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和晉國交戰,識大局的向戌,換來了春秋時期五十年的和平相處

全文共1715字,閱讀時間約為3分鐘

春秋時期,

楚國

晉國

為了

爭奪霸主之位

常年爭戰

。在連年不斷的戰火下,周邊中小國家也跟著一起受災,為了避免被戰火荼毒,儘快

恢復經濟發展

,改善百姓生活,這些中小國家都希望能和大國

停戰講和

楚國和晉國交戰,識大局的向戌,換來了春秋時期五十年的和平相處

為了實現這個願望,擁有

中等實力

宋國

經過努力,幾次周旋各國之間,終於與各國達成“

弭兵會盟

”,成功的維持了

半個世紀

難得的和平。但會盟也是經過了

許多挫折

才成功的,這就不得不先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

一、楚國晉國戰爭不斷,中小國家受牽連遭殃,痛苦不堪

列國爭霸時期,

齊桓公

晉文公

憑著強大的實力被諸侯國認可,稱作

春秋時代的盟主

,而楚國卻因出身被看做是

蠻夷之地

,被各諸侯看不起,遭到他們

排斥

在南方的楚國為了

開擴領土,向北進軍

晉國

便帶領諸國去一同

阻止楚國的擴張

,使夾在中間的幾個國家成了兩軍的戰場,

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楚國和晉國交戰,識大局的向戌,換來了春秋時期五十年的和平相處

位處於晉國和楚國之間的

鄭國

,因為國家不大,

勢力微弱

,在戰爭中,雖然同屬於中原地區,偏向晉國,但有危險的時候晉國也不能

及時趕來支援

。所以鄭國

為了生存

只好做了

牆頭草

,誰來進攻就向誰低頭。

晉、楚兩國爭鬥作戰時,還附帶

滅掉了一些小國家

,作為中等國家的鄭國,在這種

四處危險

生存條件

下,為了國民百姓,也為了擺脫

被動挨打

的局面,只好委曲求全,也是

實屬無奈

之舉。

楚國和晉國交戰,識大局的向戌,換來了春秋時期五十年的和平相處

再來看作為

殷商後裔

的宋國,憑藉出身自命清高,

背棄晉國,也不肯向楚國屈服

。楚國發兵攻打宋國,耗時幾個月都沒成功,宋國彈盡糧絕,

寧可易子相食,也堅決不投降

,讓楚國震驚,只好無奈撤兵。

宋國

經常遭受

楚國

入侵進攻

,苦不堪言,極力希望晉楚兩國可以友好協商,

放下武器和平相處

,不再爭戰。但是想要達成這個願望,必須是要經過這兩個大國的

同意

才行。

楚國和晉國交戰,識大局的向戌,換來了春秋時期五十年的和平相處

二、兩國多年爭戰引發其他國家內亂,向戌說服多國支援弭兵

多年的戰鬥使各國經常

發生內亂

:公元前

552

年,

晉國

內亂,政權落入他人手中;公元前

551

年,

楚國

內亂,王權不保;還有公元前

550

年,

陳國

內亂;公元前

548

年,

齊國

內亂;公元前

545

年,

衛國

內亂等等。

長年累月的這樣征戰下去,這些大國內部也會

支撐不住

,繼續這樣只會

走向滅亡

。這時

宋國大夫向戌

站出來,發起了

弭兵之盟

。他與晉國執政

趙武

和楚國令尹

屈建

相處的都很融洽,所以由他來

協調各國

是最合適的。

他先來到

晉國

,向執政的趙武提出想法。晉國認為常年打仗已經

民怨沸騰

,停戰是明智的選擇,如果我們不同意而楚國卻答應休戰,那我們便會

失去民心

,丟了

盟主之位

,所以晉國朝臣

一致同意弭兵。

向戎又來到

楚國

,楚國也因為常年的戰爭

筋疲力盡,

便答應了休戰。接下來是

齊國

秦國

,他們認為

楚晉兩國

都已經

停止戰爭

,如果我們阻止這件事,百姓們也會

離心離德

,便爽快的答應了。各國都同意弭兵之盟,讓常年被

戰爭牽連的小國家

歡喜不已。

楚國和晉國交戰,識大局的向戌,換來了春秋時期五十年的和平相處

三、宋國巧施妙計,讓十三個國家結盟成功

各國都通過了“

弭兵之盟

,於是在

公元前546年

十三個國家在商丘召開

“弭兵大會”

。雖然在大會期間,兩軍

劍拔弩張

,互相看不順眼,最終還是

達成協議

晉國和楚國表示以後

不再交戰,和平相處

,弭兵大會

圓滿完成

,這個協議成功的換來晉楚兩國差不多

半個世紀

的太平無事,讓中原地區在遭受了將近

兩百年

的戰亂之苦後,終於迎來了

平時期。

楚國和晉國交戰,識大局的向戌,換來了春秋時期五十年的和平相處

四、向戎促成弭兵盟約,結束戰爭,使各國和平發展

向戎經過努力完成的

弭兵之盟,

對戰爭不斷的春秋時期來說是一大壯舉,

意義非凡

。雖然後來各國之間也偶爾出現小摩擦,但各自也都

維持盟約,保持冷靜

,不會大打出手引起戰爭。

弭兵之盟的成功對各國的

政治方面

也有

積極向上的影響

。停戰講和後,南北方的

經濟文化交流

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

在這難得的和平時代裡,諸侯之間不再是一些無謂的爭鬥,各國

重中之重

是要努力

發展國家經濟和農業生產力。

所以春秋後期,各國都蓬勃發展增強實力。

楚國和晉國交戰,識大局的向戌,換來了春秋時期五十年的和平相處

公元前

526

年,有諸侯得到了

宋國附近

的一塊土地,想要賜給向戌作為

領地

。向戌卻

拒不接受

,甚至以死相逼。

向戌不斷推辭,他擔心會因為一己私利,又引發諸侯之間

一發不可收拾

兼併戰爭

,導致之前的努力

功虧一簣

若不是向戎

慮周全努力斡旋

,弭兵不會如此

成功且維持長久

,作為弭兵之盟的

提倡者

促成者

,以大局為重的向戎在個國之間努力協調周旋,為國家社稷做出極大貢獻,

功不可沒

。也因為這次成功的盟約,讓向戎在歷史上

千古流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