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鄰居丟皇位,這兩個歷史故事告訴你: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小書生近來翻閱史書,發現了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將其羅列出來,供列位讀者品味故事背後的哲理。

這兩段真實的歷史,警示今人,要做正事、行正道,坦坦蕩蕩,正大光明,如若不然,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一、劉襄與劉澤

公元前180年,大漢王朝的女強人呂雉去世。

她的死,對呂氏一族來說,是噩夢的開始,對漢室一族來說,是黎明的前兆。

作為帶頭大姐,為擴大、鞏固、守住呂氏一族勢力,呂后可謂是費勁了心思。

大封呂氏一族為異姓王,將呂氏一族女兒嫁給劉氏王侯,讓呂氏一族控制朝政大權和軍權。

如今,頭沒了,呂氏一族也成了無頭蒼蠅。

得罪鄰居丟皇位,這兩個歷史故事告訴你: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影視形象-呂后

呂氏一族惶恐不安,害怕呂后死後遭到劉氏家族和漢室大臣的報復,畢竟佔了劉家的位,奪了劉家的權,還拿了劉家的錢,。

呂氏一族聚在一起謀劃對策,由於沒了頭,加之缺乏智勇英武之人,一幫人謀劃了好久,也沒謀劃出個所以然來。

估計會議開久了,大家都有點煩躁,加之本來智商就不夠用,謀劃最終變成了簡單粗暴。

反正已經又佔又奪又拿的,不如把事情做到底,直接來個改朝換代,把漢室江山收為己用。

呂氏一族的頭腦風暴最終為自己引來了滅頂風暴。

劉氏一族也是夠委屈的,老子劉邦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好處快被呂氏佔盡了,還想把整個江山都奪去?

好在呂氏計劃洩露,齊王劉襄得知後,起兵討伐。

這位齊王也是無利不起早,他心中惦記著皇帝的寶座呢。

畢竟要打仗,手下的軍隊肯定越多越好,為了壯大自己的實力,齊王打起了鄰居琅琊王劉澤的歪主意,並使了一出詭計。

劉襄肯定想不到,後來,在廷議皇帝人選時,這出詭計讓自己無緣帝位。

得罪鄰居丟皇位,這兩個歷史故事告訴你: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影視形象-劉襄

劉襄派使者到琅琊國,展開了一場忽悠。

使者對劉澤說,呂氏作亂,齊王要發兵砍了他們,但齊王自己還年輕,不懂軍事,大王您在高祖時就是將軍了,齊王願意把齊國託付給您。

忽悠並不高明,但馬屁拍的舒服,跟隨高祖劉邦戰場砍人的從龍之臣基本凋零殆盡,劉澤當年可是沙場上砍過人,俘虜過大將的人物。

馬屁被拍舒服的劉澤愉快的做了決定,估計由於心情迫切、心急火燎、劉澤一路上肯定不停的用馬鞭拍打馬屁。

想想可以統領齊國,估計劉澤一路上心花怒放,心潮澎湃。

誰知心花怒、心潮澎湃遇見了心懷鬼胎、心術不正。

劉澤到齊國後即被軟禁,封國兵力被劉襄徵調,沒能統帥齊國,反被別人統帥,劉澤肯定心灰意冷、心情沮喪。

人在江湖漂,怎能不挨刀!

得罪鄰居丟皇位,這兩個歷史故事告訴你: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影視劇照

但畢竟是跟隨高祖沙場砍過人、見過世面的人,劉澤隨即心平氣和,心生一計,對劉襄展開了一場反忽悠。

首先,拍了個大大的馬屁:您的父親是高祖皇帝的長子,您算是高祖的長孫,您最應當繼承皇位。

其次,分析了當前的局勢:江山動盪,大臣們仍在觀望,朝廷不知道到底應該推選誰當皇帝。

再次,展示了自己的價值:我是皇族王侯中最年長的,我說的話在大臣中很有分量。

最後,運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大王您把我扣留在這裡,毫無益處,還要供養我吃喝拉撒睡,有成本,無收益,不如放了我,我去勸說大臣迎立你當皇帝。

起兵打仗冒著被砍的風險,就是為了當皇帝的,齊王聽了忽悠後,深以為然,心馳神往,心猿意馬。

給人、給錢、給物,齊王專門配備了一個車隊,護送劉澤去朝廷鼓動迎立之事

忽悠與反忽悠,劉襄與劉澤在演繹漢朝版的無間道。

好在漢室江山氣數未盡,朱虛侯劉章、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人聯合起來誅殺了呂氏一族,大臣們商議擁立新的皇帝,琅琊王劉澤也從齊國趕到了長安。

得罪鄰居丟皇位,這兩個歷史故事告訴你: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影視形象-劉章

大臣們起初提議擁立齊王,齊王是第一個起兵討伐呂氏的,又是高祖皇帝的長孫,擁立齊王的理由很充分。

但琅琊王劉澤的一番話,讓大家改變了主意。

劉澤說,齊王的母家駟鈞是個惡人,為人殘暴惡戾,剛剛因為呂氏的緣故幾乎天下大亂,如今立齊王,是又造出一個呂氏呀。

人在江湖漂,你也得挨刀。

齊王劉襄對琅琊王劉澤的一出詭計最終被自己吞回了肚子裡。

此言一出,大臣們一身冷汗,深受呂氏禍害的大臣們絕不會再給自己挖個坑。

代王劉恆撿了個大便宜,因母家薄氏仁慈善良,被推選為皇帝,史稱漢文帝。

得罪鄰居丟皇位,這兩個歷史故事告訴你: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影視形象-漢文帝

有了新皇帝,呂氏也被滅族,起兵也無口實了,大臣們派劉章告訴齊王,事情已經辦完了,這裡沒你事了,你從哪兒來,就回哪兒去吧。

齊王被澆了一頭冷水,沒揮一劍,沒砍一刀,灰溜溜的收兵回國。

誅殺呂氏,我打響第一槍,分配利益,我被打發回家,忽悠的有點大呀!

齊王估計心如死灰,心力交瘁。

次年,齊王病死。

朝廷也是夠缺德的,定了齊王的諡號為哀王,難道漢朝官方認為他很悲哀嗎?

二、晁錯與袁盎

漢景帝寵臣、御使大夫晁錯一直對同事袁盎很不爽。

袁盎在座,晁錯就離開,兩人從未在同一間辦公室交談過。

晁錯一直尋找各種機會,利用自己掌握的權力收拾袁盎。

得罪鄰居丟皇位,這兩個歷史故事告訴你: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影視形象-晁錯

晁錯主張削藩,袁盎等大臣認為這是書生誤國之論,十分反對。因多次直言勸諫,袁盎被外派至吳國任丞相。

反對我的政策,對你不爽,就要給你穿小鞋。

晁錯作為御使大夫,有糾察百官之權,於是派人調查袁盎,認為他有接受吳王賄賂之事,判他有罪。

人在朝廷漂,也會常挨刀。

好在漢景帝下昭赦免了袁盎,但還是把袁盎貶為了平民。

政見不合變成打擊報復,晁錯越過了底線。

因晁錯的削藩政策剝奪了利益,吳王劉濞聯合其他諸侯王,以砍殺晁錯為名起兵造反,史稱七國之亂。

七個王爺聯合起兵造反,理由還是砍殺自己,但晁錯想的卻是如何利用這次機會弄死袁盎。

晁錯的心不僅夠大的,也是夠黑的。

晁錯說,袁盎收了吳王很多錢,說吳王不會反叛,故意替吳王隱瞞,如今吳王真的造反了,要治袁盎的罪。

得罪鄰居丟皇位,這兩個歷史故事告訴你: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影視形象-袁盎

袁盎聽到這個訊息後,十分惶恐,連夜求見景帝,希望說明吳王反叛的原因。

你治我的罪,我要你的命。

袁盎面見景帝時,晁錯正在和景帝商量征討叛軍所需的糧草數量。

這是史書記載的唯一一次晁錯和袁盎共處一室議事。

袁盎告訴景帝,吳王雖然是土豪,錢很多,但招攬到的人全是無賴子弟、市井之徒,並沒有豪傑被招攬,吳王反叛不值得憂慮。

站在一旁的晁錯說了他一生唯一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贊同袁盎的話。

“袁盎的判斷很對”

雖然史書沒記載,但小書生推測,袁盎很可能給了晁錯一個大白眼。

景帝問袁盎有何對策。

“我的對策,臣子不能聽到”,袁盎讓景帝屏退包括晁錯在內的所有人。

雖然史書沒記載,但小書生推測,晁錯很可能也給了袁盎一個大白眼。

得罪鄰居丟皇位,這兩個歷史故事告訴你: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影視劇照

袁盎向景帝建議,如今的對策只有把晁錯殺了,並派使者赦免七國,恢復他們被剝奪的封地,這樣他們就師出無名,朝廷可以兵不血刃而讓七國退兵。

人在朝廷漂,你也得挨刀。

一面是江山,一面是自己的寵臣兼老師,帝王漢景帝毅然選擇了江山,拋棄了晁錯。

景帝授意官員上奏彈劾晁錯,罪名是行為不符合皇帝的恩德信義,想使皇上疏遠群臣和百姓,結論是應當被腰斬。

景帝大筆一揮,批示:可以。

晁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美其名曰被騙出去巡視市區,到了東市被腰斬。

他的父母、妻子、兄弟姐妹,無論老幼全部當眾處死。

劉襄做人不厚道,欺騙了自己的鄰居劉澤,在廷議皇帝人選時,劉澤也對劉襄來了次不厚道。

晁錯做事不正道,陷害了自己的同事袁盎,在提出平亂對策時,袁盎也對晁錯來了次不正道。

歷史用血和淚警示今人,做人要厚道,做事要正道,坦坦蕩蕩,正大光明才是正途,如若不然,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