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死後,陵中枯樹被子孫當柴火賣,為何還有後世皇帝跪拜

滄海桑田天下事,閒談華夏五千年。大家好,我是李師弟。

朱元璋死後,陵中枯樹被子孫當柴火賣,為何還有後世皇帝跪拜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稱帝者大概有四百多位,不能說這些皇帝個個是英雄豪傑,但真正的人中龍鳳倒也不在少數。

在這些皇帝中,那幾位開朝換代的太祖高祖,固然都是一世英豪。而明太祖朱元璋,從一介農夫出身,一步一步坐到天下共主的那把龍椅上,更可謂是一段傳奇。

所謂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朱元璋生前無愧人傑之名,那麼當他死後,他長眠的寢陵又遭遇了什麼呢?

朱元璋出身布衣,因為蝗災和瘟疫,家人相繼去世。貧窮的朱元璋連安葬親人的錢都沒有,所幸有個鄰居大發善心,給了他一塊墳地,親人才得以入土為安。

朱元璋死後,陵中枯樹被子孫當柴火賣,為何還有後世皇帝跪拜

為了活命,朱元璋只能背井離鄉選擇逃荒。他在皇覺寺做了一段時間和尚,但不久又因為饑荒被打發出寺。流浪四方的朱元璋最終只能選擇加入揭竿而起的義軍,這一年他二十五歲。

加入義軍以後,朱元璋靠著自己的能力步步高昇,逐漸掌控一方部隊,並在群雄逐鹿的爭鬥中脫穎而出,最終坐在了天下人需要仰望的那把椅子上。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走上了人生的巔峰。每個皇帝登基之後,都要提前考慮的一件事就是自己葬身何處,朱元璋也不例外。

朱元璋在選取陵址的時候,廣泛徵詢了大臣的意見,他曾命劉基、徐達、常遇春、湯和幾位心腹功臣為自己尋找安息之地,並約定時間召集這四人磋商。

朱元璋死後,陵中枯樹被子孫當柴火賣,為何還有後世皇帝跪拜

到了商談時,連朱元璋在內的五人,各自先用紙條將自己選好的陵址寫好,而後大家一對結果,竟然不約而同地寫著同一地點。這塊得到君臣眾人青睞的風水寶地,就是南京紫金山。

這塊寶地雲山霧罩,紫氣升騰,被望氣士稱為有紫金帝王之氣,朱元璋十分滿意,下旨在此破土動工,修建帝陵。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開始營建皇陵。第二年,馬皇后離開人世,就被葬入孝陵之中,因為馬皇后的諡號被尊為孝慈皇后,所以這座陵墓也就被稱為孝陵。

第三年,規模宏大的孝陵殿基本竣工。又過了十幾年,七十歲的朱元璋與世長辭,和馬皇后合葬在孝陵之中,沉睡在紫金山的腳下。但陵墓的各種附屬工程仍然在繼續,直到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建成,整座陵墓的營建工程才宣告徹底結束,前後長達三十年之久。

這座皇陵沿襲了前朝帝陵“依山為陵”的舊制,同時又根據江南的氣候,做出將傳統的方墳改成圓丘的創新。

朱元璋死後,陵中枯樹被子孫當柴火賣,為何還有後世皇帝跪拜

南方多雨,這種設計方便了雨水下流,防止墓穴被浸溼。除了墳制不同,孝陵的神道也非常獨特,尋常陵墓的神道一般都是筆直的,但孝陵的神道卻從華表開始北拐,呈現出月牙形,又暗合北斗七星之勢。

據傳,孝陵神道修建要經過三國時期東吳大帝孫權的陵墓,有屬官建議將孫權墓遷走,但朱元璋卻盛讚孫權是英雄好漢,正好留為孝陵門主,因而令神道繞路修建。

他還取消了自秦漢唐宋以來古老相傳,在陵園中修建供帝王靈魂起居地下宮建築的制度,在寢陵中留居宮女來侍奉亡靈的舊制也被一應廢除。

但朱元璋保留並且擴建了舉行祭典的上宮建築,他希望在死後仍能被朝拜祭祀,永保威名。此後明清兩朝皇陵,大都按照這種新制修建,因而明孝陵也被稱為“明清皇家第一陵”。

朱元璋死後,陵中枯樹被子孫當柴火賣,為何還有後世皇帝跪拜

修好了陵墓,皇帝們一般還有一件要煩心的事,那就是怎麼保護自己的安息不被打擾。為了保護自己的長眠之地免遭宵小毒手,朱元璋和以往的帝王一樣在寢陵里布置了或明或暗的眾多機關,除此以外,他還有一項創舉。

朱元璋從各軍中挑選長期訓練的精銳士卒,組成了一支名為孝陵衛的部隊。這支部隊共有五千六百人,一衛分為五所,每所中都是相同的一千一百二十人。其中四所分別駐紮在孝陵的東南西北四方。最後一所則直接守護在孝陵中,統御中央。

這五千六百人中,又有五百精兵,他們全都來自朱元璋的老家鳳陽,是從深受太祖信任的周、李兩大家族的青壯年中層層選拔出來的。想要成為孝陵衛的精兵,需要馬術精湛,能策馬揚鞭飛速疾馳,還要能縱馬越過一道壕溝,一堵矮牆。

朱元璋死後,陵中枯樹被子孫當柴火賣,為何還有後世皇帝跪拜

除此以外,更需要武藝高強,在馬上開弓射箭,三箭能中兩發以上者才能透過選拔。透過選拔還不代表著就能一勞永逸,這些精兵每五年還要接受一次考核檢驗。

史書中記載,這些精兵如果不能透過考核,難以勝任孝陵衛之職,可以讓家中男丁接替,若無人可以接替,就只能領取俸祿回鄉養老,會另有他人補充進孝陵衛的隊伍。

嚴格的選拔和訓練讓這支隊伍的實力無比強勁,若說直接受朱元璋領導的錦衣衛是天下第一衛,那麼這支註定守護太祖長眠的孝陵衛,就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二衛。這支忠心耿耿的部隊隨著朱元璋安葬進駐孝陵,從此就再也沒有調動過,一直守護朱元璋的長眠兩百多年。

直到明朝滅亡,這支隊伍才算宣告解散,但孝陵衛的編制雖然不復存在,他們的後人卻仍大多定居在此,繼續作為明太祖的守護者。

朱元璋死後,陵中枯樹被子孫當柴火賣,為何還有後世皇帝跪拜

雖然有著一支忠心耿耿的守護者,但孝陵還是在歷史的長河中經歷了風風雨雨。崇禎年間,成國公朱純臣受皇命清理孝陵中因病枯槁和遭遇雷火焚燒的樹木。

但他將皇陵中的枯木盡數清除後,竟然直接將其當作柴火沿街售賣。一時間民間譏諷“皇帝伐賣祖宗墳樹”,傳為笑談。在這之後兩年,明朝迎來了覆滅。

到了清朝,朱元璋的孝陵反而備受尊崇。順治年間,清朝大軍剿滅南明後,豫親王多鐸曾親自下令設立孝陵守陵太監二員,陵戶四十名。又撥給司香田地五百畝,命令孝陵周邊的靈谷寺眾僧照料。

到了順治的兒子康熙帝登基以後,他更是對這位創立大明的明朝太祖推崇至極。他經常對身邊的人說:“明太祖是一代人傑,不可以褻瀆怠慢”。

朱元璋死後,陵中枯樹被子孫當柴火賣,為何還有後世皇帝跪拜

康熙從三十一歲到五十四歲之間,總共六下江南,其中五次都曾到明孝陵謁見。明孝陵入口處有一座高達九米的牌坊,上面橫刻“諸司官員下馬”六個大字,任憑是皇親國戚還是文武百官,到這裡都得莊嚴肅穆,下馬步行。

而康熙帝第一次率眾大臣謁見孝陵的時候,就和眾官一起下馬,沿著甬道步行前進。孝陵正門有五個門洞,按理皇帝應該走中間,但康熙為表尊重,從旁邊的甬道進入。他在在孝陵的享殿行三跪九叩的大禮,又於寶城為朱元璋祭酒。當時南京圍觀的百姓有數萬人在場,感動落淚的不在少數。

朱元璋死後,陵中枯樹被子孫當柴火賣,為何還有後世皇帝跪拜

康熙帝謁見孝陵,固然有自己的政治考量。當時民眾大多認為明朝是漢族正統,滿清政權則是蠻夷。祭明孝陵表達了對正統名號的尊重,是對“清承明制”的認同。

第二次謁見孝陵的時候,康熙賞賜了孝陵的守陵人,也就是當初孝陵衛的後人們。

第三次謁見的時候,下旨修葺孝陵,並賜下“治隆唐宋”的匾額。康熙對朱元璋如此敬重,除了政治需求,也不得不說是有個人情感在了。

到了乾隆皇帝,他效仿自己的爺爺,六下江南次次不落,必到孝陵謁見,還留下了五首謁陵詩和兩塊御賜碑文。後世的嘉慶皇帝又曾下旨維護孝陵。

朱元璋死後,陵中枯樹被子孫當柴火賣,為何還有後世皇帝跪拜

一直到了清朝後期,大清朝廷在太平天國的起義中搖搖欲墜自身難保,明孝陵的地表建築才毀於戰火。

文革時期,孝陵又遭受了一次損毀。但後來,國家對於文物和古蹟的保護愈發周全和完善,明孝陵成功入選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陵墓終於又一次迎來了安寧。

朱元璋死後,陵中枯樹被子孫當柴火賣,為何還有後世皇帝跪拜

任你權勢滔天,英雄豪傑,死後終究不過是一抔黃土。是非功過,成敗輸贏自有後人評論,真正閃耀在時間長河中的英傑,即便軀殼被埋沒,但歷史會記得他們。

本期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有什麼看法的話歡迎來和我們一起探討,感謝你的閱讀!喜歡的話還請您點贊轉發關注我們的文章。咱們下一期再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