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宋朝交聘制度的形成及影響

回顧宋金時期,兩國之間並非勢均力敵的平分秋色之態

。國力相對較弱的宋朝對金國有一定的忌憚,因此,如何維護和平局勢對宋朝而言,一直是心頭大患。事實上,兩國之間雖然存在戰爭時期,但是隻持續了短短的28年,而保持和平的時間長達98年。

淺論宋朝交聘制度的形成及影響

將近百年時間處於和平友好往來狀態,除去政治因素以外,兩國之間的往來顯得十分重要。因為往來需求,在兩國和平友好,共同交往的階段衍生出了交

禮儀,

這種禮儀適用於兩國使者,它不只是代表了兩國彼此的態度,更代表著大國形象。

一、事件背景

在中國的歷朝歷代當中,宋朝絕不是以軍事戰鬥力著稱的朝代。事實上,宋朝的歷史功績更傾向於商品經濟以及文化方面的發展。因為重文輕武的觀念,使得軍事力量發展受到限制。

這樣的局勢直接造成宋朝與金國兩國交戰之時的不敵,十分清楚自己短板的宋朝,不得不思考如何在這場戰爭當中生存下來,而金國憑藉自己強硬的軍事戰鬥能力,從邊遠地區來到了物資富饒的中原地帶。

淺論宋朝交聘制度的形成及影響

持續擴張會繼續消耗兵力,穩定局面是金國建立初期的重要步驟。在雙方都有需求的情況之下,和平往來成了兩國必然的選擇。

令大家感到意外的是,從兩國選擇和平往來開始,時間持續到了百年之久。

在這一階段,由兩國派出使者作為代表,前往對方的境內代表自我發言,從現代角度來看,當時的使者其實就是如今的外交官。在重視繁文禮節的封建時代,這些外交使者不僅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時還不能在禮儀上失了風範。

外交過程當中出現錯誤後果,誰都無法保證後果是什麼?

最輕的後果也是丟掉國家的顏面,嚴重的話,可能會挑起兩國之間的戰亂,這個看似不起眼的職位身上揹負著巨大的政治意義,這就引起了兩國統治者對往來文化的重視,從而衍生出了一系列的交聘禮儀。

二、交聘禮儀形成原因

宋金兩國往來關係於澶淵之盟,兩國在盟約當中,認彼此為兄弟之國。

但凡是兄弟國發生了各大重要事項,本國都應該派遣使者到兄弟國進行交流。達成協議之後,兩國正式開始進入,積極建交友好往來的階段。

淺論宋朝交聘制度的形成及影響

作為實力相對較弱的國家,宋朝不僅要向金國每年繳納固定的金銀財寶之外,同時還必須保證

供品的規格達到一定的高度。宋朝雖然國力較弱,但是立下澶淵之盟之後,二者在書面上認可了彼此平等的外交高度,兩國正是在這一基礎之上開展的。

作為弱國,宋朝向金國展現了極大的尊重,每年固定上交金銀財寶,但是在地位之上與金國同起同坐。

既然是身份地位相同的兩個國家,那麼送出去的金銀珠寶,所代表的意義就不只是單純地上供而已,同時也需要彰顯宋朝作為大國的風範。

這種意識形成的背後,其實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磨合,最開始的時候,兩國維持平等外交關係是從北宋同金一起攻遼。

剛剛確定平等外交關係的兩國並沒有太注重繁縟禮節的存在,許多事情都只以口頭形式完成。

淺論宋朝交聘制度的形成及影響

這種隨意的外交方式很快便引來了麻煩,兩國之間的外交十分注重細節和各自利益,但是口頭約定不比白紙黑字。其中一國有心或無心的失言,都有可能成為一場災難的導火索。並且,金國和宋朝的歷史背景各不相同,作為遊牧民族出身的金國,他們對長期盤踞於中原地帶的宋朝文化有許多不一樣的認識,

這就使得兩國使者在相互交流的過程當中產生誤會,一方的行為很有可能導致另一方形成錯誤的認知。

為了規避這一誤會的發生,往來使者之間的禮節文化形成有快速確定的必要性。

兩國決定用國書往來,也正是在這一階段,透過書面的方式,明確肯定了雙方是在平等的基礎之上相交往來。

三、宋對金使的接待禮儀

從1122年開始,金國率先提出對交聘禮儀的要求。儘管二者之間已經肯定彼此平等的地位,但是國力相對強盛的金國,始終無法接受自己同眼中的弱國相提並論,再加上歷史文化的不同,他們更希望沿用宋遼交聘禮儀。

淺論宋朝交聘制度的形成及影響

儘管明知金國之所以會提出如此要求,存在一定的用心,但是為了保證和平局面,所以宋朝選擇同意對方的要求,但是為了保留自我的尊嚴。

雙方在往來過程當中,都以國家最高統治者的身份彼此交流。

這樣的自稱和敘述方式,是宋朝為了強調雙方平等的表現,而在國書傳達的過程當中,禮節顯得十分重要。

首先,兩國之間的使者在傳達國書儀式上必須做出同樣的舉動,任一方都不能在言語和行動上出現令對方產生誤會的可能。

這種平等的狀態保持了一段時間,一直到金國不願再同眼中的弱國—宋朝相提並論為止。向宋朝舉兵發難的金國再也不想隱藏自己的野心。

在戰勝了遼國以後,金國信心大增試圖一舉拿下宋朝,從此確定自己霸主的身份。

淺論宋朝交聘制度的形成及影響

金國發難使得平等的交聘關係第一次被打破,而雙方的外交文化細節也發生了變化。在強調平等往來的時間當中,宋朝和金國的皇帝都以最高統治的身份自稱,強調雙方地位平等,但是在金國發難之後,宋朝君主選擇以臣服的態度自降身份。

在文書當中,他主動稱自己是侄而用伯來稱呼金國,可是這樣的示弱並不能夠改變筋骨,想要成為霸主的野心

。看到宋朝甘願自降身份之後,金國反而認定自己勢在必得,擁有雄厚兵力的金國確實有這樣的實力,不過一年時間就攻破了北宋的首都。

隨著北宋君主被敵國將領俘虜之後,北宋也煙消雲散於歷史之中,緊接著南宋開始了自己的歷史。剛剛興起的南宋,面對如此霸道的金國也束手無策,整整過了十年的時間才開始轉變兩國之間的局面。

淺論宋朝交聘制度的形成及影響

長達十年之久,遲遲沒能滅掉宋朝的金國,也開始意識到曾經的狼子野心過於荒誕。既然吃不掉,不如求和。

如今的金國仍然掌握著對局勢的主動權,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份主動權是否還能夠保留在金國手中,是一個未知數。

金國也很識時務,在南宋再一次發起求和之意的時候,同意了對方的要求,重新開啟兩國之間積極往來的時代,不過,二者並沒有如當初一般以兄弟國相稱,金國仍然希望保持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要求南宋以臣子的身份,在來往國書當中,向金朝皇帝諫言。

雖然綜合國力不如金國,但是宋朝也不願意如此輕易地被他國侮辱,兩國之間因為這些問題遲遲爭執不下。

金國認為,不如自己的宋朝沒有資格同自己稱兄道弟,但也主動同意了南宋的求和書。

南宋沒有能力保護自己,並且懼怕金國的戰鬥力才會有如此表現。說到底,金國在兩國之間仍然佔有優勢。這種高傲的態度讓南宋的官員十分憤怒,本就是天朝大國如何接受這樣的侮辱。

淺論宋朝交聘制度的形成及影響

為這一切畫下句號的,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秦檜,他自主接受了金國的詔書,而這一舉動直接表明了自此之後,兩國的外交地位上,宋朝不如金國。

結語

1141年,兩國之間正式確定以君臣的身份往來,這份官宣文書徹底決定了二者的不平等往來局面。

長期被壓制的宋朝不甘心屈居人下,可是為了和平選擇忍氣吞聲。不承想經過狼子野心面對宋朝,俯首稱臣依舊不滿意後者的態度,對其虎視眈眈

。最終,兩國之間發動了符離之戰,雖然結果是以宋軍的戰敗為結局,但是戰鬥當中,宋國所表現出來的不屈服態度挽回了國家的尊嚴。

在此次戰爭結束之後,兩國不再是君臣關係,

以叔侄相稱。這一變化很明顯地提升了兩國之間宋朝的外交地位。也正是在這一次戰爭之後,宋朝改變了多年以來的屈辱。

直至後來,1218年金國滅亡,長期被壓制的宋朝,面對曾經欺辱自己的強敵,變得虛弱不堪,自己終於有了報仇的機會,當機立斷選擇斷絕往來關係。

淺論宋朝交聘制度的形成及影響

在兩國外交的歷史當中,宋朝一直處於劣勢的地位。百年來的時間,這種劣勢地位跟宋朝的軍事能力有直接關係,在權衡利弊之後,宋朝只有忍辱吞聲至金國滅亡之後才能夠擺脫這一屈辱的外交關係。

參考資料

《宋史》

《澶淵之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