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決戰》淮海戰役中,明明都是國軍陣營,為何白崇禧處處拆臺

在電視劇《大決戰》中可謂是將國軍將領們百態展現得淋漓盡致,從他們的表現中我們不難,發現國軍在三大戰役中的潰敗,不無道理。先是遼瀋戰役衛立煌和委員長之間決斷不一,直接坑了國軍最王牌的廖耀湘機動兵團。再者是在進攻塔山的戰役中,侯鏡如(我地下黨)東進兵團出工不出力。淮海戰役中的“名將”劉峙這種無厘頭操作,讓黃伯韜兵團直接被我軍圍殲,劉峙的表現甚至讓邱清泉和黃伯韜等人忍不住的在會上和私下裡拆他的臺。

當然要說在淮海戰役中拆臺最狠的,並非那兩位老兄,而是國軍中排名前5的人物——白崇禧。

在《大決戰》淮海戰役中,明明都是國軍陣營,為何白崇禧處處拆臺

身上全是勳章的白崇禧(劇照)

在淮海之前白崇禧就不止一次在國軍內部拆中央戲系的臺。東北和我軍作戰的時候,就經常和委員長對著幹,甚至還在大會上diss陳誠,說其不會打仗,氣的陳誠的直接以辭去參謀總長的位置相要挾才避免事態擴大。在劉鄧進入大別山之後,白崇禧又和中央對著幹,主張圍剿劉鄧於大別山的,與委員長的作戰方針相反……

那麼在淮海,白崇禧是如何拆委員長的臺呢?

在《大決戰》淮海戰役中,明明都是國軍陣營,為何白崇禧處處拆臺

《大決戰》電視劇白崇禧劇照

淮海兩次拆臺

在淮海戰役之前,白崇禧透過自己國防部長的職位,和國軍的參謀們曾經制定過和我軍決戰的“徐州會戰”作戰理念,想依託於鐵路和機械化部隊優勢,在徐蚌地區和我軍決戰,會戰計劃也獲得了委員長的首肯(兩人私人關係尚可),並想要白崇禧來指揮徐州剿總和我華野決戰。

在《大決戰》淮海戰役中,明明都是國軍陣營,為何白崇禧處處拆臺

某人想讓白崇禧帶領80萬徐州國軍

不過在施行的過程中,委員長否定了白崇禧計劃中將華中和徐州剿總合並的想法,還以老一套方法想要架空前線指揮官,自己微操會戰的做法。

但白崇禧什麼人?小諸葛啊,知道了自己不能指揮的2個剿總(100萬人),而且還可能只是傀儡後,立馬發飆,辭去了國防部長職位,直接以養病為由直接跑到了上海不出,閉門謝客。而他的撂挑子直接打亂了國軍的部署,讓委員長一時間不知道派誰去統領徐州剿總,最後不得已只能讓賦閒在家的劉峙頂上(方便微操),事實也證明了劉峙確實難堪大任。

在《大決戰》淮海戰役中,明明都是國軍陣營,為何白崇禧處處拆臺

《大決戰》中的大聰明劉峙(劇照)

除了在擔任指揮官上拆臺之外,白崇禧在淮海戰役進行到關鍵時刻——黃維兵團被圍雙堆集的時候也拆臺,當時在華中剿總下屬除了桂系部隊張淦兵團之外的,還有中央系的宋希濂和張軫兵團,而這兩個兵團是徐蚌外圍距離黃維最近的兵團。而就在委員長想調這兩個兵團去支援黃維的時候,白崇禧居然阻止這兩個兵團北上,在漢口的渡口,將準備上船的部隊直接扣留。

這也導致了黃維兵團孤立無援,最終被我軍殲滅。

在《大決戰》淮海戰役中,明明都是國軍陣營,為何白崇禧處處拆臺

宋希濂部被困武漢(劇照)

這是《大決戰》在淮海白崇禧兩次拆自己人臺。很多人說白崇禧這麼做是為了消耗中央軍,讓桂繫上位,但其實這種說法很難站得住腳。白崇禧再怎麼喜歡派系鬥爭,都不會將100萬國軍全部坑在徐蚌,要不然他也不會主動請纓指揮徐蚌會戰,這說明他還是打勝仗的。

只不過和委員長意見不合而撂挑子;至於不讓宋希濂張軫兵團去支援黃維,也是知道大勢已去,再多人過去也是添油戰術罷了,一旦這兩個兵團調走,華中防務空虛,中野趁機渡過長江,那渡江就得提前一年,因此他不讓這兩個兵團加入淮海,雖然有私信,但不至於是“坑”委員長,讓桂繫上臺。

在《大決戰》淮海戰役中,明明都是國軍陣營,為何白崇禧處處拆臺

白崇禧和李宗仁拆臺

白崇禧為何敢拆臺

既然白崇禧在東北和淮海,都拆自己人的臺,為何他卻依然受到國軍的重視,不被委員長棄用,還成了渡江戰役的時候國軍中段還有華中、華南的負責人,甚至還主動被接去寶島的呢?

在《大決戰》淮海戰役中,明明都是國軍陣營,為何白崇禧處處拆臺

白崇禧東北怒懟陳誠(劇照)

首先別看白崇禧喜歡拆臺,但每次他都有自己理由。

起碼大義在自己這裡,

對白崇禧而言——你要我當

徐州剿總,但又想架空我,不讓我指揮,我怎麼玩?你調華中兵團去支援黃維,萬一敵人南下渡江進攻華中怎麼辦,那長江就真的被打穿了。而且白崇禧這個人雖然能力很強,但愛耍小性子(可能天才都這樣),國軍系統內部已經對這種事情見怪不怪。更為重要的是他對我軍作戰兇狠,桂軍在大別山犯下了很多血案,後面的推手就是白崇禧,因此雖然任性妄為,不服從調遣,但還是忠於國軍內部的,這樣的人即使拆臺,也很難找到藉口治他得罪。

在《大決戰》淮海戰役中,明明都是國軍陣營,為何白崇禧處處拆臺

在東北和孫立人談笑風生的白崇禧

其次是,國軍內部還真的要倚仗白崇禧。

別看委員長經常誹腹白崇禧,但在打仗上還是很認可和聽從白崇禧的意見,沒辦法國軍中能打的將領也就那麼幾個,總不能不用白,用劉峙、蔣鼎文、顧祝同、何應欽吧。而且從抗戰時期在華中、華南,以及抗戰勝利後在東北,白崇禧在作戰中都不斷給委員長驚喜,在作戰中白崇禧先後擊敗了林總以及突進到大別山的劉鄧大軍,成為國軍中少有的亮點,這樣的帥才雖然不是同一陣營,但委員長卻是對他又愛又恨,可能後續的作戰的也得仰仗白,因此很難治他的罪。

在《大決戰》淮海戰役中,明明都是國軍陣營,為何白崇禧處處拆臺

國軍內部對白崇禧無可奈何(劇照)

最後,也就是最關鍵的一點是白崇禧後臺硬。

委員長的中央系幾乎在1947年和三大戰役賠了個精光,在南面桂系李宗仁一步步緊逼,而作為桂系二號人物的白崇禧本身就是個實權人物,在華中他還掌握著50萬的軍隊,即便是在三大戰役開始之後,這也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因此作為國軍派系裡面僅次於中央系的桂系二號人物,白有足夠的威望和手段,讓委員長不敢動他,即使是明知道他陽奉陰違,卻依然拿他沒辦法。特別是在三大戰役後,桂繫上臺,更沒有人的出來指責白崇禧。

在《大決戰》淮海戰役中,明明都是國軍陣營,為何白崇禧處處拆臺

白崇禧的好戰友李宗仁(劇照)

雨田君說

白崇禧是國軍內無論是抗戰還是在後續的戰場上,少數作戰的能力都線上的“帥才”,不過此人雖然打仗有一手,卻經常情商感人,經常和同僚還有國軍其他派系發生衝突,易怒且感情用事,而他和李宗仁卻是互補,李宗仁的政治智商與其形成互補,才是桂系長久不衰的動力。

不過和李宗仁認清事實不同,白崇禧在晚年依然堅持自己的“道”,從而到了臺灣,但沒有桂系勢力撐腰,同樣也缺少的李宗仁在旁邊扶持,最終在寶島被架空而鬱鬱寡歡,也為自己經常拆臺付出了代價。

— The end—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