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壽輝的失敗說明:即使到了元末,元軍仍可一戰,並非不堪一擊

大明興亡錄(十二)

上一章說到徐壽輝崛起,建都稱帝,繼續往下說。

過早稱帝好不好,可以參見張士誠。可並非人人都有張士誠的運氣,徐壽輝稱帝,是他災難的開始。

稱帝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眾人搖身一變都成了軍師、元帥、將軍,名分有了,好處也有了,將來都是開國的功臣,幹活也更賣力了。

稱帝建國給大家打了一針雞血,徐壽輝派出大軍南征北討,縱橫馳騁於長江南北。在天完紅巾軍的掃蕩之下,“西自荊湖、東際淮甸,守臣往往棄城遁”,一時間“東南無地不紅巾”,動靜鬧得比北系紅巾劉福通他們還要大,徐壽輝領導的天完政權,和劉福通一起掀起了反元起義的第一個高潮。

這時,朱元璋還在皇覺寺出家,張士誠還在走私,他們都得尊稱徐壽輝一聲老前輩。

看到徐壽輝稱帝后這麼生猛,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啥張士誠只佔了個小城就敢稱帝。當然,張士誠建立大周時,天完軍風頭正勁,他還沒能看到徐壽輝稱帝后的負面作用,否則張士誠怕是也要再苟一苟。

稱帝能振奮人心,也能引來最大關注——關注來自元順帝妥歡帖木兒。

徐壽輝的失敗說明:即使到了元末,元軍仍可一戰,並非不堪一擊

不稱帝,元順帝還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派人來談判招安,要是稱了帝,那就是不死不休死對頭。

紅巾軍四處出擊固然痛快,不到七個月,天完政權已控制了湖廣、江浙以及福建的不少地盤,但發展太快也有問題,成長得太快身子骨就虛了,對已佔領地區的統治不夠穩固。

連續不斷的勝利很容易讓人感覺良好,覺得只要再加把勁,徹底推翻元朝也不在話下。

問題是,元朝真的這麼不堪一擊了嗎?

元順帝用行動告訴他們,還早得很呢!至正十二年(1352年)三月,元順帝發起了反擊。

他釋出嚴令,命環繞湖北的各行省通力合作,允許他們進行跨省的軍事行動,調集各省兵力進入湖北地區,與紅巾軍展開一城一地的血戰。

當初怎麼失去的,就再怎麼奪回來。

這時,天完政權佔地太快太廣的缺陷就顯露出來了。激戰之後,彭瑩玉、項普略、曾法興等重要將領戰死,天完軍全線潰退,佔領的土地幾乎全部丟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