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之亂:大唐王朝中興之戰

淮西之亂:大唐王朝中興之戰

淮西,三州爾,有裴度之謀,李光顏、李愬之將,然猶引天下之兵力,歷歲而後定。

——北宋政治家王安禮

淮西之亂:大唐王朝中興之戰

▲唐朝藩鎮

前言

公元817年11月25日,唐將李愬襲取蔡州,活捉淮西叛將吳元濟,淮西之亂結束。

淮西之亂被平定,發生在唐憲宗時期,這是唐廷反對地方藩鎮割據鬥爭中,一次卓有成效的勝利,就如同西漢平定七國之亂,掃除了諸侯國威脅,加強了中央權威一樣。

戰後,其他藩鎮震於威懾,相繼歸順,安史之亂後,藩鎮跋扈的局面,至此得以扭轉,為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奠定了基礎。

安史之亂後,藩鎮大多跋扈不臣,限於實力不夠,朝廷時常縱容,涇原事變後,姑息更成了常態。

淮西之亂:大唐王朝中興之戰

▲安史之亂形勢圖

一:為何唐憲宗一改往日態度,堅決對淮西用兵呢?

1、淮西被割據,阻礙了江南賦稅運往長安

叛將吳元濟割據的淮西,是江南財富的運輸要道。安史之亂時,由於原來運輸江南賦稅的汴河受阻,淮西就成了轉運財富的重要通路。唐德宗初年,河北藩鎮集體叛亂,前線士兵吃的糧食,就是從淮西路運來的。

詩人杜佑做江淮轉運使時,看到淮西的重要性,也特意上奏朝廷,說要在這裡大舉改良河道運輸。所以,作為朝廷的心腹之地,丟了淮西,江南的賦稅就會受到威脅,朝廷也就無法立足。

淮西之亂:大唐王朝中興之戰

▲淮西之戰局勢圖

2、吳元濟脅迫朝廷,宰相李吉甫力主平叛

吳元濟是前任淮西節度使吳少陽的兒子,吳少陽死後,吳元濟秘不發喪,用父親的名義給朝廷上書,想接替父職。唐憲宗不許,吳元濟就發兵入侵臨近州縣魯山、襄城等地。

他還和河北叛鎮聯合起來,遙為呼應,互壯聲勢,激發了朝廷不滿。宰相李吉甫就對憲宗說,淮西地處內陸,沒有援助,和河北叛鎮不同,所以不該效仿河朔三鎮父死子繼的慣例,吳元濟跋扈不臣,就要對他予以誅滅。

於是,唐憲宗下詔削掉吳元濟官爵,出兵淮西淮西鎮和河北叛鎮比起來,實力最弱,唐憲宗出兵淮西,態度也十分堅決。

淮西之亂:大唐王朝中興之戰

▲李吉甫

二:這場戰役,打了四年都沒有結果,這又是為什麼呢?

1、吳元濟家族蓄謀割據,兵強馬壯

吳元濟反叛前,他的父親吳少陽,已經為割據做了很多準備,由於深感朝廷早晚對淮西用兵,吳少陽在統治得不設定徭役戶籍。財富短缺時,就隨時徵稅,他還經常劫掠過往客商,召集亡命之徒,充做軍隊。由於淮西少馬,吳少陽大力進行馬匹繁殖,幾年之後,淮西戰馬充足,極大地加強了淮西軍隊的戰鬥力。

此外,吳氏還刻意培養將士對朝廷的仇恨,吳少陽的義兄掌權時,有次擊敗了官軍統帥,繳獲了很多書信,就故意欺騙軍士,說朝廷裡的大臣想要把你們的妻女掠去當小妾。以此激發眾怒。

淮西之亂:大唐王朝中興之戰

▲吳元濟(783年~817年)

2、唐廷徵兵太雜,軍心不齊,嚴綬等將不堪重任

為了儘快平定淮西之亂,朝廷調派了很多軍隊,但這些雜亂的部隊,反倒成了打勝仗的累贅,就連身處敵營的將軍董重質都說,每次打仗,都被指揮衝在最前面,可得了功勞,卻被本地的部隊佔去,所以將士心智不一,不能取勝。

朝廷命將,也有失誤,最初的將領嚴綬,不是打仗的料,帶著上萬的軍隊,和敵人對壘,就只會堅守不戰,地方上的節度使韓弘,也想以賊自重,不願意戰亂平定,還有出身羽林大將軍的高霞寓,單挑厲害,但是排兵佈陣,一塌糊塗。

隨著戰事曠日持久,憲宗不得不改換人選,任命李愬為將,並把宰相裴度調往前線。李裴二人到達前線後,幾個月的時間,就把活捉吳元濟,平定叛亂。

淮西之亂:大唐王朝中興之戰

▲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 )

三:李愬李裴如何平定叛亂?

1、李愬故意示弱,雪夜襲取蔡州

面對唐軍屢戰屢敗的情況,李愬到達淮西后,沒有急於用兵,他對手下的軍士說,皇帝派我來撫卹大家,打仗的事,我根本不懂。大勝之餘的吳元濟,聽說了李愬的治軍情況,也就放鬆了對李愬西路軍的提防。

等到吳元濟全無防備,李愬向裴度建議,採取奇襲,直搗吳元濟的大本營蔡州,由於淮西多年跋扈,蔡州城下,已經三十多年沒遇見過官軍,所以吳元濟毫無戒備,李愬大軍一到,很快束手就擒。

淮西之亂:大唐王朝中興之戰

▲李愬雪夜襲蔡州

2、收攏人心,接納降將,安撫淮西降兵和百姓

淮西之戰中,降將的收伏和使用,對戰鬥最終取勝,有重要作用。比如敵軍大將丁士良,被捉之後視死如歸,李愬親自為他鬆綁,好言撫慰,並上表朝廷封他為將軍,引發叛軍倒戈熱潮。同是降將的李祐,提供了關於蔡州的重要情報,從而確定了偷襲蔡州,擒賊擒王的方略。

此外,安撫民心的作用也不可忽視,蔡州攻克後,裴度帶著數萬降卒進入蔡州,宣佈廢除吳氏的嚴刑峻法,蔡州軍人和百姓聽了,高興都歡呼舞蹈,避免了二度叛亂。

淮西之亂:大唐王朝中興之戰

▲中晚唐時期河朔三鎮

小結

淮西叛亂平定後,震懾於朝廷聲威,各處藩鎮相繼上表歸順,清代史學家王夫之盛讚說,河北割據跋扈之風,到此徹底消失,唐朝出現了曠世澄清的局面,憲宗的元和中興,從此開始。

鑑於淮西長期的叛亂歷史,唐中央在戰後撤銷淮西建制,分割淮西土地,即便後來唐穆宗時,河朔藩鎮再次反叛,淮西都沒能死灰復燃,這個曾經是朝廷心腹之地的藩鎮,在成為叛徒被征服之後,永遠的不存在了。唐憲宗和裴度、李愬上下一心,平定淮西故事,也再次證明了,目標凝聚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