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強者如雲,金庸何不寫三國故事,你看那時的第一神功是啥?

架空背景的故事更有利於創作者去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所以為武俠故事加上歷史背景對於作者而言其實是自縛手腳的做法,但凡事都有兩面,加入歷史背景是讓故事有了幾分史詩感,這也是金庸故事木秀於林的原因之一。

不過翻遍金庸全書,他的大部分故事都是發生在北宋之後,可那些故事中有或多或少的提及了一些先輩高人的事蹟,不免讓人想去了解更早時代的武俠故事,比如說那風起雲湧的三國時代,那時代文臣武將人才濟濟,金庸何不寫一部三國題材的武俠故事呢?其實這要怪咱們自己讀得不夠仔細了,金老在書中早已給出過答案。

一、金庸武俠體系

時代越早,武林水平真的就越高嗎?換言之,三國時代真有那麼多武林故事可寫嗎?

《天龍八部》的故事發生在北宋哲宗時代,而這個時代的武林整體水平幾乎是到了魔幻的程度,這可不是筆者瞎說,而是金庸在新修版中給出的客觀評價。

三國時強者如雲,金庸何不寫三國故事,你看那時的第一神功是啥?

(段譽劇照)

原著道:“‘

六脈神劍’、‘火焰刀’、少林派指法等

將內勁凝聚集中,發出而化為毀物傷人的無形刀劍,僅為小說家誇大之言,並非真有其事,讀者當作“寓言誇張”可也,在小說中僅為增添性味,不能做物理學、動力學之科學推究,尤其小讀者不可信以為真……

本書敘事,多有虛妄想象、誇張之處,蓋以‘天龍八部’為名,多有象徵抽象,已踏入魔幻之神奇境界矣。

後世武林中的確是找不到像是段譽的六脈神劍,鳩摩智的火焰刀等能夠化氣為形的武功,只能推出金庸筆下的武林的確是越來越衰敗。

也正因為如此,不少人認為三國時代理應高手更多,武林應是無比興盛。

二、活在傳說中的先輩高人

事實上金庸的確是在各部作品中提到過不少生存於北宋之前的前輩高人,的確是個個被吹得神乎其神。

比如《天龍八部》中提到的五代時期的兩位高手。

三國時強者如雲,金庸何不寫三國故事,你看那時的第一神功是啥?

(趙匡胤劇照)

一個是段譽的祖先段思平,原著道:“大理國於五代後晉天福二年建國,比之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還早了二十三年。大理段氏其先為涼州武威郡人,始祖段儉魏,佐南詔大蒙國蒙氏為清平官,六傳至段思平,官通海節度使,丁酉年得國,稱太祖神聖文武帝。十四傳而到段正明,已歷一百五十餘年。”

那六脈神劍就是由段思平所創,宋太祖趙匡胤也是當時的頂尖高手。

又比如慕容復的祖先慕容龍城,原著道:“到了五代末年,慕容氏中出了一位大將慕容彥超,威震四方,他族中更有一位武學奇才慕容龍城,創出“斗轉星移”的高妙武功,當世無敵,名揚天下。”

而在《笑傲江湖》中甚至提到了大唐的開國將軍李靖的故事,原著道:“那《易筋經》神功,乃東土禪宗初祖達摩老祖所創,禪宗二祖慧可大師得之於老祖。……直到十二年後,二祖在長安道上遇上一位精通武功的年輕人,談論三日三晚,才將《易筋經》中的武學秘奧,盡數領悟。”

唐初的李靖三天悟透《易筋經》,這是何等誇張的能力,要知道後世的各書中的主角也不曾有這般天賦。

但即便如此,三國時代的武林就理所應當更興盛嗎?咱們不妨看看那時的天下第一神功是什麼。

三、三國時期的第一神功

金庸筆下提到的三國時期的人物不多,但在《倚天屠龍記》中,他卻是借謝遜之口提到了自己的武俠世界觀設定,他筆下的武林之祖乃是一位醫生,即是那華佗。

三國時強者如雲,金庸何不寫三國故事,你看那時的第一神功是啥?

(謝遜劇照)

原著道:“突然之間,謝遜罵起武林人物來,

自華佗創設五禽之戲起

,少林派達摩老祖,嶽武穆神拳散手,全給他罵得一文不值。可是他倒也非一味謾罵,於每家每派的缺點所在卻也確有真知灼見,貶斥之際,往往一針見血。只聽他自唐而宋,逐步罵到了南宋末年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罵到了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猛地裡罵到了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丰。”

謝遜在這裡列舉的都是各個時代的代表人物,而他筆下的各路神功皆源自華佗所創的

五禽戲

,等於說三國時期的第一神功就是那五禽戲,而眾所周知,五禽戲到後世根本不值一提。

三國時強者如雲,金庸何不寫三國故事,你看那時的第一神功是啥?

(華佗劇照)

三國時期明明有名將無數,怎麼最精妙的武功是五禽戲呢?這其實並不矛盾,就如同《越女劍》的故事一樣,書中壓根就沒有武林的概念,三國時期也是如此,那些武將武功有武功,但並沒有形成系統化的武功,他們應敵,只不過是隨機應變,畢竟打仗可不是武林高手對決。

所以說到這裡你應該明白了,金庸不寫三國時期的故事是因為這時代壓根就沒有武林的概念,即便高手如雲,偏離了武俠的範疇,自然就不是金庸擅長的風格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