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飛聊:人性與社交關係

也許那個最完美的陌生人社交平臺永遠不會存在,但其實所有的關係都映射了我們和自己的關係,如果在追逐的過程中我們能收穫最好的自我,就是最值得的事情了。

聊飛聊:人性與社交關係

首先,每個產品都是服務於一個使用者群體的,打個比方說,微信就是服務於熟人關係鏈,也就是說,微信的使用者並不是你,而是熟人關係鏈中的你。

熟人關係鏈是有成本的,比如一開始我們玩人人網也好、朋友圈也好,其實發東西是比較隨意的,因為沒有那麼多社交帶來的壓力,不用擔心這個資訊傳達出去帶來的影響,第一是因為影響面不大,第二是因為你當時的身份角色沒有那麼值錢。

一般工作之後,我們就會加了很多微信好友,有意無意間,我們的資訊輸出影響面變大了,同時,我們的身份價值升高了。這意味著我們的每個朋友圈,每一次輸出,成本都變高了,要照顧到對自身身份價值的影響。也就是說,微信這個平臺上維護的身份,就是我們的社會身份和職場身份,是暴露在陽光下的我們。

說到這裡,其實大家已經想到了,有陽光下的我們,就有黑暗中的我們。其實沒有那麼黑暗,只不過我們有很多種角色。

比如我來說,在我的健身房好友中,他們認為我是個熱愛健身每天準時的愛好者;在產品之術的平臺上,大家認為我是一個樂於輸出分享的產品經理;在工作中,大家評價我為金融科技領域的一線產品經理。

所以如果我對全體使用者發一張健身的照片,會怎麼樣呢?

首先,會影響我在職場的形象,大家可能會覺得我把精力過多投入在健身,而不是工作。對於我的職場形象來說,可能分享一個最前沿的資訊是最有效的。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就是我們學會了分群和分組。我們把越來越多的真心話拉了無數個小群和群友分享,同時在無數個讓我們感覺到壓力的大群裡潛水,又在無數個論壇裡活躍。

論壇是大群嗎?其實不是。論壇是有組織的社群,同時大多是匿名的,也是沒有壓力的。但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沒有經營這個身份的動力,所以陌生人社交這麼難做,就是因為這個身份價值太廉價了,我隨時可以拋棄,沒有必要維繫。

那麼為什麼社群能做起來呢?原因就是除了維護身份並享受身份升高帶來的價值,我們還有新的價值,那就是

「拓展我們的愛好」

,以愛好為契機進行輸入和輸出,補充能量以應付日常有壓力的社交生活。

成功的社群一定是有場景的,場景對於功能來說是基礎。比如說,你給使用者一個空的社群,哪怕功能再多,內容再好,集合了全世界最優秀的100個內容,也是沒有用的。因為內容太亂了,亂會讓我們無處棲息,亂讓我們失去了場景,而場景是人建立連線的基礎。

比如:你好,我是花生醬,然後我把我從1歲到26歲全部的資訊介紹了一遍,你不認識我。你認識我,是從你讀我的文章開始,在閱讀這個場景,你瞭解了我,你看到了我的文字,讀懂了我的心流,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比如,你看到喬丹可能就是一個挺拔的大個黑人,但你在他打籃球這個場景,你才知道他有多偉大。所以,語音社交也好,照片社交也好,都是一種營造場景的手段。

展示說話時候的你,生活當中的你,而不是冷冰冰一個頭像一個暱稱的你。

那麼飛聊呢?首先場景是具備的,一個話題,一個組織者,一個人數足夠多的空間,一些方便快捷的溝通方式,足以讓我們認識一些好友。但成敗肯定不在這第一步,成敗在他最後的常態:

到底我們能和這些人走到哪一步?

這些人又能給我們留下什麼?

這段關係能給我們什麼收穫?

這是決定陌生人社交最終狀態的關鍵三問。

很多人說,陌生人社交的終點是熟人,而熟人的關係在微信,所以微信是永遠不敗而無可取代的,因為微信的強大壁壘就在於切換成本,起碼一個人最親近的幾個好朋友同時解除安裝微信,他才會解除安裝微信,而在這之前,都是可以挽回和保留的熟人關係平臺。

而我說,陌生人社交的終點不僅僅是熟人,陌生人社交有2個終點。這個理論要從我們的人性來分析,首先我們不單單是現實的我們,社會中的我們,也是內心的我們和人性中的我們。現實的我們需要消耗精力、承受壓力、努力工作來獲得溫飽,從而滿足精神世界那個有點懶惰、不那麼完美、不喜歡上班的我們。

而精神世界的我們,透過放縱、放鬆、冒險和刺激來獲得能量,來打造更好的現實社會中的我們。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矛盾體,正在進行著這樣的生活迴圈。

所以無論我們擁有什麼樣的熟人社交網路,我們總需要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來安放自己的精神世界。這個地方現在可能是你的匿名知乎,可能是你的虎撲賬號,可能是你的豆瓣賬號。但這兩個世界的界限其實是很淺的,比如在陌生人的世界,你同樣有發照片秀出自己的需求,但如果被熟人看到,你的陌生人身份就會崩塌掉。

而如果你有一個聊的很好的陌生人,你們相約見面後,可能會索然無味,你們的現實關係根本無法建立,同樣陌生人身份也會崩塌掉。所以這兩個世界在每個人的心中,應該都是現實大於陌生的,我們既需要這個陌生的世界,也不能投入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反客為主,否則會陷入無盡的空虛,一旦影響到現實世界,就萬劫不復了。

至此,我已經把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的矛盾和關係闡述清楚了。即:

人性中,熟人關係為主、陌生關係為輔,兩者難以相互轉化,就像人一定有兩面甚至多面。

熟人關係透過養成身份和積累關係鏈創造真正的現實價值,但存在壓力,需要陌生關係幫助消解。

陌生關係可以消解壓力,但是一旦影響現實,或不再輕鬆,就毫無意義。

再往深了講,其實我們的社會關係不單單是熟人和生人,還有很多,比如:你和你戀人超越熟人的親密關係;亦敵亦友的同事半熟關係;只喝酒不談工作的酒肉朋友半熟關係。

我們需要很多的關係鏈來滿足很多個角色的自己,同時,讓我們舒服的角色也在改變。當你變成了一個奶爸,你可能更需要同事來聊聊育兒經驗,而不再需要酒肉朋友。所以如果要分析我們需要的社交產品,就要看什麼樣的社交關係是大家需要的、是長期的、是讓大家都舒服的。

為什麼那麼多陌生人社交止於傳銷和YP?就是因為在人生常態中,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情人關係且需要情人關係,如果你的社交平臺所服務的社交關係不是主流的、高頻的、令人愉悅的,就一定會被棄用。

那麼找到了這個點之後呢?

關係的根本還在於人,關鍵還是要把合適的人匹配到一起。

什麼是合適的人?

比如10年前,你最好的初中同學,你覺得你們是一輩子的好朋友,但今天他可能在老家結婚生子,而你是個單身奮鬥在一線網際網路公司的精英,你們不再有共同的話題,只有不斷衰減的些許回憶,你們的關係已經不再親密了。

這也是我們常說的,一期一會,學會珍惜,不是每個人都能陪伴你很久,很多時候分開我們的不是生死,而是滄桑變化。

所以最好的關係往往發生在「在對的時間遇到剛剛好的你」,也就是說,要有時間、有場景、有符合對方要求水平的人。如果一個社群只能把最優秀的人暴露出來,那麼就沒有正在努力中的人,那麼久而久之關係就會變得單調,畢竟跟優秀的人做朋友雖然好,但也有壓力。

所以,一個好的陌生人社群或者平臺,應該有如下幾個特質:

可以服務好你的核心使用者角色,並儘量豐富關係的暖化方式和觸碰方式,也就是說能夠更有趣的人有更多的接觸,而不是隻有頭部或小眾。

要有健康的關係導向,黃賭毒之類的是萬萬不能的。

要嚴格和現實割裂開來,或有合理的轉化機制,合理以對使用者有價值為基準。

最後總結一下,一個好的陌生人社交產品或興趣社交產品,要找到熟人社交之外的那個終點。那個終點一定滿足了使用者某一個方面的自我,並且使用者可以安穩的棲息,同時並不會感覺到虛度光陰在網路之上,而是收穫了放鬆、收穫了價值、收穫了人生的意義。

而至今,我認為這個產品沒有出現,至少我沒有在某一個匿名平臺上收穫很多,而最接近這個平臺的就是虎撲和小紅書,這兩個平臺的繁榮一度讓我確認男性和女性真的是兩個不同的物種。但反過來說,生活中的我們和工作中的我們,也是兩個人,不是嗎?

在眾多的關係之中,如果一定要給一些建議的話,我覺得還是充分發現自己需要什麼樣的關係,而不是被社會的常態和主流價值裹挾。畢竟在工作已經壓力很大的情況下,不做自己的精神壓力會更難以忍受。

所以最後也許我們在不同的平臺上做著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最自我的那個自我。

也許那個最完美的陌生人社交平臺永遠不會存在,但其實所有的關係都映射了我們和自己的關係,如果在追逐的過程中我們能收穫最好的自我,就是最值得的事情了。

金融業資深產品經理,對職涯規劃與個人發展有豐富經驗,產品涉獵廣泛,ERP、金融領域較多。

本文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