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雖然佔據有利地形,但有三大劣勢,所以不能統一天下

齊國是首先成為春秋五霸,並且也是戰國七雄當中實力靠前的,為何它無法統一六國呢?我認為有三大因素。

齊國雖然佔據有利地形,但有三大劣勢,所以不能統一天下

第一,齊國的地勢位置適合防禦但不適合進攻。

大家請看圖一,齊國南面是泰沂山脈,與魯國遙相對望,西面則是黃河與濟水,北面與東面則是近海環繞,可以說在春秋戰國時期四面都是天險,很適合作為起家的防禦基地。

不過如果齊國進一步往西側擴張,就全是平原地區了,即便攻下了也沒什麼險要可守,相反在這一帶不同時期的晉國、趙國、魏國、燕國都有各自的天險,比如太行山脈、燕山山脈等,導致齊國對這些國家實行滅國戰所要付出的代價倍增。所以齊國即便短暫拿下華北平原,也很容易丟失,所以擴張的程序一直不理想。

如果齊國是往南擴張,同樣泰沂山脈這把雙利劍也是阻礙之一,實際歷史中齊魯交戰,齊國是勝少敗多,原因就在此。而且即便齊國願意花較大的代價拿下魯國,也因為魯國境內以及江淮一帶沒什麼險要可守而容易丟失。南方的楚國、吳國、越國可是對這一帶虎視眈眈,齊國向南擴張的壓力著實不小。

至於從海上擴張更是不可能了,那時的航海技術也不夠發達,海軍也不興,而且齊國的經濟也很難支撐得起足夠龐大的海軍。

齊國雖然佔據有利地形,但有三大劣勢,所以不能統一天下

第二,齊國內部不團結,始終受制於各大家族。

齊國自從齊桓公晚年任用奸臣之後,就沒再真正地崛起過,因為國內一直被各大家族把持著,內外策略都很不統一,即便短暫變強,也會因為各大家族的矛盾而緊隨其後步入衰弱期。尤其是田氏代齊之後,這種週期性規律更加明顯了。

樂毅率領五國伐齊,初期進展神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各大家族望風而降,不斷獻城所致。之後只剩下兩座城的時候,各大家族又懼怕亡國導致自己利益受損,又團結起來複國。這種時而團結,時而不團結的狀態,是很難穩定地對外擴張的。

反觀秦國它能崛起,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集權程度較高,國內的勢力不會太分散,對外攫取利益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能始終做到槍口對外。

齊國雖然佔據有利地形,但有三大劣勢,所以不能統一天下

第三,齊國的外交策略,也是有極大的問題。

早在齊桓公時期,齊國就有兼併魯國的想法,但是打了幾次敗仗之後就果斷放棄了,將目光轉向華北平原去了。

在春秋後期的時候,齊國曾跟吳國爆發過數次戰爭,這表面齊國又有往南擴張的意圖。所以在之後乘著楚國內亂,霸佔被楚國滅國的莒國,將其變成自己的向北擴張的後方基地、向南擴張的前方堡壘。

不過隨著楚國強大起來,齊國又改了策略,繼續向北擴張,企圖滅掉燕國。結果沒滅乾淨,反而遭到五國圍攻,差點滅國,從此元氣大傷,再也無法繼續爭雄了。

即便如此,在秦國逐步蠶食六國的過程中,齊國又坐視不管,繼續戰略防禦。殊不知唇亡齒寒,齊國這又是一大外交策略敗筆。

從以上我們不難看出,齊國的外交策略方向不夠明確,一直搖擺不定,每一次改變都容易將前一個時期積累下來的戰略優勢損毀殆盡。最後一次錯誤的戰略部署,更是其滅國的根本原因。

綜上所述,齊國地勢適合防禦不適合進攻,內部不團結,外交策略失誤,這三大因素決定了齊國無法代替秦國統一六國。

我是東海尋人,喜歡這篇文章的小夥伴,記得點贊、收藏、分享、評論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東海尋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