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智慧成製造業轉型方向所在智慧製造需要三駕馬車

毋庸置疑,“綠色+智慧”已經成為製造業當下轉型方向所在。

根據工信部3月1日釋出的最新資料,2020年我國工業增加值達到31。3萬億元,對世界製造業貢獻的比重接近30%,連續11年穩居世界最大製造業國家的“鐵王座”。

然而,我國製造業也不可避免地繼續面臨挑戰,其中既包括髮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雙向擠壓”,也包括自身危中尋機、矢力於高質量轉型的各種努力。

好訊息是,智慧製造與綠色製造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在我國製造業的升級轉型中,“綠色+智慧”發揮的作用正在不斷凸顯出來,已經被各方公認為是數字時代裡重振製造業的熾天之翼。

作為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專家,施耐德電氣始終在引領綠色智慧製造的方向,並於2020年聯合其生態圈合作伙伴共同發起了“共創生態圈,共築工業夢——綠色智慧製造創贏計劃”,得到了工業客戶以及初創企業的熱烈迴應,在以工業場景為基礎的數字化解決方案落地上,邁出了堅實一步。

在第一季活動受到廣泛認可後,今年3月18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加入“創贏計劃”,與施耐德電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並與亞信安全、中科創達、亞馬遜雲科技、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等夥伴一起為第二季綠色智慧製造創贏計劃揭幕,綠色智慧製造創贏計劃第二季由此正式啟動!

綠色+智慧成製造業轉型方向所在智慧製造需要三駕馬車

動“真格”的創贏計劃

與第一季相比,本次“創贏計劃”匯聚了更為強大的綠色智慧製造生態圈力量,亞信安全、中科創達、亞馬遜雲科技、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等產、學、研、用領域的合作伙伴參與其中,力求以高可適用性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推動中國工業的高效與可持續發展。

施耐德電氣高階副總裁、工業自動化業務中國區負責人龐邢健

看來,2020年首屆“創贏計劃”的成功實踐,已經探索出一條可落地、可複用、業內領先的解決方案之路。

“而在最新的第二季中,隨著工業和資訊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與施耐德電氣共同主辦,以及更多合作伙伴的加入,意味著我們能把‘橋基’做得更加堅實,把‘路’修得更寬,讓中小企業的技術‘跑’得更快。“

對此,龐邢健做出了更具體的解釋。

綠色+智慧成製造業轉型方向所在智慧製造需要三駕馬車

他表示,如何給初創企業創造一個具體的、真實的工業場景,這一點非常重要。此類企業往往已經在某個領域取得進展和突破,但是卻不知道如何進一步拓展與加深,無法推廣到更加寬泛的工業應用場景。

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很多中國企業面臨的共同問題。藉助綠色智慧製造創贏計劃,施耐德電氣要做的,就是將一些具體應用場景中收集而來的典型難點疑點,與更多初創型中小企業進行分享,從而形成完整和全面的解決方案。

去年“創贏計劃”總決賽評比第一名的熵智科技,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該場景的需求方是施耐德電氣在冷鏈物流方面接近10年的老客戶,透過將場景需求進行對接,各合作方聯合組成導師團隊給予熵智科技以平臺、技術、市場、行業專業知識等方面的培訓和指導,幫助其開發可行的PoC方案。最終雙方在收官活動現場便籤署了合作備忘錄,後續合作也在部署之中。

顯然,施耐德電氣的“創贏計劃”是動真格了,不光拿出大量的人力物力,還將最核心的客戶資源投入進來,這樣的魄力在業內也很難再找到更多的例證。

“透過綠色智慧製造創贏計劃,我們希望更多的初創企業將自己的技術應用到更為廣泛的工業場景裡。藉助該計劃,我們將打通創新技術落地工業的最後一公里,真正在技術和應用之間搭建橋樑。”龐邢健表示。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當然,“創贏計劃”的另一個關鍵詞是“綠色”,這既是大勢所趨,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條件。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就被列為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

工業和資訊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副主任李毅鍇

表示,“3060目標”的提出,一方面為我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指引,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我國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上的大國擔當。

【編注:3060目標,就是力爭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不能否認,“3060目標”的難度很大。以歐美國家為例,它們一般在碳達峰和碳中和之間有著50-70年的過渡期。而作為全球碳排放居首的我國,計劃用30年的時間從碳達峰到碳中和。

“時間緊、任務重,這就要求我們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和結構,轉型升級將成為核心內容。”

李毅鍇認為,工業領域的節能減排首先要從源頭設計端開始,將綠色低碳的理念貫穿於產品的生產、流通等全生命週期,藉助數字化、智慧化為其賦能,這也是實現“3060目標”的必然選擇。

綠色+智慧成製造業轉型方向所在智慧製造需要三駕馬車

龐邢健表示,施耐德電氣對綠色的關注,並非始於當下或近期,而將綠色納入戰略層面則可以追溯到2005年——彼時施耐德電氣就將綠色可持續發展列為關鍵指標,並將之與每一名員工關聯起來。

作為負責任的企業公民,施耐德電氣承諾透過新能源光伏、小型風力發電等在內的諸多舉措,在2025年之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為此,施耐德電氣已經列舉出近20項可量化、可執行的關鍵指標。

舉例來看,在2017年施耐德電氣業務運營使用的電力僅有2%來自可再生能源,而到2020年,這一比例就令人瞠目結舌地躍升到80%,足以見得施耐德電氣的決心。

在辦公、工業生產,包括員工在碳足跡方面的努力之外,施耐德電氣還希望以自身的努力,帶動供應鏈上下游的更多企業,共同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施耐德電氣的傑出表現,得到了聯合國及各種世界經濟組織的高度讚譽,長期以來也一直被著名的投資基金公司列為可持續發展企業的TOP之列。

“多方聯創”賦能融合發展

在綠色智慧製造創贏計劃中,“導師天團”不只是對中小企業給予建議與鼓勵,同時會提出需要提升和改進的地方——對於中小企業而言,這無疑能夠幫助他們以科學穩妥的方法論,進一步拓展自身的業務。

據龐邢健介紹,與上一季相比,第二季“創贏計劃”的場景會更加豐富多彩,其中既有流程型的行業,比如電力、石油化工的人員主動安全和裝置資產績效管理,也包括混合型行業,比如食品飲料行業關鍵裝置預測性維護,還有離散行業,比如休閒食品行業智慧工廠解決方案等應用領域。

與此同時,第二季有了更多的共同參與方,如我們之前介紹的工業和資訊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會在政策和專家智庫方面給予更多的深入指導;亞信安全將為企業的網路安全護航,中科創達會以其機器視覺以及邊緣側的技術為參與計劃的中小企業進行賦能;亞馬遜雲科技提供雲技術和服務;智慧工廠研究院主要負責需求提煉、PoC定義和過程管理、培訓等;創業邦則負責中小新銳企業的招募推薦和管理。

眾人拾柴火焰高,無論是活動各主辦方,工業場景的具體需求方,還是技術領先的初創企業,多方的“聯創”讓第二季“創贏計劃”從起始階段就吸引了業界的高度關注。尤其是那些初創企業,它們希望能夠在活動中找到解決效率、質量以及經營等方面的方法。

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李東紅教授

認為,綠色智慧製造創贏計劃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做得很“實”:以硬科技實打實地幫助創業公司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幫助他們對接客戶、連線社會資源。

亞馬遜雲科技中國區生態系統及合作伙伴部總經理汪湧

也參加過去年的第一季活動。他表示,“創贏計劃”總結起來主要是三句話:搭技術的梯子、找客戶的通道、贏創新的賽道。而憑藉服務全球工業客戶的豐富經驗和最佳實踐,亞馬遜雲科技能夠為入選企業提供專家指導和技術支援,幫助這些企業在新的工業場景中運用雲計算、大資料和機器學習等技術,更快更好地為工業化服務。

後記

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不僅數量眾多,對國家稅收做出巨大貢獻,另外對解決就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中小企業的“生存”關乎萬千人的“生活”。“創贏計劃”關注到了中小企業的經營問題,不僅以商業機會對其賦能,綠色智慧製造創贏計劃更可以加速IT、OT的融合,為工業提供更多可複用的具體工業場景的數字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單拿出來可能並不起眼,但卻如同毛細血管一樣,構成了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基底、根本。

綠色+智慧成製造業轉型方向所在智慧製造需要三駕馬車

聚沙成塔,積水成淵。期望“綠色智慧製造創贏計劃”第二季能夠收穫更多的優質解決方案,為更多中小企業、工業企業以及中國工業的數字化轉型,做出更多貢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