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園未來的成長會比伊利更好

彼得·林奇教導我們投資要從身邊熟悉的企業開始

,雖然在飲料這個行業很久了,最近看了下A股,熟悉的企業也不超過十家。養元飲品、香飄飄、均瑤健康、歡樂家、李子園、東鵬,其他的要不如維維這種感覺已經過氣了,或者有的根本不熟悉,也就不再談了。

因為平時在接觸這些企業,哪個做得好,產品賣得好不好,銷售團隊如何都有大概的瞭解。現在逐步把這些企業都分析分析,看看有不有合適的標的。今天這篇文章也不是投資建議,所有的食品飲料股,大部分在一個偏高的估值,我只是從個人角度去做一個分析。

你即便抄去,一個股的成長是曲折的,最後你不一定能拿住。

另外薦股一個不合法,一個是漲了你不會謝我,虧了來罵,是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我寫這些文章也僅僅是個人思考的一個記錄,透過定時分享去督促自己去讀讀財報,遇到高人指點幾句也就值了。

這幾家企業先談談李子園,西南是它的一個重要市場,有一定量成長也不錯。我平時也接觸的比較多,在校園店裡的確賣得不錯,個別校園店月銷量一兩百件,大的校園店能銷售上千件。在快消品裡就是相當不錯的,零售店也普遍有迴轉。

產品還是有一定品牌力,很多模仿的都賣得不咋樣。反觀在乳酸菌品牌裡,很多模仿均瑤乳酸菌的都還能賣。你們搜X團上,9。9還12瓶包郵的乳酸菌比比皆是,我們做飲料的,知道這個成本根本做不出好東西,但它還是有很多銷量。只能說明消費者在這個品類上還沒有品牌認知度,只認瓶型,9。9包郵的多是乳酸菌風味飲品,這種說直白的就是水飲料,根本不含乳。

李子園包括小樣也出了類似的瓶型,但是銷量沒李子園好。這個應該還是一個品牌沉澱,從1994年到現在也二十多年,期間李子園在央視,包括范冰冰、李冰冰等明星都相序代言。我們在行業操作中,如何判斷有些品類已經形成品牌?

李子園未來的成長會比伊利更好

就是模仿外觀也沒有動銷,比如紅牛,你去模仿它外觀,但是就是賣不動。比如涼茶你去模仿王老吉,什麼七個核桃,全是核桃模仿六個核桃,也賣不動。這個就是產品已經有了品牌影響,消費者已經有了初步認知,這個是靠時間來沉澱的。

去了解李子園,一是它的確賣得不錯,而且乳飲料這個市場還是很大的。有很多投資者對產品要求完美,比如不投資白酒,對身體有害。也不看好乳飲料,認為是假乳製品,蛋白質含量不夠。

乳飲料的蛋白質含量要求在0.8-1之間,一般純奶是2.8-3.3左右。

李子園未來的成長會比伊利更好

可以說乳飲料是摻水的牛奶,我們市場上熟知的伊利的優酸乳、穀粒多、QQ星;蒙牛的優益C、真果粒;娃哈哈的營養快線、AD鈣奶;均瑤的“味動力”菊樂的酸奶等等,都屬於這個範疇。營養肯定沒有純奶好,但是也屬於奶製品的一個細分,口感的確好於純奶。家裡平時買一件菊樂和純奶放著,菊樂酸奶肯定最快消化完,因為要好喝些。

就像碳酸飲料,的確不好,但一年就有幾百億的銷售,喝乳飲料肯定也比喝碳酸飲料好很多。我們做投資的,應該理性的,食品領域安全是第一的。我們在這個行業做,很多便宜飲料不加糖,就是三精一水。包括前面說的那種9。9的乳酸菌,有個別飲料企業為了蛋白質達標,違規新增,有負責人被判刑了。

我們在飲料市場中,品質肯定是第一位的,

不新增違規的是底線,我們自己的企業甚至還要高於市場標準,只有合規合法給消費者比較好的產品,企業才走得長遠。我說的那種便宜飲料主要賣在偏僻的山區,或者是在社群團購裡,大家買飲料還是要多注意。

乳飲料蛋白質含量至少在0.8以上,如果零的就是風味飲料,毫無營養價值。

說了這麼多,國內飲料市場還是比較初級,還是希望這些合規合法的上市企業能做強做大,提供更安全的產品。

聊了這個品類還是剛需存在的,也不要糾結它有不有未來,菊樂光在成都大約有10個億左右的銷量,李子園全國也就10個億,空間是足夠的。我們做投資不管資金大小,就像做生意一樣,去投資一家超市還是投資一家麵館。

你要對你投資的這個行業規模要有了解,行業的商業模式要有了解,另外你投資這個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在未來還能保持這個核心競爭力不?

投資企業是用董事長格局,不是會計格局,先要從宏觀面看,最後每年體檢的時候再去細看。

比如你投資白酒,白酒的賽道高毛利、高ROE、高護城河,比你選擇零售、鋼鐵等賽道好很多,這個時候選擇比努力重要。你買了茅臺,每個季度去精確計算茅臺利潤到個位數,其實意義不大,而且大部分人沒這個功力。

如果會計功底對投資很重要,那麼所有的會計都是投資大師,反而投資大師共同的都是對商業很瞭解,對趨勢很瞭解。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培養商業素養比深挖財報好很多,財報就看些重要指標就行。

萬一遇上康美了,只有透過分散投資化解風險,如果同時買上康美、樂視也只能說明你不適合投資,也沒什麼好遺憾的。

首先聊行業,2018年含乳飲料規模上市企業產值為898。6億,同比+8。6%,2012-2018年行業複合成長10。38%。明顯好於飲料整體的0。7%的年複合增速,乳飲料市佔從2013年的9。09%提升到2018年的15。11%。

對行業的判斷不能憑我們主觀意思,乳飲料不好,功能飲料不健康,東鵬我從來沒喝過。

以上的數字就是說明乳飲料增速高於飲料行業增速,佔比從9%提升到15%,不是我們直觀的感覺到這個品類沒有未來。

消費其實在升級,從不喝飲料到喝好一點的飲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歐美成熟市場也不是都喝奶或者白水,也有碳酸飲料等等。

知道我們投資的企業所處行業是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那麼李子園在這個行業處於什麼地位?2018年CR5為34。15%,CR10為42。26%,CR2為48。1%,2014年-2018年期間,CR5僅提升0。31PPT,CR10提升1。53PPT,市場變化不大。

解釋下,CR5就是前五名市場佔比。頭部企業佔比變化不大,CR2為48。1%,就是伊利蒙牛就佔了半壁江山。奶這個市場其實品牌依賴度高,企業的擴張不容易,特別是地方奶企原來運輸不方便,都擴張不出去。蒙牛伊利全國開廠所以迅速做到全國,國內的像天友、菊樂、新希望等等都只能在一個比較小的區域內。

我們也看到李子園有個比較好的現象,已經有了全國市場的初步覆蓋。

總共經銷商2000多個,華東佔比38。31%,銷量佔比56。81%。其他華中/西南分別佔比25。24%,16。95%,在西南的成長還比較不錯。

李子園未來的成長會比伊利更好

這個表現比較好,很多地方奶企只在一個地方賣得好,基本走不出去。李子園已經全國佈局,至少已經找到浙江以外市場的開發方法,以後至少細化和沉澱的問題,比單純的地方企業要好很多。

行業較快發展,李子園整體高於行業增速,已經完成全國市場初步佈局。現在就來看企業核心的資料ROE、毛利率、淨利潤、分紅等資料,

最近一年的ROE是34.48%,幾年來中位數是33.06%

,就最近幾年飲料市場的狀況來說,是非常不錯的,只是資料參考時間比較短,看是否還能持續。對比類似的企業均瑤為14。89%,光明為10。13%,妙可藍多為4。31%,資料上還是比較優秀。

李子園未來的成長會比伊利更好

另外看毛利潤是37.18%,中位值也在37%,

對比幾位同行均瑤最高46%,比妙可藍多的35%和光明的25%要高。做純奶的企業利潤會低一點,現在乳製品在乳飲料和酸奶相對利潤會高些。

但李子園淨利潤高達19.73%遠高於妙可藍多的2.6%和光明乳業的3.11%,

也高於伊利的淨利潤率,低於均瑤的25%,這個我們後來再分析。

李子園未來的成長會比伊利更好

李子園從2016年的4.53億營收到2016年的10.88億,年複合增速為24.49%,利潤銷售10.88億,利潤就2.15個億,也屬於現金奶牛之列

。我們把李子園的幾個核心資料都看了下,在飲料行業也算不錯的,但企業估值如何,未來還能維持這個成長是我們是否買入的關鍵。

李子園甜牛奶系列佔比高達95%以上,這個沒啥,大家也不要說應該擴品類,公司也在嘗試擴品類,什麼臭臭奶、電解質水,市場的反應並不理想。反而是持續精耕市場,優勢區域加強油站、網咖、等等渠道開發,新開區域加強樣板市場打造等等,快消品就那幾招。

現在李子園2088家客戶,華東經銷商年均銷量81萬,全國經銷商我粗略算了下大概52萬。就是戶均銷量比較低,一個客戶月均在1000件左右,就算5塊利潤,經銷商月均利潤就5000元,這個利潤對經銷商也是雞肋。

李子園未來的成長會比伊利更好

經銷商規模不大,經銷商就不會全力給你去做市場,產品能賣,經銷商有心無力,畢竟利潤在這,只有搭配著賣。

現在市場競爭激烈,前有伊利蒙牛,後又小洋人、小樣、均瑤等產品,這種規模比較危險。又看了下李子園的銷售人員數量,256人,均瑤221人,光明3953人,妙可藍多316人。

李子園未來的成長會比伊利更好

從人員數量來看2000多個客戶200多人的業務團隊,那大概還是管理到經銷商,借力使力模式,對市場的掌控和服務就不會太好,這個也是未來能否持續成長的關鍵。我們從李子園的經銷直營渠道來看,李子園也主要是電商,直營賣場這些沒有單列。

有網友反應在大的賣場看不到李子園,從創始人的背景來看主要是生產出生。二十多年,還沒有做到全國市場高度覆蓋,在銷售策略上估計還是有點保守。可以效仿東鵬,董事長一家人自己管理華南廣東市場,外面市場招聘專業人員操盤,這樣根據地穩定,也防止專業人員水土不服,把整體銷售做廢掉。

大的賣場不做,主要是現在做賣場不賺錢,基本是投入,但現在便利連鎖,油站其實效益也不錯,可以大力去開發。後期觀察大家可以看銷售人員增加數量和廣告投入情況,10個億也不奢求多少廣告,但人員的投入還是要加強。

比如均瑤人員比較少,現在看市場問題也出來了,市場無法擴張

。妙可藍多現在很多地方是招商期,人均產值比較高,但招商以後還是要陷入地面戰。銷售人員在中國目前市場來看繞不過去,包括現在成長迅速的元氣森林,開始是校園和便利渠道的經營,現在也是人力增加很多,投入很多冰箱冰櫃。

當然李子園也有很多外編人員,即便是200多個正編管理經理,人數還是不足,市場服務不下去。

李子園產品應該有足夠的時間沉澱,現在就是適度要做深。

為什麼在雲南市場擴張比較快,因為雲南都是一線或者二三線投入比較少的區域,因為運距比較遠,很多企業都忽視雲南。

雲南礦泉水第一品牌是當地的雲南山區,食用油也是金菜花,國內很多一線品牌最近才有精力去顧及。所以也可以說李子園在雲南的快速成長是必然中的偶然而已,還要繼續加油。

最後說下股份結構及創始人,這種高度競爭市場船長還是很重要的。創始人李國平19歲從養3頭奶牛開始創業,也是一步步起來的。老婆王旭斌本科學歷,1993-1995年任金港食品廠總經理。

兩口子總共佔60%股份,其他董事分別都持有股份。這種股份結構也不錯,食品飲料競爭激烈,創始人的魄力和決斷力很重要,能堅持下來的都是狠人。

東鵬、農夫、娃哈哈都是創始人佔絕對股份,這些企業都是現金流不錯的企業,上市前主要股東已經財務自由了。

李子園未來的成長會比伊利更好

東鵬上市是搶佔功能飲料第一股,也沒發行多少股份。李子園拿了25%出來,農夫也是為了其他員工上市。這種企業創始人都是為了實現自身價值,相對比其他那種上市只為圈錢套現的好很多。

老婆看履歷是高知識分子,應該是個生產方面的專家。網上也搜到該家庭也是全國文明家庭,幾次捐助都是幾千萬,感覺還不錯,企業老大有社會責任感。

李子園未來的成長會比伊利更好

最後粗略算下估值,也是毛估估。

現在企業利潤大約2.18億,前五年就算20%的複合增長,後五年算10%的複合增長。十年後企業利潤大約2.48倍*1.61倍=8.7億,現在市值88億,市盈率41倍。十年後,如果市場給予30倍合理市盈率市值大約188億左右,年化8%,維持現有市盈率41倍為356億,年化約14%。

這個就大概算了下,我也講過百倍股的核心,盈利和市盈率同步上升才有可能產生百倍收益。就李子園現在的市場佔比還是空間比較大,

因為利潤基數比較低只有2.18億,相應翻倍和成長5倍的機會比較大。但還是要有個合理的估值買入機會更大,

由於資料基數比較少,李子園最近幾年上市銷量才大幅度提升,如果合理估值我會給予一個合理倉位。

也就是我說的槓鈴策略,如果它未來能成長十倍,我賺了,如果虧損我損失比較小。但快消品只要品質無問題,未來十年我覺得還是大機率的。

綜上洋洋灑灑又是四千多字,只是對這個企業的一個初步判斷,後面還要仔細去看。只是個人分析判斷,不做投資建議,切記。有什麼問題或者不妥的都希望指出,共同進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