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堅一意孤行要伐晉,其實他也是無可奈何

苻堅,是南北朝時期前秦的君主。他是一位從諫如流的賢君,在其統治末期獨斷專行,一意孤行攻打東晉,結果葬送了自己的天下。那麼苻堅為何一意孤行要攻打東晉呢?

實際上苻堅南征時的“昏庸”,其實與苻堅之前的賢明是相通的,並不矛盾。帝王為人稱道之處,無非“文治”“武功”兩道。文治方面,苻堅在位期間,嚴明尊卑,整肅法紀,尊師興學,從制度上講是“封建化”,從文化上講,則是“漢化”。

苻堅一意孤行要伐晉,其實他也是無可奈何

自永嘉之亂開始,北方大地真是個英雄遍地走、豪傑滿山來的時代,你方唱罷我登場,風雲激盪的年代,一個氐族的少年英主和一個初出茅廬的華山道士,就這樣不期而遇,惺惺相惜,決定聯手整治這腥風血雨的大亂世,恢復華夏道統。

苻堅和王猛,一個志在四海的君王,一個通權達變的丞相,用了近二十年時間統一北方,將胡漢各族混一在前秦的政權下,實現了暫時的統一平靜。然而平靜之下波濤暗湧,統一的帝國需要時間來消融各族之間的心懷鬼胎,甚至需要用刀劍來抹平一處處不安定的隱患。

苻堅霸業初創之時,即有苻雙、苻柳之亂,基本統一北方後,又有苻洛之亂。北方安定以後,苻法的兒子苻陽又意圖為父復仇——若把這些打不盡、打不得、合不攏的“本族血親”留在關中作為中央之倚仗的話,首先,漢化會受到很大阻撓,其次,這群與苻堅離心離德的人隨時可能禍起肘腋,屆時局面就更加無法收拾了。為了解決內部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吸引注意力,而伐晉則是最好的選擇。

苻堅一意孤行要伐晉,其實他也是無可奈何

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

首先,與異族領袖之間的恩情關乎個人而無關制度,一旦苻堅去世,恩義斷絕,慕容垂等異族豪強反叛的可能性極大。尤其是在還有外部勢力騷擾的情況下,內外勾結,局面勢必更加難以控制。但若天下一統,如果要對異族勢力下手,就不必擔心他們投奔他國,構禍子孫了;

其次,南方未得到充分開發土地也是安置本族人的優良所在。充裕的物質資源也可以讓前秦政權擁有“養閒人”的能力,從而大大拓寬苻堅實施民族政策的迴旋餘地,這是五胡十六國時期任何一位北方統治者都會予以重視的;

最後,借一次規模宏大的遠征,消耗、分散各民族的武裝力量,從而緩和矛盾,也是一種可取的策略。

苻堅一意孤行要伐晉,其實他也是無可奈何

由此可見,在苻堅“淝水之戰”前後採取的一系列昏招中,有很多都是與之前的政策一脈相承的。從某種程度上講,看似錯誤的淝水之戰與高明政策都是苻堅的被逼無奈之舉,苻堅南征也是有其考慮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