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肅宗為何拒絕智囊李泌的“上策”去平叛,而是選用了“下策”?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聊到了在玄宗西逃之時,李亨、李俶父子憑藉著唐玄宗的信任,掌控了絕大部分的禁軍力量,而後又與玄宗心腹陳玄禮聯手發動了馬嵬兵變,逼迫唐玄宗下詔賜死寵妃楊玉環,誅殺楊氏滿門。至此,李亨、李俶父子與唐玄宗徹底決裂,父子二人藉口關中百姓挽留,選擇了北上朔方軍的大本營——靈武,而唐玄宗則心灰意冷,直接在陳玄禮等人的護衛下不管不顧地去了蜀地。

我們今天就來聊一個被不少人忽視的問題:在太子李亨於靈武登基,唐玄宗被迫成為了太上皇之後,唐玄宗的“退休生活”過得怎麼樣呢?

唐肅宗為何拒絕智囊李泌的“上策”去平叛,而是選用了“下策”?

在聊這個問題之前,就請各位先跟著筆者一同去了解一下唐肅宗登基前後,父子二人的權力交接以及平叛方針問題吧……

在馬嵬兵變後,面對自己最器重的兒子與最寵愛的孫子暗中策劃的兵變,唐玄宗徹底心灰意冷,對李亨父子二人更是由愛生恨,與太子李亨之間的矛盾徹底激化。而經此一事,太子李亨也深知自己與父親唐玄宗必然要分道揚鑣,在時任朔方節度留後杜鴻漸的建議下,遂選擇與玄宗分兵,與兒子李俶、東宮侍從率領千餘禁軍一路北上,準備前往重鎮靈武再謀大業。

於是,經過了二十餘日的長途跋涉,李亨一行人狼狽不堪地趕到了朔方軍治所靈武,在杜鴻漸等人的見證下,匆匆登基即位,是為唐肅宗。唐肅宗登基之後,一邊讓杜鴻漸以節度留後的身份收攏朔方留守部隊,前往靈武護駕,一邊下詔給正在河東、河北平叛的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河北節度使李光弼率兩鎮主力回師靈武勤王。

唐肅宗為何拒絕智囊李泌的“上策”去平叛,而是選用了“下策”?

在郭子儀、李光弼率軍趕到靈武后,唐肅宗就平叛方針一事問詢自己的“智囊”——李泌。李泌針對此時的敵我態勢,提出了上下兩策:

李泌在上策中認為,既然東西兩京都已經失守了,索性就直接暫時拋開兩京不管,在北、西、南三個方向採取守勢,即鞏固防禦叛軍向北進攻朔方鎮、向西進攻巴蜀、向南進攻江淮的防線,然後再命郭子儀、李光弼率領兩鎮兵馬東進河北,直撲叛軍老巢,攻佔范陽等地,使得叛軍被包圍在河洛、關中一帶,成為“籠中困獸”。如此一來,消滅叛軍指日可待。這也是唐玄宗時期固守潼關,命郭李二人攻略河北的平叛方針的“新版本”。

而在下策之中,則是建議唐肅宗以郭子儀、李光弼兩鎮兵馬為基礎,徵召河西、隴右、安西、北庭等鎮兵馬,集中主力,直撲東西二京,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收復二京。

唐肅宗為何拒絕智囊李泌的“上策”去平叛,而是選用了“下策”?

上下兩策各有優劣,上策的優點在於

唐軍可以避敵鋒芒,不與駐紮在河洛、關中的叛軍主力進行決戰,而是以主力直接攻佔叛軍老巢,進行戰略包圍

,無論是從時間,還是從人員傷亡來說,這是最佳選擇。而且,如果選擇了上策,河北三鎮勢必會被徹底清算,就根本不會出現後世那種尾大不掉,形成實質性割據的局面。

下策

的優點則是,

收復二京,可以使得這位在長安之外即位的唐肅宗迅速獲得即位的合法性

,而不是如今這樣困居靈武,君不君、臣不臣的鬼樣子,還要時刻提防這永王李璘這些兵權在手的藩王會不會效仿自己。

上策的缺點便就是法統的問題,而

下策

的缺點,聯絡後來的歷史,便不必多說了——

主力對決,唐軍補給線不斷拉長,而叛軍補給線則會顯著縮短,唐軍傷亡慘重是必然的;河北三鎮尾大不掉,形成實質性割據。

可是,為什麼唐肅宗會選擇採用下策進行平叛,而不是上策呢?

唐肅宗為何拒絕智囊李泌的“上策”去平叛,而是選用了“下策”?

這就不得不提唐玄宗與唐肅宗父子二人的權力交接問題了。

就在靈武小朝廷為了平叛方針吵得不可開交之時,遠在成都的唐玄宗給他們做出了決定——公元756年八月十六日,唐玄宗下達的

《明皇命肅宗即位詔》

向天下公佈,唐玄宗用一堆又臭又長,還沒營養的廢話告訴了唐肅宗關於權力交接問題:

反正你現在也登基即位了,我就承認你的皇帝身份,給你個面子。要權可以,兵權反正你現在也基本上掌握了,索性就直接交給你了,但是人事任免、大政方針

要權可以,兵權反正你現在也基本上掌握了,索性就直接交給你了,但是人事任免、大政方針

如此一來,唐肅宗只能便不顧李泌等人的勸阻,採用了下策作為平叛方針,要求郭子儀、李光弼等人率軍在最短時間內收復二京,平定叛亂。而遠在成都的唐玄宗在妹妹玉真公主與高力士等人的陪伴下,這“退休生活”倒也過得多姿多彩。

唐肅宗為何拒絕智囊李泌的“上策”去平叛,而是選用了“下策”?

公元757年年初,剛剛登基的大燕皇帝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殺害,安史叛軍內部開始走向分裂,唐肅宗趁此良機接連對盤踞在關中的叛軍主力用兵。同年九月,廣平王李俶與郭子儀統率二十萬大軍與叛軍在長安郊外的香積寺展開決戰,李嗣業率安西北庭行營的陌刀兵大放異彩,攪亂了叛軍陣型,郭子儀趁勢擊敗了叛軍,收復長安城。

在收到收復長安的捷報後,唐肅宗第一時間便給自己的老爹唐玄宗去信,明面上是與李隆基共享收復長安的喜悅,背地裡的意思就是:

的權力,我還會握在手裡,你幹啥要通知我,我幹啥也會通知你。想要大權獨攬,也可以,你先把長安收復了,咱父子倆回到長安後,我就把所有權力都交給你。

於是,唐肅宗在當天便又親自寫了一封書信,請唐玄宗返回長安,自己會退居東宮,以臣子自居。

我現在收復長安了,咱倆啥時候回長安完成權力交接啊?

唐肅宗為何拒絕智囊李泌的“上策”去平叛,而是選用了“下策”?

於是乎,唐玄宗給唐肅宗回了一封信,裡面又是一堆廢話,有用的話就一句——“當與我劍南一道自奉,不復來矣”。意思就是,你收復了長安,權力給你就給你了,你把劍南道的賦稅給我就行了,少打我的主意,想把我關在長安,別想!

唐肅宗李亨收到這封回信頓時就傻了:

唐玄宗一看就氣笑了,如此言不由衷的話語,你就拿這來試探、來考驗你爹?

面對唐肅宗弄巧成拙造成的僵局,作為肅宗智囊的李泌,隨後又替他起草了一封奏章,以兒子的口吻,向玄宗傾訴這父子之情,以孝道作為要挾,逼迫唐玄宗從成都出發,返回長安。

在最初抵達長安之時,唐玄宗選擇居住在南內,也就是興慶宮之中,隨後憑藉著陳玄禮、高力士、玉真公主等人的保護,在宮中的“退休生活”過得也算是有滋有味,唐肅宗一時之間也拿玄宗沒有任何辦法。

公元760年,深受唐肅宗寵信的宦官李輔國趁肅宗臥病在床之際,擅發矯詔,將玄宗遷居至更為偏僻、破敗的西內,也就是太極宮,期間還幾度以重兵恐嚇唐玄宗。幸虧陳玄禮、高力士拼死護衛,這才使得唐玄宗有驚無險的遷居西內。

在此事之後,唐肅宗並未懲戒李輔國,反而勒令陳玄禮致仕,玉真公主出居玉真觀,高力士則是被安上了“潛通逆黨”的罪名,被流放於巫州。從此之後,唐玄宗鬱鬱寡歡,在孤獨之中度過了他人生中的最後時光。

公元762年四月,七十八歲的唐玄宗病逝於太極宮甘露殿,走完了他那譭譽參半的人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