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的“洞穴隱喻”思想:有時候我們看到的不是真實的而是假象

柏拉圖在《國家篇》對人類的知識狀況做出了一個基本構想。他說,設想在一個洞穴裡有一批囚徒,他們從小就呆在那裡,被鎖鏈鎖著,不能回頭,只能看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在他們後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條貫穿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築有一堵矮牆。外面,人們扛著各種器具走過牆後的小道,而火光則把這些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們自然認為影子是唯一真實的事物。

柏拉圖的“洞穴隱喻”思想:有時候我們看到的不是真實的而是假象

如果他們的一個碰巧獲釋,轉過頭來看火光與物體,他最初會感到困惑,他的眼睛會感到痛苦,他甚至會認為影子比它們的原物更真實。如果有人進一步拉他走出洞穴,到陽光下的世界,他會更加炫目,甚至發火。起初他只能看事物在水中的倒影,然後才能看陽光中的事物,最後甚至能看太陽自身。到那時他才處於真正的解放狀態,他會開始憐憫他的囚徒同伴,他的原來的信仰和生活。

柏拉圖的“洞穴隱喻”思想:有時候我們看到的不是真實的而是假象

如果他返回去拯救他的囚徒同伴,他可能得有一段時間去適應洞中的黑暗,可能在辨別陰影的時候沒有他們那樣敏銳,而遭到他們的嘲笑。他與他的囚徒同伴們爭論幻覺與真理、偶像與言行的不同,卻激起了眾怒,甚至要將他處死。因此他說服他們跟他走出洞穴的努力,最終失敗了。

柏拉圖的“洞穴隱喻”思想:有時候我們看到的不是真實的而是假象

柏拉圖的這一構想可以看作是對人類的認識狀況的一個比喻,洞穴之中的世界相當於可感世界,而洞穴外面的世界則相當於理智世界。柏拉圖明確聲稱囚徒與我們相像,他們代表人類的狀況,而囚徒被拉出洞穴的過程則類似於透過教育而獲得啟蒙的過程。

柏拉圖的“洞穴隱喻”思想:有時候我們看到的不是真實的而是假象

柏拉圖同時借解釋囚徒失敗的故事,闡發了他關於哲學家的使命的觀點,他的結論是雖然哲學家的興趣是追求善,他們沒有世俗的興趣與利益,但是為了整個城邦的利益,哲學家必須放棄個人的興趣和思辨的幸福來啟蒙和教育那些普通人,因此柏拉圖提出了哲學王的主張。

柏拉圖的“洞穴隱喻”思想:有時候我們看到的不是真實的而是假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