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慈禧要殺袁世凱,為何榮祿求情就立馬管用?交換條件啊

慈禧太后向光緒皇帝下達“戰書”以後,光緒皇帝自感地位不保,密詔維新黨人設法營救;康有為等人決定鋌而走險,包圍頤和園、除掉老太后,助光緒皇帝成為真正的大清君主。於是,手中無兵的維新黨人想到了法華寺的袁世凱,譚嗣同自願前往,勸說袁世凱“殺榮祿、圍頤和園”。

只是,袁世凱深知以“小站新軍”來包圍頤和園、除掉老太后基本等於以卵擊石;更何況,就算是政變成功,也必定會背上一個“大逆不道”的罪名,不得善終。權衡利弊以後,袁世凱決定返回天津,向榮祿告密。

走向共和:慈禧要殺袁世凱,為何榮祿求情就立馬管用?交換條件啊

但因為光緒皇帝剛剛晉升了袁世凱的官職,可謂隆恩浩蕩;而且,此時的袁世凱已經不歸榮祿節制;所以,袁世凱突然來到天津給自己請安,榮祿必然沒有好話:

“袁大人客氣,你我各辦各事,我不是你的大人,你也不是我的卑職!”

袁世凱一聽,這是誤會了啊,趕緊給出解釋:

“中堂,永遠是卑職的中堂!”

注意,這句話幾乎和廢話等同,榮祿根本不可能相信,但卻絕對不能不說,因為這是袁世凱替自己解釋的基礎,更是自己跑來天津的原因所在。其實,場面上的話幾乎都是廢話,但如果不說這些廢話,就等於撕開了臉直接對陣,會毀了幾乎所有的事。

所以,廢話自有廢話的道理,別覺得領導開會的長篇大論沒有意義,更不要覺得領導之間的假意寒暄就是做作,這才是成熟的標誌,才是成功的要訣!

既然袁世凱有了態度,榮祿直接切入主題,問及袁世凱突然跑回天津的原因:

“你乾的好事!說!”

注意,此時的榮祿只知道光緒皇帝拉攏了袁世凱,也知道譚嗣同夜訪了袁世凱,但並不清楚維新黨人要袁世凱幹什麼。不過,就當前的敏感形勢而言,榮祿幾乎能夠斷定這裡面並有陰謀。所以,他才會給出這樣一句表達不滿的話,假裝自己已然清楚內幕,誘導袁世凱主動說出來。

走向共和:慈禧要殺袁世凱,為何榮祿求情就立馬管用?交換條件啊

只是,袁世凱也想試探一下榮祿到底知道多少,以便於接下來的語言組織和內情彙報。所以,袁世凱給出了這樣一句回答:

“卑職所幹之事,逃不過中堂的法眼!”

只是榮祿沒給袁世凱這個機會,一句“我要聽你說”給頂了回去,袁世凱沒辦法,只能如實彙報:

“譚嗣同探訪卑職,讓卑職起兵殺中堂,圍頤和園!”

維新黨人想要幹什麼,榮祿基本能猜出個大概,但他關心的並不在於此,他只在乎袁世凱的態度。榮祿淡定的問道:

“你答應了?”

袁世凱也不避諱,直接回答:

“答應了!”

注意,榮祿的這個問題,袁世凱必須如實回答,因為直到現在他也不清楚榮祿到底對法華寺裡的事情知道多少。只是,此時的榮祿仍不相信袁世凱的忠心,試探還要繼續:

“這絕不是皇上的意思!”

這句話就是說,如此亂命,斷不可能出自光緒皇帝,可你為什麼還要答應譚嗣同呢?

袁世凱還是如實回答:

“不是!一群宵小,自作主張!”

袁世凱雖然肯定了榮祿的猜測,但他還不能回答榮祿隱含的問題。因為榮祿尚未給出具體質疑,搶著回答只能是欲蓋彌彰;更重要的是,榮祿對自己不信任的原因到底在哪裡,袁世凱也必須弄清楚,忽略這個問題就能逼著榮祿挑明自己的質疑。

走向共和:慈禧要殺袁世凱,為何榮祿求情就立馬管用?交換條件啊

好了,一聽袁世凱沒理會自己的問題,榮祿索性挑明瞭問:

“可他們一旦成功了,你就是大大的功臣呢!”

如此命令雖然並非出自聖意,但只要成功了你就是社稷之臣,前程似錦啊!好處如此之誘人,你既然答應了為何又要向我告密呢?

換句話說就是,我還是不相信你是真心向我告密,你玩的這齣戲大有緩兵之計的嫌疑。

好了,榮祿的質疑挑明瞭,袁世凱可以針對性說明了:

“中堂大人,逆黨煽動謀逆,危機宗社,卑職再糊塗,也不至於此吧!”

袁世凱自然不能明言僅憑自己手中的兵力絕對鬥不過慈禧,只能強調這件事的“大逆不道”,為人臣子絕不能如此行事。

只是,榮祿可不相信袁世凱是一個講道理、懂規矩的主兒,索性將其沒能明言的原因挑明瞭:

“你聰明的很,一點也不糊塗,太后的腿比皇上的腰還粗!”

你之所以不敢起兵,只是因為你鬥不過太后,至於別的原因,你還是省省吧!

好了,榮祿雖然相信袁世凱不會起兵了,但卻給袁世凱扣上了一頂大帽子——首鼠兩端、見風使舵。這個理由要是傳到慈禧太后的耳朵裡,袁世凱就只有落得一個下場——死,而且是慘死!所以,袁世凱必須組織語言,為自己辯解:

“卑職以為,一個國就像是一個家,太后就是卑職的祖母,皇上就是卑職的父親,我們這些做臣子如做子孫,身處祖母和父親之間,唯有拼死力進行調和,一旦發生倫常之變,我們這些做臣子的不敢言也不忍聽啊!”

我答應譚嗣同,只是答應了調和皇上和太后之間的矛盾,不忍心看到倫常之變,並沒有考慮什麼站位、什麼軍事力量對比。還是那句話,我是堅持“人臣之禮”才會答應譚嗣同的要求。

走向共和:慈禧要殺袁世凱,為何榮祿求情就立馬管用?交換條件啊

但既然答應了譚嗣同的要求,袁世凱還得解釋一下為何要向榮祿告密啊!

“中堂大人,卑職世受國恩,更蒙中堂的提拔和保護,無論是皇上還是皇太后,如有些許不安,我們這些做臣子的唯有以死報之。”

這句話的重點在於“更蒙中堂的提拔和保護”,維新黨人讓我殺榮中堂,我肯定不答應;再加上我世受皇恩,我也不絕不能包圍頤和園、控制皇太后。所以,我才會向您告密,決定終止陷皇上於不義,置太后於危殆,對中堂大不利的計劃。

好了,問題都解釋清楚了,剩下的就是被人誤會以後的常規戲碼——“苦肉計”了,袁世凱帶著哭腔,給出了最終說明:

“中堂大人,卑職今天的這番話,句句出自肺腑,五衷俱焚吶!倘若中堂還是不相信卑職的忠心,卑職唯有一死而已,請中堂大人明察!”

什麼叫“道理”,只要能“自圓其說”就是“道理”,就能讓人不得不相信。袁世凱的這段話可謂有理有據、層次分明,再加上口口聲聲的“以死明志”,確能將自己的“首鼠兩端”來一次教科書式的遮掩,容不得榮祿不相信。

這波操作下來,就連修煉成精的榮祿也動搖了,趕緊換了表情、改了態度,伸手扶起袁世凱:

“慰廷請起!”

兩人之間的“誤會”解除了,接下來自然要處理正事了。榮祿的態度很鮮明,那就是必須立即上報皇太后,粉碎維新黨人的陰謀。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袁世凱不能再有遲疑,也必須表明自己的態度了。

“請中堂大人發急電!”

翻譯一下這句話:堅決擁護榮中堂的決定,堅決站到皇太后一邊,粉碎陰謀、捍衛朝廷秩序。

走向共和:慈禧要殺袁世凱,為何榮祿求情就立馬管用?交換條件啊

等到“戊戌政變”被徹底粉碎,慈禧太后嚴斥光緒皇帝的時候,榮祿和袁世凱終於趕到了京城。

“救駕來遲,太后受驚!”

只要慈禧太后掌握了維新黨人發動政變的訊息,壓根就用不上榮祿和袁世凱護駕,也就是說,粉碎“戊戌政變”,榮祿和袁世凱才是最大的功臣。只是,此時的慈禧太后正在氣頭上,自然沒有好話:

“等你們來救啊,我腦袋早沒了!”

當然,這句話並非說給榮祿和袁世凱聽的,而是暗諷光緒皇帝的巨大罪過,挑動朝臣提出廢帝建議。

只是,別的朝臣提出“廢帝”建議也只是建議而已,只有手握大清兵權的榮祿提出這個建議,才最具威懾性和說服力。所以,慈禧太后命李蓮英將光緒皇帝那道“亂命密詔”交給榮祿看,逼著榮祿給出個態度。

沒等榮祿說話,袁世凱搶先發了言:

稟太后,譚嗣同就是拿著這份默寫的密詔讓臣起兵,圍頤和園!

袁世凱到底是同意了譚嗣同的要求,榮祿相信袁世凱不等於慈禧太后也相信;雖然袁世凱隨後告密有立功表現,但也大機率會被慈禧太后認為是軍事力量不足而被迫做出的選擇。所以,袁世凱必須向慈禧太后證明一下自己。

作為當事人,袁世凱一句話就能證明光緒皇帝用一道密詔計劃了這場政變。太后,你想要的“廢帝”理由,我給你了,我這可是又立功了,不求賞賜但求保全!

走向共和:慈禧要殺袁世凱,為何榮祿求情就立馬管用?交換條件啊

好了,有了充足的證據,以剛毅為代表的朝臣可以站出來說話了:

剛毅,奴才懇請太后廢帝!

還是那句話,不管是袁世凱給出的“廢帝”理由還是剛毅給出的“廢帝”建議都不足以服眾,慈禧太后還是希望榮祿能站出來說一句。所以,慈禧太后還得借袁世凱的人頭,逼迫榮祿一下:

袁世凱,你首鼠兩端,我豈能容你!來人哪!

這道命令當然是說給榮祿聽的,榮祿會意,趕緊替袁世凱求情:

太后,袁世凱忠勇可嘉!

一句求情,就一句求情,慈禧太后便立馬示意放了袁世凱。好了,榮祿欠下了慈禧太后一個大大的人情,慈禧太后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了:

榮祿,你又怎麼說呀!

好了,你欠我的人情可以還了,不能再沉默了,

給個

“廢帝”的態度吧!

此時的榮祿自然不能再沉默,但他更清楚“廢帝”帶來的負面影響,沒辦法,他只能給出一個折中建議:

奴才以為,不能廢帝,奴才懇請太后訓政!

奏請慈禧太后“訓政”,等於重新掌握大清最高統治權,幾與“廢帝”無異,但卻能避免因“廢帝”帶來的負面效應,慈禧太后純熟的“御下之術”再次得到了巨大回報。

走向共和:慈禧要殺袁世凱,為何榮祿求情就立馬管用?交換條件啊

只是,可憐了直到現在仍矇在鼓裡的光緒皇帝,被康有為狠狠的坑了一把,囚禁瀛臺,再無實權。

(文章僅依據電視劇《走向共和》的演繹情節展開,不以真實歷史為依據,煩請讀者辨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