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透過這3個步驟應對情緒,就能從情緒中找到療愈的入口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了凡心療愈

思維,情緒,慾望是心理療愈體系三個主要物件。當思維情緒思維相互交織融合,慢慢催生出小我(Ego),也可以理解為另外一個人格。一個人可以擁有不同的人格,當缺失了整合心身的能力,不能夠將所有的人格統籌到一體的時候,就會出現人格分裂。三島由紀夫的小說《金閣寺》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

一個小和尚出身貧寒,從小口吃結巴,嚴重的自卑。從父親的口中得知,這個世界上最美輪美奐的東西莫過於金閣寺,漸漸的金閣寺就成了自己內心中對於美好的一種詮釋,一個象徵,這也成了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抱著美好的憧憬進入金閣寺當了一位僧徒!

心理學家:透過這3個步驟應對情緒,就能從情緒中找到療愈的入口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和尚成為了金閣寺的住持。每當他慾望升起的時候,每當他感到自卑的時候,金閣寺的形象有意無意的闖入自己的頭腦,給自己造成了極大的魔障之癲狂,此刻的金閣寺成為另外一種人格!金閣寺的金碧輝煌美輪美奐,更加映照自己的卑微齷齪,最後一把火將金閣寺給燒為灰燼,他給出的理由就是:我想活下去。既然不能整合這個人格,只能殺死它,否則就會被吞噬。

小和尚從小就接受了父親潛意識層面的植入,就好比催眠一樣,最後形成限制性信念,催眠往往發生在身邊最親近最信任的人,如原生家庭的父母,自己崇拜的偶像,你特別信賴的一個人,打一個響指就讓人進入催眠狀態是不存在的,人只會被自己催眠,催眠師只能引導你進入自己的夢境跟潛意識層面,這個過程是需要信賴作為基石,如果你信賴一個人,一碗水也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為什麼心理醫生有時候開具的並不是精神類藥物,而是諸如維c之類的安慰劑。因為你接受了他的催眠。

心理學家:透過這3個步驟應對情緒,就能從情緒中找到療愈的入口

這種潛意識層面的植入會在特定的環境或者特定的時間被激發,並以情緒的形式爆發出來。你為什麼你會對某一句話格外在意而甚至怒火中燒呢,這句話恰好觸犯了你潛意識下的某些東西,你並不是因為別人而生氣,你是對內在的自己生氣,意識療法認為每次情緒的升騰都是自我療愈的好機會!透過情緒你可以看到一個真實的自己。這也是為什麼意識療法不提倡壓制自己的情緒的原因,因為每一次的壓制跟抗拒你就喪失了一次自我療愈的機會,連自己情緒都意識不到的人,是心身不健康的人!

意識療法應對情緒有三個步驟。首先要臣服你的情緒,要意識到自己正處在情緒當中,如果我正在氣急敗壞,我就允許自己氣急敗壞,但我知道我在氣急敗壞。但是你要保留一份意識,哪怕是高興的情緒,你也要留一份意識,范進聽說自己中了舉人,高興的失心瘋了,是因為他被情緒所主宰處在一種全然的無意識狀態,這就是不知不覺的狀態。那些認為自己沒有情緒或者很好控制情緒的人,大部分處於這種狀態。

心理學家:透過這3個步驟應對情緒,就能從情緒中找到療愈的入口

第二個步驟在頭腦跟情緒之間用意識豎起一道屏障,很多人處在情緒而不自知,情緒跟思維結合的時候頭腦會調動潛意識下的各種負向情緒,就好像火上澆油一樣,各種負向情緒輪番上陣,噴薄而出,你就陷在各種情緒的汪洋大海當中,等情緒過後意識迴歸,又開始後悔不已,這就是後知後覺的狀態!

意識療法認為情緒不過是想要穿過你身體的一股能量,它只想傳遞一個資訊給你,提示你生活中某個部分需要調整了,所以我們只要抓住這個資訊就好了。你必須有意識地面對情緒,它會為你揭示潛意識下被植入的究竟是哪些限制性信念在困擾你束縛你,這個步驟才算是真正的療愈。

心理學家:透過這3個步驟應對情緒,就能從情緒中找到療愈的入口

意識療法裡面舉了一個例子:有人說我是小氣鬼,我非常的生氣,那麼我就會循著這個情緒,去尋找心裡那個小氣鬼,如果你有情緒的波動,那表明你心裡的確住著一個小氣鬼。不要否定,因為每一次的否定讓他囚禁在你的體內,形成你的另外一個人格,你就是小氣鬼的化身。就像金閣寺之於小和尚一樣。如果你不透過情緒覺知,你就不會發現藏在心中的那個人格。這是應對情緒的第三步,也是療愈的部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