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武朝廷的三大作為及其重要意義

在危機四伏、跌宕不安的歷史環境中,靈武朝廷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了穩固的地位,這不得不說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本章著重探討靈武朝廷所取得的作為。

收復兩京

對於唐玄宗和唐肅宗兩位皇帝而言,平叛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在這個“大局”面前,父子雙方“鬥法”的限度都能剋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保證了唐庭號令的統一和平叛事業的穩步進行。靈武朝廷要真正確立自己的合法地位,“收復長安”才是最要緊的事,因為只有成功的收復長安,才能讓唐玄宗按照自己在詔書上所承諾的那樣,放棄和唐肅宗共同執政的權力,唐肅宗及其追隨者才能名正言順的獲得國家正統地位。在薛景仙等人的率領下,關中此起彼伏的反抗作戰對叛軍在關中的勢力了造成重創。

靈武朝廷的三大作為及其重要意義

各地勤王兵馬和物資儲備陸續到達,魯炅在長江中游阻遏叛軍,保障了漢水補給線和江南地區的安全。從各個角度來看,戰局對靈武朝廷而言都是極為利好的。而此時的安祿山陣營,隨著戰爭的拖延,其內部矛盾不斷激化,安祿山本人此時也已被他的兒子和親信殺害,各路軍團被唐軍死死牽制在各個戰場上。

這種局面下,唐軍在全國範圍內發起反攻的態勢也已形成,收復兩京的時機漸漸成熟了起來

。唐肅宗拒絕了李泌的建議,仍然堅持“收復兩京”的戰略。

前文在論述靈武朝廷制定平叛策略一節中討論過收復長安、平定關中的緊迫性,唐肅宗的決策,一直都以保持靈武朝廷內部的穩定為出發點,只有實現當初靈武支持者們的利益,政權的凝聚力才會保持下去,他作為整個集團核心的地位才不會受到影響。

在這件事情上,他絕對不會像永王李璘一樣在關鍵時刻沒有堅定的立場。而且河北已經被史思明統領的叛軍所佔有,若先取河北似乎會面臨更大的困難,戰爭將會拖延更久的時間。唐肅宗在出徵前對郭子儀的這一番慷慨囑託,足見他對這次大決戰寄託著多麼大的希望。

廣平王與郭子儀指揮蕃、漢聯軍先後收復潼關、陝州,安慶緒等見大勢已去,主動撤出洛陽,逃往河北。至此,長安、洛陽終於被唐軍收復。倉皇出逃的唐玄宗是否能夠順利返回長安,對唐肅宗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這不僅關乎他們父子之間的關係是否可以得到相互的諒解,更關乎分別以他們父子二人為核心的兩套政治班底之間如何相處、國家存在的分裂風險是否能夠被化解等關乎唐朝命運的重大問題。

靈武朝廷的三大作為及其重要意義

迎回明皇

關於唐玄宗出逃一事,前文已經做過比較詳細的討論,他本打算西入蜀地找個安穩的地方繼續指揮全國的戰鬥,卻未曾想自己的兒子居然揹著自己在靈武登基,與自己分庭抗禮,在當時戰時背景下,面對平叛的大局,玄肅父子之間的矛盾並沒有公開展現出來。

如今兩京收復,如何順利的迎回太上皇,保證李唐統治集團內部實現權力的和平交接,避免出現兩個朝廷對立和國家分裂的局面,成為了靈武朝廷必須要處理好的問題。唐玄宗在要不要回長安這件事上十分糾結,李泌對他的這種“糾結”則表現出很強的同情心。唐玄宗收到李泌所上的“群臣賀表”時,他的心才放了下來,決定返回長安。

唐玄宗對唐肅宗的說辭深表忌憚,認為這是對自己圖謀不軌的試探。唐肅宗擅自登基、無尺寸之功時尚沒有“退避”的表示,反而信誓旦旦的說“聖皇久厭天位,思傳眇身”,虛情假意令唐玄宗髮指。

面對這種不忠不孝之舉,唐玄宗自然不敢輕易回長安去。不過船山論事,還是著眼於玄肅父子之間的權術之爭,在筆者看來,這種議論充其量只能解釋清楚一個“理”字,而背後的“勢”卻難以說清楚。

靈武朝廷的三大作為及其重要意義

靈武朝廷的力量主要來自三個部分:一部分是馬嵬坡兵變之後,支援並追隨唐肅宗北奔的親信,這些人與唐肅宗關係最為親密,所以是靈武朝廷中最核心的一批人;第二部分是在靈武駐紮的朔方軍將領,正是在這部分人的支援下,唐肅宗才最終選擇在靈武稱帝;第三部分是至德元載八月,唐玄

宗得知唐肅宗李亨在靈武建政之後,從成都派往靈武冊命的幾位“宰相”,主要

包括韋見素、房琯、崔渙等,因為他們代表了唐玄宗的意志,在靈武朝廷中的地位因此也就有些微妙

隨著平叛程序的順利發展,靈武朝廷所聚集的人員越來越多,最終成為了一個凝聚在唐肅宗周圍的、力量強大的政治集團。在傳統帝制時代,最高統治者的更換往往意味著官僚集團內部權力和利益的調整,所以新舊政治集團之間必然會產生慘烈的鬥爭。

成功收復兩京的唐肅宗已經在政治和輿論上取得了皇權合法性的空前穩固,此時他卻表示要“規避東宮”,這種冠冕堂皇的話縱使確實出自唐肅宗本人的真實想法,追隨其堅守北疆、披荊斬棘的所有文臣武將恐怕也不會答應。

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政治家,唐玄宗對當時的形勢自然洞若觀火,他明白自己當時的選擇無非兩個,一是接受李泌的政治安排,回到長安做太上皇;一是堅決留在成都,成為讓唐肅宗和所有靈武朝廷文臣武將眼中永遠無法放心的一塊石頭。

靈武朝廷的三大作為及其重要意義

對各方面實力均明顯處於弱勢的唐玄宗來說,與其等待著“自斃於成都”,他當然會選擇後者。如果唐玄宗回到長安後能夠安心地顧養天年,也算是表現出了自己高風亮節的一面,也說不定就不會有後來“幽居南宮”的悲慘下場,這當然就屬於後話了。

能夠讓唐玄宗順利回到長安,表面上看起來好像不是什麼大事,但是對唐肅宗來說卻具有某種標誌性的意義。一方面這代表著唐玄宗對唐肅宗的諒解和認可,另一方面則化解了統治集團內部擁立兩個朝廷的危機,在維持穩定的前提下實現了權力的和平交接,避免了高層的政治動盪影響李唐的平叛大局,同時也為戰後秩序的重建奠定了基礎

戰後秩序的重建

長安,這座大唐帝國的都城在被安史叛軍佔領十五個月之後終於又回到了帝國統治者手中,這次它迎來了一位新的主人。長安收復,叛軍被趕出關中,如何處理淪陷時投靠叛軍的“二臣”“降將”很快就被擺上議程。實際上,早在唐肅宗還沒有回到長安之前,靈武朝廷內部就對這件事進行過討論。。作為監察御史,他能夠看到戰爭中被脅迫者的身不由己,並上書諫止了唐肅宗對俘虜趕盡殺絕的做法,給了淪陷區官員、士卒改過自新的機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回到長安之前,唐肅宗就連發數道詔書,給予長安民眾以安撫,以達到穩定民心的目的。唐玄宗在戰略上的失誤導致西京淪陷的責任,對落入敵手、遭受苦難的百姓表達了歉意,勸慰百姓的其態度極其誠懇。朝廷派專使處理地方冤獄,決心整頓地方苛政,減輕百姓負擔,展現出朝廷改弦更張、吐舊納新的新氣象。

靈武朝廷的三大作為及其重要意義

唐肅宗頒佈的敕文,皆表達了朝廷主動承擔責任的態度,體現了當政者對百姓悲慘遭遇的同情,對身處叛亂中官員們無奈處境的理解,展現了靈武朝廷使天下重新恢復安定時革故鼎新、廣佈恩澤的新面貌,使唐朝政府重新建立了在天下人心中的威望和地位。

結語

靈武朝廷存在的時間僅僅只有十五個月,靈武朝廷最終成功收復了失去的領土,取得了平叛戰爭的決定性勝利。

隨著平叛戰爭地不斷髮展,玄肅父子之間的矛盾漸漸顯示出來,唐肅宗能夠成功將唐玄宗迎回長安,

阻止了朝廷的

內部分裂。為了減輕平叛過程中遇到的阻力,靈武朝廷對戰俘

的待遇有著自己的政策

,安撫淪陷區百姓、士卒和官吏,不僅對穩定戰後局面、收復民心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展現出了朝廷革故鼎新的新面貌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