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稱霸北方,如果袁紹贏了,他能統一天下?

公元199年—公元200年,北方最大的兩個諸侯在官渡一帶發生激戰。袁紹擁兵十萬,曹操擁兵兩萬。袁紹方面兵多將廣、糧食充足,曹操方面兵少將寡、糧草缺乏。袁紹佔據了河北各地,後方穩固;曹操地處中原四戰之地,後方時時有其他諸侯襲擾。大戰之前,從各個方面看,袁紹都是佔據優勢的一方,應該會取得勝利。最終的結果是曹操以少勝多,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並且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幾年之後曹操統一了北方面。曹操統一北方之時,登上碣石山,並且寫下千古名作《觀滄海》,蘊含著曹操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208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準備攻滅南方的劉表,順便攻滅孫權,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

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稱霸北方,如果袁紹贏了,他能統一天下?

可惜的是,曹操兵敗赤壁,被孫劉聯軍打回了北方。赤壁之戰後,曹操統一天下的夢想破滅,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最終曹魏也只能三分天下。那麼如果官渡之戰勝利的袁紹,他能不能最終打敗各個割據政權,統一全國呢?我覺得袁紹即使可以打敗曹操,也難以統一全國。袁紹的絕對綜合競爭力有缺陷袁紹兵敗官渡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袁紹兵敗的根本原因還是必然因素造成的,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引起。東漢末年,各路諸侯攻伐本來拼的就是綜合實力,最終的失敗者一定有致命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競爭力不足。袁紹沒有遇到曹操之前也曾經是無敵的存在。

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稱霸北方,如果袁紹贏了,他能統一天下?

袁紹僅靠一個郡,就能統一河北,並不能說袁紹沒有本領。河北的劉虞、韓馥、公孫瓚等人都是不是吃乾飯的,袁紹成為最後的勝利者,說明袁紹有一定能力。但是這並不能說明,袁紹一定能夠統一天下。袁紹統一河北的時候未遇到對手,但是剩下來的諸侯,各個都非常難對付。即使袁紹在官渡擊敗曹操,也未必能夠一戰就將曹操徹底攻滅。除了曹操之外,還有孫策(孫權)、劉表、劉備、馬超、韓遂、張魯、劉璋等人,這些人除了劉璋軟弱一些,其他人並不好對付,尤其是劉備和孫策(孫權)。曹操以20多萬的絕對優勢兵力都打不贏孫劉聯軍,袁紹又有多少取勝的把握。

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稱霸北方,如果袁紹贏了,他能統一天下?

如果袁紹不能渡過長江,又談何統一天下。袁紹自身存在致命缺陷袁紹敗給曹操不是實力不行,而是自身存在的一些無法彌補分缺陷。曹操兵敗赤壁,也不是實力不夠,而是對手太強悍。所以袁紹在官渡之戰擊敗曹操,未必能將其徹底殲滅,曹操還是有可能再一次崛起。就算袁紹可以用硬實力碾壓曹操,卻也不一定能擊敗南方的政權。袁紹本身的一些缺點,使其無法長久立於不敗之地,也難以統一天下。曹操曾經這樣評價袁紹說: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荀彧曾經這樣評價袁紹:紹,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

楊阜如此評價道:袁公寬而不斷,好謀而少決;不斷則無威,少決則失後事,今雖強,終不能成大業。通過當時人對袁紹的評價可以看出袁紹的性格特點是志大才疏、色厲內荏、忌克少威、好謀少斷、寬而不斷等。結果就導致袁紹陣營兵多卻分佈不明、政令不統一、用人不明、難成大業等。成就統一天下大業的路上非常艱辛,有可能一點性格缺點就能致人於死地,更不用說袁紹有那麼多致命缺點。袁紹的性格作為一個普通人,沒有任何問題,也會是一個好人。但是袁紹卻不適合做君主,更不說做皇帝。袁紹的性格特點導致其在官渡之戰敗於曹操。袁紹兵敗官渡之後,整體實力還是超過曹操。

但是袁紹此後還是不斷出現昏招,最終導致袁氏集團覆滅。即使袁紹可以擊敗曹操,他的性格也決定只能勝利一時,不能長久勝利。袁紹的性格很難將各路諸侯一一擊敗,說不定哪一次戰爭就將袁紹打回原形。袁氏集團內部不團結袁紹內部並不團結,無形中分散了袁氏的力量。袁紹沒有擺平自己的三個兒子,結果三個兒子都掌握了一部分力量。由於三個人兒子對立、不和睦,也直接導致手底下的謀臣和武將發生分裂。袁紹的三個兒子已經不和睦,袁紹的外甥高幹也參與其中,這趟水越攪越渾。袁紹的三個兒子發生了分裂,袁譚形成一派,袁尚成為一派。袁紹的兒子們發生分裂,也直接導致袁紹的部將和文臣發生分裂。

史稱:審配、逢紀與辛評、郭圖爭權,配、紀與尚比,評、圖與譚比。眾以譚長,欲立之。配等恐譚立而評等為己害,緣紹素意,乃奉尚代紹位。袁紹活著的時候,大臣們還只是私底下串聯。袁紹去世之後,大臣們便公開決裂。袁紹連自己的內部都擺不平,又談何進一步發展。不怕大臣們不和睦,就怕領導擺不平手下人。袁紹很明顯沒有處理好內部問題。袁紹不能讓臣下盡其才袁氏陣營不僅發生了分裂,袁紹也不能發揮每一位臣下的特長,也不能取長補短,讓各個人才各司其職。審配天性烈直、逢紀果而自用、許攸貪而不治、田豐剛而犯上等。這些謀臣是有缺點,但是也都各有所長,如果能夠取長補短,一定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

結果袁紹卻讓天性烈直的審配負責後方調動,讓貪而不治的許攸留在前線,將剛而犯上的田豐關在大牢。袁紹出征需要有一個相對和諧的後方,需要一個相對溫和的人負責後方,審配執法太嚴、不懂變通。許攸品格有問題,應該留在後方,不能在前線委以重任。結果許攸的家人犯事,被審配抓獲,直接導致許攸叛變。許攸叛變,成為決定官渡之戰的至關重要的偶然因素。史稱:會攸家犯法,審配收系之,攸不得志,遂奔曹操。田豐為人正直,結果因為逢紀的讒言被袁紹殺掉,史稱:逢紀憚豐亮直,數讒之於紹,紹遂忌豐。紹軍之敗也,土崩奔北,師徒略盡,軍皆拊膺而泣曰:“向令田豐在此,不至於是也。

”紀復曰:“豐聞將軍之退,拊手大笑,喜其言之中也。”紹於是有害豐之意。袁紹的對手強悍袁紹若想統一天下需要消滅更多對手,但是這些對手都不是等閒之輩。袁紹若想將這些人一一殲滅並不容易。三國鼎立說到底是實力均衡的結果,袁紹並沒有到達一家獨大的水準。袁紹的對手個個都是當時的英豪,還有不少在歷史都有一定名氣。曹操雖然沒有統一中國,絕對是古代偉大的君主,政治、軍事、文化才能非同一般。劉備就是弱化版的劉邦,各方面才能非常突出。周瑜是難得一遇的軍事人才。諸葛亮更是集政治、軍事、謀略、經濟才能於一體。孫權和孫策都是難得的人才。

袁紹面對這些人才的時候,並不佔據優勢,若想將他們全部殲滅,統一天下並不容易。漢末天下大亂前期,各個諸侯的實力一方面看先天因素,一方面看自身因素,相對來說先天因素更加重要。劉鄢、劉表、劉虞、袁紹、袁術等人無疑都是靠先天因素。劉虞、劉表、劉鄢靠的是朝廷的封賞,袁紹、袁術靠的是祖上四世三公。後期存活下來的諸侯則主要靠自身實力強悍,比如曹操、劉備、孫權等人。袁紹能夠擊敗依靠先天因素強大的諸侯,卻難以擊敗依靠自身力量強大的諸侯。所以袁紹很難統一天下。各方面因素決定袁紹只適合做一方諸侯,並不是適合做帝王。無論官渡之戰的結果如何,袁紹都不可能統一天下,最終都將成為強者口中的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