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員工的李廣,為何成了悲劇?不走上層路線,真的是絕路嗎?

王勃不朽的名篇《滕王閣序》有兩句名垂千古:“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讓我們見識了自然生態令人窒息的美,而“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卻讓我們領悟到了人生的坎坷。李廣難封,真的如王勃所說,是“時運不濟”嗎?

而李廣的悲劇,僅僅是難以封侯嗎?讓我們走進《史記·李將軍列傳》,看看李廣的悲劇是怎樣煉成的,作為後來者,我們又將吸取怎樣的教訓?

悲劇,魯迅的定義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李廣,他本來是非常美好的。

關愛員工的李廣,為何成了悲劇?不走上層路線,真的是絕路嗎?

他出身名門。

祖先是秦國名將李信,李信名氣似乎不大,但“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我們不會沒有聽過,而這一壯舉的總導演,就是燕太子丹,而這個總導演,就是被李信所捕殺,最後死在他的手上。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語境裡,李信就是那個一網打盡的獵手,所以李廣祖先的名將身份,絕非浪得虛名。

關愛員工的李廣,為何成了悲劇?不走上層路線,真的是絕路嗎?

他才華出眾。

身為武將,武藝高強,尤其突出的是騎射的功夫,他們家世世代代祖傳的技藝,就是射箭。我們都知道“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遊牧民族的射箭技術是天下一流的,而李廣在一次戰鬥中,親自射殺了射殺漢朝騎兵幾十人的射鵰者二人,活捉一人。相形之下,比射鵰者技高兩籌。

他廣為人知的故事,是臂力超強,將箭頭射進了石頭中,所謂“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表現的就是他射箭的力度。

關愛員工的李廣,為何成了悲劇?不走上層路線,真的是絕路嗎?

最著名的故事,當然是“飛將軍”的故事了。“馬邑”之仗後的四年,他在雁門關外與匈奴的一次戰鬥中失利,被匈奴擒獲。匈奴人把李廣五花大綁,躺在兩匹馬之間行進,準備帶回給單于報功。行了十幾里路時,李廣裝死,瞅準一個機會,看見旁邊有一個壯年小夥子騎著一匹好馬,李廣一躍而起,掙脫捆綁,跳上了那匹馬,將那人推下馬去,搶下了敵人的弓箭。匈奴幾百名騎兵追殺他,他射殺了追兵,返回了自己的部隊。從此,匈奴人很佩服李廣,稱他為“飛將軍。”

關愛員工的李廣,為何成了悲劇?不走上層路線,真的是絕路嗎?

他有勇有謀。

他的勇力突出表現在他的近距離搏殺,他喜歡衝鋒陷陣到最前面,近距離格殺猛獸。他的家鄉有猛虎,李廣親自射殺。有一次,他在北京附近射虎,老虎撲過來,抓傷了他,在這最危急的時刻,他還是用箭射殺了猛虎。他殺敵也是一樣,喜歡在最危險的時刻引弓。漢文帝稱讚他的勇猛:“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如果是生在劉邦天下逐鹿的時代,李廣封一個萬戶侯,又有什麼難呢?

有勇無謀,是為莽夫。李廣的謀略,是後來曹操在乘氏以少勝多打敗呂布,孫堅年少隻身格殺海盜,諸葛亮長坂坡阻遏曹操百萬追兵的模板。這個經典案例是這樣的:

李廣射殺射鵰者後,匈奴派出數千騎兵追殺他們。李廣一百名左右的騎兵十分驚恐,都急著想逃跑。李廣說:“我們距離我們的大本營有幾十裡的路程,現在我們逃跑,匈奴追殺我們,會把我們全部消滅。現在我們停下來,匈奴一定會以為我們是大部隊的誘餌,必定不敢攻擊我們。”

關愛員工的李廣,為何成了悲劇?不走上層路線,真的是絕路嗎?

於是命令騎兵不退反進,前進到離敵陣不足二里的地方才停下,命令士兵下馬解鞍。士兵很擔心:“敵人眾多又迫近,萬一打過來,我們全都死翹翹。” 李廣的解釋是,敵人都以為我們要逃跑,我們都把馬鞍卸下來,表示偏偏不走,讓他們堅定我們是誘餌的決心。敵軍中有一位白馬將領在陣前整頓隊伍,李廣馬上上馬,率領十幾個騎兵突然奔殺過去,射殺白馬將領後又馬上回來,卸下馬鞍,人馬都躺在地上。敵人都以為是誘兵之計,終究不敢追擊。夜黑後,匈奴兵怕有埋伏,都撤了。

這場戰鬥,非有大智大勇,不敢這樣設計。

關愛員工的李廣,為何成了悲劇?不走上層路線,真的是絕路嗎?

他先人後己,愛人勝過愛自己。

這些美好,其實都不算什麼。李廣最突出的優點,就是以人為本,關心愛護自己的部下、員工,把他們當作最親的人。

他給部下充分的自由。“廣行無部伍行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隊伍不用那麼機械的整齊,遇到水草豐美的地方就停下來,大家自由活動。“其士卒亦佚樂,鹹樂為之死。”他計程車兵都很快樂,都願意跟隨他,情願為他戰鬥至死。

關愛員工的李廣,為何成了悲劇?不走上層路線,真的是絕路嗎?

他把享受分給員工,先部下之憂而憂,後手下之樂而樂。“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終廣之身,為二千石四十餘年,家無餘財,終不言家產事。”廉潔奉公,獎金一到手就分給部下,吃飯喝酒都跟群眾打成一片。雖然當了四十多年的省部級高階領導,但家裡沒有一丁點的積蓄。他就是這樣的人:“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在最困難的時候,士兵不吃飽喝足,他不吃不喝。

這樣的老闆,哪裡找?

關愛員工的李廣,為何成了悲劇?不走上層路線,真的是絕路嗎?

他媚下,卻不媚上。

然而,問題來了,錢財福利都分給了部下,你讓你的領導情何以堪?領導也是人啊,也有七情六慾啊?李廣清廉,不孝敬更大的老闆和上級,會有好的結局嗎?

所以,李廣很納悶:“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為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那些才能中等的校尉,都有幾十人被封為侯了,我李廣絲毫不比他們差,為何連年出生入死攻打硬骨頭的匈奴,卻連一塊小小的封地都沒有呢?是命嗎?

沒人願意給他明確的答案。只有殘酷的事實一步步逼近他,讓他身死,幾近族滅。

關愛員工的李廣,為何成了悲劇?不走上層路線,真的是絕路嗎?

那是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大舉進攻匈奴的戰鬥。李廣作為前將軍,衛青卻不讓李廣走中路,而命令他從最偏遠的、缺乏水草、路況複雜的東路繞道去集結。為什麼,因為衛青要照顧自己的好朋友,新近被降級的公孫敖立功贖罪,跟隨自己共享戰果,所以把李廣挪開來。

李廣當然不願意,提出辭職。衛青不允許,在李廣不願意受命的情況下,衛青強迫他從東路去出征。結果不出所料,“後大將軍”,李廣的軍隊比衛青後到集結地點。失期,是很嚴重的罪名,“失期,當斬”正是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衛青要李廣作檢討,接受審判。李廣絕望了:

“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

關愛員工的李廣,為何成了悲劇?不走上層路線,真的是絕路嗎?

不跟你們玩了,引刀自殺。

衛青是什麼人?是漢武帝的小舅子,也是漢武帝的姐夫,李廣玩得起麼?

司馬遷的慷慨評論和欲言又止。

李廣一死,李廣的軍隊哭成一片,老百姓聽說了,不管是認識不認識的,老的還是壯的,都哭得稀里嘩啦。而司馬遷的評論,最為中肯而感人:

“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餘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關愛員工的李廣,為何成了悲劇?不走上層路線,真的是絕路嗎?

作為同時代人,司馬遷有很多話,他不敢說:得民心者,為何不能得天下?百姓愛戴和領導賞識,為何不能相容?“天子愛民”,李廣亦愛民,而李廣之於天子,又有何罪,遭此鬱郁不得善終?不走上層路線,真的是絕路一條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