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犧牲感綁架的孩子,其實一點也不快樂

聽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男孩特別喜歡吃魚尾巴,每次家裡吃飯, 魚尾巴總是留給孩子吃。

慢慢懂事以後,男孩也問自己的媽媽,要不要吃魚尾巴。可是媽媽每次都說,我不吃,我最討厭吃魚尾巴了。於是男孩把這句話默默記在了心裡。

不管是聚餐,還是外出吃飯,男孩都會把媽媽討厭的魚尾巴放進自己碗裡享用。

直到多年以後,媽媽得了重病,命不久矣。男孩問媽媽想吃什麼,他要為媽媽做一頓飯。沒想到媽媽卻說“我想吃魚尾巴”,這讓男孩大吃一驚。

原來媽媽也喜歡吃魚尾巴,只是因為孩子喜歡,所以媽媽總是讓給孩子吃。

男孩知道真相後十分痛苦,他責怪自己沒有早日弄清楚母親的喜好,也很內疚自己當了這麼多年的不孝子。

這個故事聽起來讓人感嘆母親的偉大,可仔細冷靜下來想想,母親的“自我犧牲”也給了孩子巨大的折磨,它讓孩子背上了沉重的負罪感。

01

現實中許多父母,都像上面例子裡的母親一樣,總是想把最好的給孩子,總是想把孩子要的全部給予,甚至不惜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人生。

誠然,這份愛很偉大,但也讓孩子難以承受。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Ta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

還記得《小歡喜》裡英子的母親就為了英子付出一切,但英子卻覺得自己喘不過氣來,想要逃離母親。

父母的無盡犧牲,就像是一道枷鎖,綁架了孩子的身體和心。

被犧牲感綁架的孩子,其實一點也不快樂

02

前兩天我寫了一篇文章,裡面就提到了海清和霍思燕的教育方法,她們會對孩子示弱,讓孩子在幫助她們的過程中,得到自我的成長。

這其實是一種很科學的教育方式。因為家長越強勢,孩子就越弱小;家長越懂得示弱,孩子就會越強大。

知乎上看過一個姑娘寫下這樣的話:媽媽,我真希望你能過得快樂,不要總是為了我犧牲自己,作為女兒的我,也想要媽媽能夠多笑一笑啊,請你,去追求自己喜歡的人生吧。

深有感觸。家長們,其實那些被你們的犧牲感綁架的孩子,他們一點也不快樂。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