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與諸葛亮,一代雄主與第一軍師為何失之交臂

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表達出他禮賢下士以及對人才歸順麾下的渴望。他當政期間,也多次下發《求賢令》,徵召天下人才。

三國演義

小說

羅貫中

文學藝術

點我免費閱讀

諸葛亮,號臥龍先生,每自比管仲樂毅,乃當世之大才。

曹操與諸葛亮,一代雄主與第一軍師為何失之交臂

曹操

為什麼這兩個人沒有君臣際會,成就一段佳話呢?

曹操與諸葛亮,一代雄主與第一軍師為何失之交臂

諸葛武侯

難道是因為大耳朵先生劉備捷足先登,搶先一步請得臥龍?事實並非如此,諸葛亮與曹操沒有在一起(感覺這話跟兩人基情滿滿,組CP似的),其實是雙向選擇的結果。簡而言之,曹操未必需要諸葛亮,諸葛亮也不一定看得上曹操。

首先,曹操陣營是知道諸葛亮的名聲的。在火燒博望坡之前,曹營開了內部會議,曹操的頭號謀士荀彧(潁川士族荀氏,常玩三國殺遊戲的人,一般都叫他狗或,比如與劉備配合叫遛狗組合)就說,諸葛亮為襄陽名士,才能勝其十倍。而且此時徐庶當時已在曹營,跟著說了句,“亮有經天緯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計”,自己與他相比就好像“螢火之光”比“皓月之明”。可見諸葛亮其實早已名聲在外,至少曹操陣營的人是知道他的。

曹操與諸葛亮,一代雄主與第一軍師為何失之交臂

徐庶徐元直

而諸葛亮呢?他常年居住在荊州,雖然“躬耕隴畝”,做著“諸葛村夫”,但志向不小,常常自比管樂這兩位古代成名的名相名將。而且與之交往的都是荊襄名士,例如龐德公、司馬徽等。所以,要說這村夫不知道一代梟雄曹操的名聲,也不可能。

曹操沒有去招攬諸葛亮,有其考量。第一,他的謀士們都知道諸葛亮,卻沒有人推薦,很值得思考。要知道,曹操陣營的很多謀士都是互相推薦來的,例如荀彧一人就推了荀攸、郭嘉陳群等一眾頂尖謀士。仔細分析,曹操陣營下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士族為主,尤其來自潁川,當然他還有自家人曹家、夏侯家的鼎力支援。而當時的諸葛家族,並非望族,但諸葛亮可以算作荊州名士,因此與曹操那邊並不相近,所以沒有人把他推薦給曹操,而曹操心領神會,也就不會自己主動提出來招攬諸葛亮,畢竟很大可能性會給自己帶來內部的不穩定。

曹操與諸葛亮,一代雄主與第一軍師為何失之交臂

荀彧劇照

有人可能會說,徐庶不也是荊襄名士圈的,怎麼曹操還把他收入麾下了呢?這個還需具體分析背景:徐庶改名換姓,幫助劉備打敗了曹操軍隊的來犯,所以證明了徐庶有真才實學;其次,曹操招攬徐庶,這是他的手下謀士程昱建議的,因此可以說,曹操不必擔心徐庶來了後,內部陣營的穩定問題;最後,曹操招攬的手段並不高明,綁架人家老母親相要挾,所以最後雖然得到了徐庶的人,卻沒有得到他的心,還順便給後人留下一個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從這方面來看諸葛亮的話,當時,諸葛孔明還沒有展現其才能,而且也沒有什麼把柄在曹操手裡,這下可以就理解諸葛亮與徐庶的情況是不相同的了吧。

回過來看諸葛亮自己。

諸葛亮比較清高,你看他與荊州好友圈交往的時候就知道,他說崔州平、石廣元和孟公威這些人,最多也就是個刺史州牧,而別人問他可以做到什麼職位的時候,這孔明就嘿嘿一笑,然後沉默不語。其實,無言勝有言,人家孔明“每自比管樂”,就是自己是要做管仲樂毅這樣的人物,不言而喻,就是出將入相嘛。你看他如此自誇,曹操很難降服他,甚至兩人見面,曹操有可能將孔明當成禰衡這類的狂士。

其次,諸葛亮自己一直標榜自己是世外高人,似乎不屑於出仕。但實際上,他在等一個機會。你看他未出茅廬的“隆中對”,對天下大勢瞭若指掌,但為什麼不去主動選擇曹操或者江東呢?他知道,曹操身邊能人極多,而且曹操自己軍政能力也很高,自己過去頂多是錦上添花,得不到高看。孫吳就更不用說了,在江東已歷三世,但孫權年紀較輕,身邊元老也不少,再者,江東偏安,也不利於自己的才能發揮。所以,對於一直如“喪家之犬”的劉備,無疑是更好的選擇。體現在,劉備身邊幾乎沒什麼拿得出手的謀士,只有關張趙這幾員武將,以及較為平庸的孫乾、糜竺這些人,第二,劉備根基淺,誠意足。“三顧茅廬”,雖然形勢不是很好,但無疑給了孔明更大的發揮餘地,就是施展其管樂能力的地方,劉備得到這樣的人才也會格外珍惜,可以說是你需要我,我也需要你,雙向均有強烈的互補性。最終一拍即合,順理成章。從後面諸葛亮出山後,與劉備的“魚水之情”,連關張都看不下去,我們就能知道劉備對於孔明的愛惜與尊重。

曹操與諸葛亮,一代雄主與第一軍師為何失之交臂

諸葛亮與劉備

還有一點,似乎也不可能忽略——劉備“皇叔”的正統光環。從“舌戰群儒”和諸葛亮其他的言論我們可以知道,他骨子裡仍然是一個重“法統”的人,那就是漢室雖然衰微,但劉姓依然是正統,無論曹操、孫權也好,都屬於“外姓人”,不滿足他心中的條件。

曹操與諸葛亮,一代雄主與第一軍師為何失之交臂

青年zhuge

綜上,諸葛亮與曹操的失之交臂,不僅僅是巧合,而是一種必然。他們註定不會走到一起,而只能成為對立的兩方。當然,三國也因此更加波瀾壯闊而又風雲詭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