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甘棠》:百姓對於甘棠的懷念,愛屋及烏,愛屋及烏. . .

《甘棠》一詩在《詩經》中的主旨非常明確,就是為“

召(shào)公

”所作,也被收錄在“召南”之中。

這首詩被譽為“

千古去思之祖

”,語言質樸純真,內容真摯感人。

【收藏】《甘棠》:百姓對於甘棠的懷念,愛屋及烏,愛屋及烏. . .

《甘棠》:百姓對於召公的懷念,愛屋及烏

《甘棠》全詩三章,每章三句,一層淺過一層:

蔽芾(fèi)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bá)。

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shuì)。

整首詩非常好理解。

每章的第一句是歌詠面前的甘棠,形容其生長得非常茂盛;第二句是勸說、告誡大家,千萬不要傷害這棵甘棠。

【收藏】《甘棠》:百姓對於甘棠的懷念,愛屋及烏,愛屋及烏. . .

這是為什麼呢?第三句解釋道,這棵甘棠和當年的“召公”有關聯。

詩意非常淺顯易懂,也洋溢著當地的百姓對於召公的懷念及愛戴之情,甚至都自發地保護、尊敬與其相關的甘棠。

全詩所用的手法也比較簡單,

全為“賦”體

,直接將所要歌詠的內容鋪陳開來,讓讀者一目瞭然。

這是為了使整首詩歌的主旨顯得更為簡單、清晰,所以不在詩歌形式上做更多的文章。

即用形式的簡練來使得讀者的關注點聚焦於內容之上,這是古典詩歌的技巧之一。

那麼,這棵“甘棠”和召伯到底有何關係,以至於讓人們如此保護呢?

【收藏】《甘棠》:百姓對於甘棠的懷念,愛屋及烏,愛屋及烏. . .

《甘棠》創作背景的爭議,無傷詩旨

在《甘棠》的原文中,“茇”指的是草屋,“憩”指的是休息,“說”也是指的休憩。

似乎是在表明,召公當年是在這棵甘棠樹下休息過。

召公就是姬奭,是燕國第一任國君,但他並沒有治理自己的封邑,而是繼續輔助周王,後來開創了“成康之治”。

在周代,召公與周公是並稱的,都是當時的賢臣,可見其地位。

【收藏】《甘棠》:百姓對於甘棠的懷念,愛屋及烏,愛屋及烏. . .

而關於召公最為著名的典故,就是其

在甘棠樹下聽訟

了。這在《史記》中有詳細記載。

是說,召公在巡視自己封地西部的時候,曾經在一棵甘棠樹下為治下子民聽訟斷獄,處理事務,上自諸侯,下自庶民,沒有不公正以待的。

召公所開創的“

成康之治

”號稱四十年不用刑獄,其治下封地自然也更為清明瞭。

《史記》中認為,就是因為召公的這一次棠下聽訟,所以當地的百姓作了一首《甘棠》來紀念他。

【收藏】《甘棠》:百姓對於甘棠的懷念,愛屋及烏,愛屋及烏. . .

這種說法是比較可信的,諸多文獻都記載了召伯與甘棠的故事,由此推斷《甘棠》一詩確實合理。

但這種說法出現時間較晚,以漢代最盛,也有可能是漢代人的“腦補”。

所以方玉潤提出了不同意見。

他認為,召公既然作為周天子重臣,那麼其辦公應該有固定的場所,即使是巡視他地,又怎麼可能連一處處理事務的屋舍都沒有呢?

既然如此,那召公不在屋舍內辦公,反倒坐在甘棠樹下,豈不是在“作秀”以博取名聲嗎?這顯然不符合邏輯。

所以,這棵甘棠之所以被歌頌,不應該是其“聽訟”故事所致。

【收藏】《甘棠》:百姓對於甘棠的懷念,愛屋及烏,愛屋及烏. . .

在方玉潤看來,召伯時代的民風淳樸,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這樣的風貌使得當時的百姓刻骨銘心,都對召伯非常懷念。

而這棵甘棠,或許是召伯親自耕作時候所種植的,或許是召伯經常坐在下面休憩,總之二者有一定的聯絡。

但是,一來召伯一般並不在自己的封地,而是輔佐周王;二來人的壽命是不如樹木的。

【收藏】《甘棠》:百姓對於甘棠的懷念,愛屋及烏,愛屋及烏. . .

後來的人懷念召伯,但卻無緣得見,眼前只有這樣一株和他有所關係的甘棠,所以不禁睹物思人,愛護起這棵樹來了。

這是以小見大的手法,連甘棠都如此保護,那麼對於召伯的愛戴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拋開《史記》等記載先入為主的觀念,只看《甘棠》原文的話,方玉潤的這個“推斷”倒也不是沒有道理。

但總體來說,無論是紀念召伯“甘棠聽訟”的故事,還是“睹物思人”的情懷,對詩旨的影響都不大。

【收藏】《甘棠》:百姓對於甘棠的懷念,愛屋及烏,愛屋及烏. . .

《甘棠》確實是人民紀念、歌頌召公的詩歌,既表達了對召公個人的崇敬,也表露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待曉兒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