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1573,瀘州老窖的年代,瀘州用什麼吸引了宋代文豪黃庭堅

說到瀘州,一般都會提到酒,畢竟酒城的名頭叫了那麼久。瀘州老窖又是全國知名品牌,也是瀘州一大經濟支柱。但是瀘州不僅只有酒啊,而且在沒有1573,瀘州老窖的年代,我們這裡有什麼吸引人的東西呢?

楊慎能在瀘州居住近十年,黃庭堅願意耽擱去戎州赴任的時間,也在瀘州多逗留,這些歷史文化名人,並沒有刻意寫瀘州的大麴酒,證明那個時候,瀘州的酒知名度起碼沒有今天那麼大。而且技術也沒有那麼成熟。

在沒有1573,瀘州老窖的年代,瀘州用什麼吸引了宋代文豪黃庭堅

不然楊慎就不會寫一壺濁酒喜相逢,而該寫一壺大麴喜相逢了。

明朝的時候都還是濁酒居多,在之前的宋朝就更不用說了。梁山好漢能喝酒有啥了不起啊,那個年代的酒不能跟今天比,度數都不一樣。不信你讓武松、喬峰來喝今天52度正宗的瀘州大麴酒試試,我看武松還能不能喝十八碗,喬峰還能不能5公斤打底,到時候武松不要說打老虎,早就在景陽岡的酒店裡斷片了,而喬峰聚賢莊直接被大麴丟翻,也不用獨戰群雄了。

在沒有1573,瀘州老窖的年代,瀘州用什麼吸引了宋代文豪黃庭堅

好了,我們把話說回來,那個時候酒還是有的,但是助興夠了,主角是它估計還不夠,那麼當年黃庭堅被貶到宜賓當個代理市長,為啥子被瀘州的州官留了比較長的時間,是什麼吸引了這位脾氣古怪又才華橫溢,跟蘇東坡齊名的宋代文壇大亨呢?小板凳坐好,聽沽酒客給你慢慢道來。

北宋紹聖五年(1098)五月對於黃庭堅來說並不是一個愉快的時期,這位跟蘇東坡並存的蘇黃的宋代文豪,因為政治原因,從頂峰跌落谷底,雖然保住了性命,卻勞苦奔波,不得不奔赴戎州,屈尊當邊州小官。不過對於地方來說簡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以前的人對文人的尊重,那是比今天更加重視的。

在沒有1573,瀘州老窖的年代,瀘州用什麼吸引了宋代文豪黃庭堅

我們不去聊黃先生的委屈,且說他乘船路過之處,各地州官聞之都熱情接待,但是瀘州州官王獻可卻提前截胡了,遇到高人不可交臂而失之,王先生也是一個懂得利用名人效應的人,當然也確實仰慕黃山谷的才華,跟今天一些人不學無術,頂著虛名,濫竽充數的人可不一樣。

所謂吃人嘴軟,拿人手短,而且人抬人才是人上人的不變真理,王獻可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黃庭堅也樂意跟他多交集,畢竟他也是王羲之的後人,論到家學淵源,還是可以跟黃庭堅來對話的。再加上本身二人也是朋友,早有交集。

在沒有1573,瀘州老窖的年代,瀘州用什麼吸引了宋代文豪黃庭堅

但是,在沒有1573和瀘州老窖大麴酒的年代,瀘州還有什麼能吸引這樣的文豪除了交情以外,還樂意多逗留一些時間,為地方傳頌多一些人文足跡呢?

王獻可在南定樓設宴,宴請老友把酒言歡,雖然大家處境各有不同,依然相談融洽。宋代的瀘州酒到底如何我們已經不得而知,我想黃庭堅一定喝到過那時的濁酒,以及吃到了長江河鮮,至於是不是弄成生魚片就不曉得了。當然還有瀘州山水給了他很多靈感,更重要的是王獻可把瀘州的文石送給了黃庭堅。這可不是行賄啊。這是給瀘州的石頭加持它的人文底蘊,王獻可為近千年後瀘州長江奇石的人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沒有1573,瀘州老窖的年代,瀘州用什麼吸引了宋代文豪黃庭堅

黃庭堅好像對石頭也情有獨鍾,見多識廣的他,看到瀘州的石頭,眼中放光,大為歡喜,還給瀘州文石寫了一些詩歌。其中最好的文石在納溪。又叫云溪石。而王獻可就是送他的云溪石。

納溪是瀘州當時的一個縣,今天是納溪區,黃庭堅在詠《云溪石》裡這樣寫道:

造物成形妙畫工,地形咫尺遠連空。

蛟鼉出沒三萬頃,雲雨縱橫十二峰。

清坐使人無俗氣,閒來當暑起清風。

諸山落木蕭蕭夜,醉夢江湖一葉中。

在沒有1573,瀘州老窖的年代,瀘州用什麼吸引了宋代文豪黃庭堅

這首詩見黃庭堅《山谷外集》卷十四,四庫全書文淵閣本。不是我們瞎吹哈,有憑有據。這個云溪石中的“云溪”是永寧河的古名。納溪城地當永寧河與長江匯合之口,前代因以作為納溪縣的別稱。

云溪石,就是納溪區河灘上出產的文石。文石一名紋石,又名錦石,長江納溪江段河灘上所在地多有。

在沒有1573,瀘州老窖的年代,瀘州用什麼吸引了宋代文豪黃庭堅

納溪文石是由流經二疊系峨眉山玄武岩區域的江河將產於這一地區的瑪瑙石沖刷搬運所致,形成於1200萬年至300萬年前的第三紀晚期到第四紀中期。現在的川江礫石層中,還能找到文石的蹤跡,川江邊的當地人叫花鵝寶兒。

嘉慶十八年(1812)《納溪縣誌》記載:“文石,出縣西四里中壩及縣北五里連牽子。其質堅白,上生五色花卉之紋。大者如盤盂,小者亦如碗口。居民於春、冬間乘微雨尋採,加以琢磨,光澤如玉。盛盆水貯之,足供把玩。或製為硯帶、鎮紙諸器,亦雅。今縣中蓄藏者甚眾,佳者尤不輕以示人焉。”更有“野豬牙石,在縣西三里大江濱,水落時始可掘取。其質堅細而色微紅。制硯甚佳,不‘減’端。人多寶之。”

在沒有1573,瀘州老窖的年代,瀘州用什麼吸引了宋代文豪黃庭堅

納溪文石(云溪石)作為地方特產,前代大大有名。前清重臣、湖南人陶澍自成都放船東下,親眼看見納溪“江岸產錦石,有若芭蕉者、竹節竹葉者、龜者、魚者;蟹橫其螯、蟆張其頤者。又有若星月,若老人、美女者。紋理隱約,間以紅、白。以水浸之,宛然。”載入他的《蜀日記》。

另一個在蜀中多地作過縣官的山東人王培荀,也在他的《聽雨樓隨筆》裡說:“納溪縣河中石子,生成人物,紋理如繪。居人多覓此求售。有秀才某,暇時輒於其中檢視,得《西廂》一部,如“待月聽琴”等,每具一劇,纖毫畢備,真奇物也。”遺憾的是,這樣美好而且蘊藏豐富的納溪文石,雖然也曾有一些墨客文人在當時的納溪縣裡舉行過“文石會”交流推廣,吸引“瀘州刺史”王啟焜都來參加,為作《文石會小序》但也仍然只是停留在少數居民隨機尋採,獨自休閒觀賞的階段,沒有形成相應的產業。

在沒有1573,瀘州老窖的年代,瀘州用什麼吸引了宋代文豪黃庭堅

但是其實早在宋代的時候王獻可作為瀘州地方官,就明白了地方有哪些優勢和特產。王獻可雖然是福建人,但是到底是一個稱職官員。而且那個時候,生態破壞不嚴重,沒有砂石鵝板被大量採集,也不必考慮要建造太多東西,時代不同當然有關係,但是重視地方文化,尊重文化這是應該保留和傳承的一種素養啊。

今天瀘州的文石發展出來長江奇石的圈子,不僅僅侷限於納溪,瀘州人愛石頭的雅趣,還是有的,到底比喝酒要容易一些。不過就沒有酒那麼容易普及。

你說作為社交工作,總不可能大家在宴席上,不吃菜喝酒,相互交換石頭吧。不過我覺得作為地方的寶貝,研究它的自身魅力和人文底蘊,才是讓其能發揮出應有價值的道理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