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帝,十九歲撒手人寰,為何如此急促

清朝末年,中國時局動盪內憂外患,可惜的是在這個複雜危難的時期,清朝居然沒有誕生一位能君,在這一時期有一個女人跨越三朝獨掌大權,這個“女強人”把朝廷攪得烏煙瘴氣,讓病怏怏的大清更是雪上加霜。可是,女人當政在封建的中國是不合禮教國法的,為了滿足自己的政治野心,她也效仿歷史開始了“垂簾聽政”。

他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帝,十九歲撒手人寰,為何如此急促

垂簾聽政不是清朝的專利,從秦朝就出現了,還有西漢、東漢、西晉等等。清朝這位有名的垂簾聽政的太后就是慈禧,坐在簾子前面的就是她可憐的兒子同治皇帝。同治皇帝是咸豐皇帝唯一的兒子,咸豐在熱河行宮駕崩後就由六歲的同治繼承帝位了。

六歲登基,十九歲撒手人寰,他的人生就像是急促的流星,還沒來得及閃耀就黯然隕落,實在令人惋惜。在清朝十二個皇帝中,他成為壽命最短的一個。正值芳華之年,正是大展宏圖之年,為何如此匆匆的就畫上句號了呢?他的死亡有什麼秘密嗎?

他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帝,十九歲撒手人寰,為何如此急促

關於清朝正史記載同治因天花死於養心殿,為皇帝診病的脈案上確實也是這麼記載的,所有的病症、藥方、處理的方案都是天花病無疑,但是《清代通史》裡卻說同治因得梅毒而死,這與民間盛傳的說法一致。《清代通史》說得可信嗎?實際上這本書是一個專門研究清代歷史的學者著作的,他是中國清史研究的奠基人,他的書作還是可信的。這樣看來民間的傳言也並非是空穴來風。

他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帝,十九歲撒手人寰,為何如此急促

透過正史我們知道:同治17歲大婚,在擇後的問題上選擇了慈安太后挑選的阿魯特氏而非慈禧太后挑選的富察氏為皇后。阿魯特氏的到來讓同治死寂一般的生活出現活力,為什麼這麼說呢?同治作為幼年天子,很小的時候生活就得遵循天子的規範,一切都是條條框框。不能縱情娛樂,不能縱情歡笑,雖然只有幾歲,但也是堂堂一國之君,不能沒有體統。而慈禧又是一個霸權母親,對同治管束很嚴,這讓同治沒有快樂。

他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帝,十九歲撒手人寰,為何如此急促

所以同治選擇了端莊文雅的阿魯特氏為皇后,這讓慈禧很驚訝,在她看來兒子不敢違反她的決定,但她又不敢翻臉,因為慈安太后在她位分之上。同治與阿魯特氏過了一段甜蜜幸福的日子,他深深喜歡上這個安靜陪在他身邊的女人。阿魯特氏家風比較剛烈,她不喜歡掐媚逢迎,所以鮮少與後宮這些女人攪在一起,她只一心一意地照顧同治。但是這可犯了慈禧的忌諱,慈禧愛熱鬧,喜歡別人對她溜鬚拍馬。

慈禧不喜歡阿魯特氏,時常找她的茬,而阿魯特氏同樣也看不慣慈禧,所以婆媳關係很糟糕。而同治最為難,一邊是威嚴的太后,一邊是深愛的皇后,他既不敢忤逆太后又不能維護皇后,然而兩人最後還是被慈禧強行拆開。心灰意冷的同治只能疏遠皇后,但同樣也不親近慈禧中意的妃嬪。

他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帝,十九歲撒手人寰,為何如此急促

為了排解心中苦悶,同治就開始流連煙花深巷這些地方,得到了一時的快樂,但卻染上了不得告人的疾病。太醫為同治診治皆按天花的方案治療,因為這兩種病有相似的病症。這一切也是慈禧授意的,畢竟一國之君得了這種病只會令人恥笑,況且同治越來越不聽話,不好管束了,聽天由命由他去吧。本來就是錯誤的治療,貽誤病情不說,還會越治越糟,結果就是同治一命嗚呼了,終結在十九歲那年。

他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帝,十九歲撒手人寰,為何如此急促

時至今日關於同治的死還有不同的聲音,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擁有這樣一位母親就註定了他一生的悲哀。同治沒有子嗣,唯一的孩子尚未出生就被慈禧害死了,如果說同治生在帝王家是一種悲哀,那麼慈禧是他的母親才是最大的悲哀。如果換個身份,或許他能輕鬆些,也許就不會在青春年華之時就枉然了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