倫理進行潛心學習與研究,還不斷支援相應文官對於經典圖書的修訂、編纂,鼓勵地方辦學,重視各個階層的文化教育。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統治者有意識抑制軍功在整個國家中的作用,武將群體必然受到不斷地排擠,最終導致政治地位日益低下。

文臣大儒在統治者有意的推動下,歷經幾朝終於在體制內站穩了腳跟,文武之間的天平從失衡到平衡再到失衡,最終已經徹底偏向了文臣這一方。

從武將到文臣,北宋前期曲宴的招待物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曲宴之上的預宴官員,為皇帝之心腹,除了特殊時期,譬如對契丹及党項戰爭時期,武將被召參與曲宴,與其商討軍機大事、賜下方略陣圖或為其餞行,一般時期,皇帝更喜愛與自己的輔臣、館閣學士共商國事,共同研習文教之道,賦詩賞花,以此彰顯自己的太平盛世。

04

特殊預宴物件

除了上述各類較為固定的預宴人員之外,還有一些職位品級不高的朝臣,因受到皇帝寵信,或者其他原因,被破格準其參與曲宴活動,這類人員往往是皇恩浩蕩的直接體現。

例如太宗時期,時任屯田郎中、知制誥、知大名府的趙昌言因上書建議皇帝處死敗軍之將曹彬等人,太宗看了十分欣賞,褒獎非常,特命其任御史中丞的職位,開創了知制誥正為中丞的先例。

從武將到文臣,北宋前期曲宴的招待物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皇帝常幸金明池曲宴,特意召趙昌言參與,又開創了憲官參與曲宴的先例,恩寵非常。

真宗時期,“陳堯叟自汾陰來朝,宴於長春殿。故事,內殿曲宴,三司使不預,時丁謂計度糧草還,特召預焉。”

“淳化四年,曲宴苑中,館閣讀書、光祿寺丞楊億,以非館職不預,上特召赴宴……”“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可以看出不論是在那一朝曲宴都是皇帝用來維繫君臣關係、示以優厚的工具。

05

結語

曲宴更多的是向臣子乃至百姓傳達帝王感念農事不易這一觀念,使其內涵更具高度。

從武將到文臣,北宋前期曲宴的招待物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娛樂功能自不用說,賞花、釣魚、賦詩、習射、投壺,越來越多的娛樂專案被應用於曲宴之中,給皇帝與臣子一個娛樂的時光,忘卻煩惱,飲醉而歸,享受君臣同樂的人間美事。

從武將到文臣的轉變其實就是北宋時期“曲宴”的一大特徵,無論是政治因素還是時代因素,曲宴都不僅僅是單純的一種社交活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