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姓朱,殺豬豈不是犯罪?朱元璋有妙招改了一個字巧妙化解

現代同名同姓的孩子有很多,子涵、梓軒、沐辰等已經成為爛大街的名字,曾經認為夢幻又洋氣,當叫的人多了也就成為另類

“土氣”。

和80年代的桂芬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在當代十分常見,當年班級裡就有兩個“張雪”,會透過特定方式來區分。

但在古代和皇帝重名是大不敬之罪,所以很多時候都會避諱,也有避開名諱的意思,那明朝皇帝都姓朱,殺豬的屠夫豈不是犯罪?幸好朱元璋聰明。

明朝皇帝姓朱,殺豬豈不是犯罪?朱元璋有妙招改了一個字巧妙化解

避開名諱的案例

首先,古人認為名字代表著一個

人,出生時起名字是個慎重的事情,甚至能和一生運勢聯絡起來,所以要有美好寓意。

類似於巫蠱之禍也有和名

字相關的方法,《抱朴子》中記載了很多妖怪真名,按照其理論是

“但知其物名,則不能為害也”。

《女青鬼律》說到“知鬼姓名皆吉,萬鬼不幹。”可見名字意義非凡,就連西方國家也認為魔法師的真名若是被別人知道就能操控他。

明朝皇帝姓朱,殺豬豈不是犯罪?朱元璋有妙招改了一個字巧妙化解

這些在現代看來是無稽之談,可在古代卻是諱莫如深的話題。

平民百姓一定要避開皇帝名諱以示尊重,比如王昭君本名就是這個,晉朝時卻為了避司馬昭諱而改為“明妃”王明君。

她為漢人和匈奴間友好和平做出了犧牲和貢獻,被譽為四大美女之一,“沉魚落雁”就是由她衍生出來,也不能逃過封建社會中的條條框框。

明朝皇帝姓朱,殺豬豈不是犯罪?朱元璋有妙招改了一個字巧妙化解

《甄嬛傳》中甄嬛進宮選秀,太后直接說她的姓氏犯了皇帝名諱故意刁難,雍正胤禛和甄嬛讀音相同都不行,可見明代殺豬的有多尷尬。

明朝皇帝姓朱,殺豬豈不是犯罪?朱元璋有妙招改了一個字巧妙化解

明朝皇帝姓朱如何避諱

豬與

“朱”同音,若是在明朝提起“殺豬”可是大不敬,百姓們都對此倍加小心,但是豬肉又是生活中常見家畜。

肉質鮮美緊實還好處理,烹飪方法簡單又美味,是百姓們非常喜歡的食物,可不能為了這一個字就不吃豬肉了啊。

這可難倒了大家,一邊是日常美食一邊是觸怒天子陷入兩難境地,其他皇帝對此諱莫如深朱元璋卻不以為意。

明朝皇帝姓朱,殺豬豈不是犯罪?朱元璋有妙招改了一個字巧妙化解

相傳他微服私訪時看到每家每戶都貼著春聯唯獨一戶沒有,原來這家人以騸豬為生

,大家對於儘量避開豬肉所以生意不好太窮了買不起。

於是他親自寫了

一幅

送給這家人,

“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斬斷是非根。”以此看來朱元璋不甚在意。

但是民眾卻不能不遵守,後來他和眾位大臣商議後得出結論:將豬改為

“豕

”或“彘”完美解決了問題。

明朝皇帝姓朱,殺豬豈不是犯罪?朱元璋有妙招改了一個字巧妙化解

此後百姓可以用這兩個字來代替免去了很多麻煩。

《大明律》中還規定:若是上書言事不小心犯了避諱,打80大棍。

觸犯皇室名字則更嚴重加20也就是100棍,如果只是冒犯廟諱或者御名,音同型不同不會問罪。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是位從貧民走上高位的代表人物,小時候家裡兄弟姐妹眾多但是經濟條件差,還發生蝗災瘟疫。

走投無路之下去寺廟出家當和尚,因為有飯吃有地方住,可寺廟也無力支撐他有淪為乞丐一度乞討。

明朝皇帝姓朱,殺豬豈不是犯罪?朱元璋有妙招改了一個字巧妙化解

封建社會中人有高低貴賤,吃嗟來之食的乞丐無疑是惹人厭煩的,所以朱元璋在流浪時期見慣了風土人情體驗到各種人情冷暖。

後來參加起義軍一點點發展最終成為皇帝,由於出身與民甚至他們辛苦所以勵精圖治打擊貪官,郭恆案、空印案都是有名的案子,嚴酷手段肅清了大批貪官汙吏,對朝廷造成深遠影響。

我們現代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古代卻是足以殺頭的大罪,不得不說如今很幸福,珍惜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