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故事:鐵錘查理積極改變,解決內外交困的局面,贏得都爾之戰

查理·馬特繼承宮相的位置時,一定是百感交雜。雖然他已經成為了法蘭克王國的實際領導者,大權獨攬,榮華富貴隨他享用,但是這個位置並不好坐。當時法蘭克王國內外交困,國內的諸多封建小邦各懷異心:紐斯特里亞、勃艮第不承認查理·馬特的權力;阿基坦則屬於完全獨立的狀態;東部的佛理松、撒克森、巴伐利亞則否認法蘭克的宗主權,也準備趁機搗亂。

面對這樣一個危機四伏的狀況,查理·馬特要迎難而上。面對眾多敵人,查理馬特深思熟慮,要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一個未來。首先,他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才能讓自己腰桿挺直。過去墨洛溫王朝的國王們習慣於把土地隨意封賞給他的大臣們。土地一旦被封出去,就屬於受封人,並且受封人的兒子、孫子一直傳下去,與王室再無關係。這種做法令王室的力量越來越弱,也導致了查理·馬特時期的各種窘況。

法國故事:鐵錘查理積極改變,解決內外交困的局面,贏得都爾之戰

查理·馬特畫像

查理·馬特決心改變這種狀況,他推行新的采邑制度。采邑制規定,以後誰要想獲得國王的封地,就一定要自備馬匹武器去參軍,國家才會以封地作為你參軍的獎賞。當然,這塊土地國家是有權收回的,假如受封者作奸犯科,或者是去世,而他的兒子不繼續從軍,國家都會把他的封地收回來。這個新法規有兩個好處,其一就是令封建主和國王的聯絡比以前更加緊密,因為每一任封建主都要從國王那裡接受封賞,才能繼續享有作為貴族的權益。這就保證了國王和封建主之間,以土地和服役為基本條件的臣屬關係,有利於國家的穩定和統一;其二就是這些貴族們自備精良的戰馬和裝備,使國家擁有了精銳的軍隊。

查理·馬特積極地從教會、叛亂者手中奪得大量的土地,然後封給他的迫隨者,使得他的實力大增,並且擁有一支裝備精良的軍隊,有資本和不同的敵人進行交戰。查理·馬特有了強有力的軍隊作為後盾之後,開始著手一個個對付那些威脅他統治的敵人。他先是向東踹飛了撒克森和佛理松,然後面對他一生之中最強大的敵人——來自阿拉伯的阿卜德。

自從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以來,原本一盤散沙的阿拉伯人,因為這位聖人團結了起來。這些狂熱的教徒追隨著他們政教合一的首領,在來到法蘭克之前,已經席捲了北非。後來他們又越過地中海,消滅了西哥特王國,佔領了西班牙。本來他們還想攻陷東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堡,但是在海上被“希臘火”大敗。於是阿拉伯人決定迂迴進攻,把西班牙作為進攻橋頭堡,先擊潰法蘭克、橫掃日耳曼地區,然後從陸上進軍東羅馬。阿拉伯大軍翻過比利牛斯山,進入高盧地區後一路推進,大敗阿基坦公爵歐多。阿拉伯人來勢洶洶,似乎全歐洲已經沒人能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

法國故事:鐵錘查理積極改變,解決內外交困的局面,贏得都爾之戰

希臘火

查理·馬特知道這個訊息後,馬上調動軍隊前往阻擋阿拉伯軍。他在出發時給歐多公爵寫了一封信,叫他要聽自己的話,沉住氣,想一想,那群阿拉伯人一窮二白,跟著他們的老大遠渡重洋來到這裡,圖啥?他們還不是為了錢!你現在和他們打,絕對沒好果子吃的。咱先養一養,讓他們多搶點錢,等他們覺得搶夠了,自然就想回家了,那時候才是我們動手的時候!

歐多公爵得到錦囊妙計,便龜縮在普瓦捷和都爾城中,堅決不與阿拉伯人交戰。這時候查理·馬特再率軍從後切斷了阿拉伯人的補給線。這下子,阿拉伯軍的主帥阿卜德就糾結了:前面是死守城中的“烏龜”,後面則被人切斷了補給線。繼續打,阿拉伯的輕騎兵在攻城戰中一點優勢都沒有;撒腿跑路,又好沒面子,而且之前搶了這麼多戰利品,要跑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撤,這該怎麼辦呢?幾經思慮之後,阿卜德還是決定後退。但是他不捨得拋棄那些戰利品,於是帶著一起慢騰騰地走。732年,阿拉伯軍在都爾平原和法蘭克軍遭遇。迫不得已之下,阿卜德命人安置好那些財寶,然後才率軍和法蘭克軍進行決戰。

法國故事:鐵錘查理積極改變,解決內外交困的局面,贏得都爾之戰

查理·馬特早就計劃好了。他知道阿拉伯軍的主力是輕騎兵。這些騎兵不穿鎧甲、不用弓箭,機動力非常強,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就是防禦性差。這樣的部隊進攻起來是真能做到“侵略如火”的效果,但是,只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對付他們也並不是什麼難事。查理·馬特指揮大軍佔據了有利的地理位置,他的重灌騎兵下馬和步兵一起,手持巨型方盾和長矛組成一條堅固的防線。在這條鐵牆後面,則佈置了巨型的希臘弩炮,這些弩炮是用長矛來做箭矢的,其威力可想而知。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查理·馬特就等阿拉伯人來送死。

阿卜德並不瞭解自己的對手,他以為法蘭克軍和自己以前擊敗過的歐洲軍隊一樣,因此也沒有多做準備,還是採用老一套戰術,上來就讓他的騎兵突擊。伴隨著吶喊聲,阿拉伯5萬騎兵和法蘭克7萬大軍在平原上展開殊死搏鬥。漫山遍野疾馳過去的阿拉伯騎兵,衝到法蘭克軍陣前一箭之地,首先遭到弩炮的射殺。法蘭克人真是心狠手辣,射出去的長矛簇還是帶火的,這些“箭”陣令阿拉伯騎兵大面積地陣亡。被燒得焦頭爛額的阿拉伯人好不容易突破了弩炮射殺後,又要面對法蘭克軍佈下的“矛盾”方陣。面對一個挨個、堅甲巨盾組成的法蘭克軍陣線,身無片甲的阿拉伯輕騎兵甚至來不及作出任何反應,就連人帶馬全速撞上密密麻麻的長槍林,被活活刺死。

法國故事:鐵錘查理積極改變,解決內外交困的局面,贏得都爾之戰

阿卜德一次次下令他的大軍向法蘭克軍發起衝鋒,可是法蘭克人的大方盾陣線從始至終完全沒有出現過一絲缺口,可謂“不動如山”。相反,阿拉伯騎兵則不停地做無用功,大批戰土在火力轟殺和鐵盾長矛面前倒下。經過一番廝殺之後,查理·馬特覺得差不多了,果斷下令後陣的重騎兵上馬出擊。重騎兵在弩炮的火力掩護下,排好陣型,把鋼矛放平,向阿拉伯軍猛烈地攻擊。早已經筋疲力盡的阿拉伯軍,哪裡還擋得住重騎兵的突擊。許多人直接被法蘭克重騎碾壓或戳死。這時候歐多公爵也從城裡衝了出來,從側翼直撲阿拉伯軍後方的陣地。阿拉伯人慌了:媽呀,後面可是我們辛辛苦苦搶來的金銀財寶啊,被他們搶了我們豈不是啥都沒了?這些要錢不要命的傢伙居然轉頭想撲回去趕走歐多公爵。這一退,前線直接就潰敗了。阿拉伯人不但沒能把那些財寶搶回來,還被殺得屍橫遍野,就連主帥阿卜德也在亂軍之中被殺。阿拉伯軍幾萬人喪命於此,而法蘭克軍只有—千多人傷亡。

都爾之戰以阿拉伯人慘敗,查理馬特全勝告終。擊退阿拉伯人後,查理·馬特因為這場戰鬥的威名而獲得了“馬特”的稱號,馬特的意思就是鐵錘,所以有些資料裡也會把查理·馬特譯作“鐵錘查理”。查理馬特在都爾一錘子敲碎了阿拉伯人進軍歐洲的黃樑美夢,也為法蘭克王國贏得了西歐強國的地位。鐵錘的威名讓他在接下來幾年平服了更多的敵人,到他去世的時候,法蘭克王國已經再次統一。大權獨攬的查理·馬特,也為他的兒子矮子丕平(714年—768年)建立下—個王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