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就等於麻煩期?李玫瑾:代表性行為,是提前釋放的訊號!

青春是純真而美好的年代,但青春期卻被不少父母界定為麻煩期。

從兒童向成年人的過度成長階段,青春期少年進入了人體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時期。不管是生理症狀,還是心理活動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以至於孩子成長過程出現“強烈的反差”——原本省心的乖孩子,很大可能在一夜之間變為鬧心的熊孩子。

青春期就等於麻煩期?李玫瑾:代表性行為,是提前釋放的訊號!

關於青春期的秘密,欲說還休……

性格開朗活潑的楠楠,上了初中後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放學回家就閉門不出,揹著父母偷偷寫日記,把那些欲說還休的少女心事偷偷記錄在筆記本上。

因為心思沒有放在學習上,楠楠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父母急得上火。

為了窺探女兒的秘密,媽媽私下裡翻看了楠楠的日記,發現日記裡頻繁出現同班一位男生的名字。

莫非楠楠早戀了?這個訊號讓媽媽心慌不已,情急之下媽媽把自己的猜測告知了老師。隨後,老師也找楠楠談心,話裡話外都是強調

早戀猛如虎

青春期就等於麻煩期?李玫瑾:代表性行為,是提前釋放的訊號!

青春期特有的敏感心思,讓楠楠又羞又怒,回家跟父母爆發了爭吵,還在當晚鬧出了離家出走的戲碼。

好在有驚無險,半夜裡爸爸在垃圾桶旁邊找到了凍得瑟瑟發抖的楠楠。

有了粗暴處理的前車之鑑,這一次父母不敢大意,耐著性子把楠楠勸回家。

歷經風波的小家庭當晚召開了第一次親子家庭會議,父母與楠楠達成了共識,約定父母尊重楠楠的隱私權,不偷看楠楠的日記。楠楠也保證以後遇事會跟父母坦誠交代,不會衝動行事。

這場家庭風波最終在全家總動員下消弭於無形。

青春期就等於麻煩期?李玫瑾:代表性行為,是提前釋放的訊號!

青春期≠麻煩期!代表性行為,就是提前釋放的訊號

著名教授李玫瑾曾在一檔訪談節目中,就家長所反饋孩子青春期變化做出了總結。性格變得敏感、習慣性獨處、不願意交流溝通、喜歡唱反調等都是青春期的訊號,這些青春期特有的變化,是孩子敏感的內心作祟。

青春期就等於麻煩期?李玫瑾:代表性行為,是提前釋放的訊號!

李玫瑾教授還特別強調過這樣一個觀點:“18歲之前,哪個階段變化最多?排在第一位的是6歲以前,第二位的是青春期。這段時間用對了力氣,可謂是事半功倍;這段時間出了問題,真的會讓人追悔莫及!”

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懵懂無知聽從大人安排,到他們逐漸萌生出自我獨立意識。他們所接觸的世界越大,懂得越多,對於父母所建立的依賴感、崇拜感就開始減弱。在他們心目中,曾經無所不能的父母逐漸不再那麼“神通廣大”,取而代之的是,青春期的孩子有一種“小大人”的成人感。

為了自我表現,孩子們不再對父母逆來順受,開口閉口都是“我”的觀點強調,他們迫不及待表達自己的想法,渴望得到來自於父母的肯定,甚至還會不分時間、場合挑釁父母的權威。以至於大多數過來人都有感慨:

青春期就是麻煩期。

青春期就等於麻煩期?李玫瑾:代表性行為,是提前釋放的訊號!

事實上,這個評論太過於片面且武斷。

我們可以將青春期定義為“沼澤地”,在這片危險的地帶,意志力尚且不夠堅定的孩子很容易迷失方向。但父母的指引、關愛就是他們的明燈,能夠帶領孩子闖出這一片青春森林,在人生路上穩步前行。

如何讓青春期的孩子不再迷茫?父母要用對力!

硬碰硬是“下下策”

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不聽話的叛逆時刻,父母管教不奏效,很容易採取武力鎮壓,然而“硬碰硬”的效果卻是適得其反。

青春期就等於麻煩期?李玫瑾:代表性行為,是提前釋放的訊號!

青春期的孩子內心通常都非常敏感,來自於外界的風吹草動很容易讓他們加固內心的防線。自古兵法有云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要走進青春期孩子的內心世界,那麼學會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是青春期親子關係建立的首要法則。

傾聽是其一,溝通要雙向

放下家長的身段,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給予孩子“發言的權利”,讓孩子有地方傾述自己的想法。而且,在交流的過程中,要注意“雙向互通”,不要只是當作旁觀者引導孩子說出來,也要給予孩子正面、積極的回饋。

青春期就等於麻煩期?李玫瑾:代表性行為,是提前釋放的訊號!

當然,年齡的“代溝”無法避免,兩代人看待問題的觀點和角度不同,也很容易發生爭議,所以親子交流過程最好是

“求同存異”

,不要因為意見不合而爭論不休。做一個開明的家長,才能讓孩子心悅誠服地接受。

關愛是養分,陪伴多元化

網路上一度流行一句調侃語“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隨著孩子成長,家庭關係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與其說是親子陪伴,倒不如說是教育監督,親子之間的互動多數圍繞“教育、學習”而展開。

青春期就等於麻煩期?李玫瑾:代表性行為,是提前釋放的訊號!

要知道,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學習任務雖然繁重,但他們也會面臨很多青春期的小秘密。一如人際關係處理、社交往來等。別懷疑,孩子也有他們的“人情往來”。這時候,家長別把“小屁孩”的煩惱當作“雞毛蒜皮”的小事,一定要拿出認真的態度幫助孩子“分憂解難”。

多給孩子一些關愛的同時,也別忘了親子陪伴要多元化。除了教育之外,交流溝通、親子旅行、家庭party等活動也可以抽時間安排起來,讓孩子感受到來自於父母的關愛與支援。

青春期或許會存在諸多的煩惱,但請相信“愛的力量無窮大”,只要家長願意拿出足夠的耐心,就一定能助力孩子平穩走過那片沼澤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