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筒到底有什麼區別?

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筒到底有什麼區別?

如果說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武器,他們的外形居然非常相似;而且作戰用途也幾乎一樣;很多專業人士都不好馬上區分。這樣的常見武器系統,居然真的有!這就是無後坐力炮和單兵火箭筒。無後坐力炮最早出現在1914年,由美國人戴維斯發明,因此也被叫做戴維斯炮。看其發明的年份,就知道正好趕上一戰。不過在一戰中基本沒有什麼表現,因為其原始設計很不完善,沒有派上大用場。直到二戰爆發前,經過各國軍工工程師的改進,無後座力炮才成為戰場上的反坦克和反裝甲車輛的利器。當然也可以打擊單兵火力點,壓制有生力量。無後坐力炮的最大價值,就是可以透過兩三個人,甚至在極端情況下,一個人就可以發射中口徑的炮彈。早期直瞄射擊200米之內的裝甲目標和火力點,在狹窄環境下可靈活運用。

而同口徑的身管火炮都有數噸自重,需要整個炮班操作。目標大,無法輕易越過障礙在城市戰和複雜地形下運用。無後坐力炮的優點,讓其成為坦克和裝甲車輛的噩夢。從二戰期間到越南戰爭大量裝備。大國陸軍幾乎每個營都有幾門無後坐力炮。而二戰期間,單兵反坦克火箭筒也登上了歷史舞臺,其射程和破甲威力和無後座力炮大同小異。而且多為單兵用肩扛的方式簡易發射。因此很容易被外界弄混。那麼兩者到底有哪些區別呢?第1,在於單兵火箭筒從剛剛出現。就有超口徑的。也就是單兵火箭筒可以發射彈頭直徑超過發射筒直徑的火箭彈。而無後坐力炮,大多數時候仍然只能發射炮管直徑之內的炮彈。第2,兩者的發射筒強度不一樣,無後坐力炮仍然是炮,必須有炮膛部分,需要承受發射藥爆燃後的膛壓。

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筒到底有什麼區別?

因此早期的無後座力炮仍然是鋼製的炮管;當代有用鈦合金製造的輕質炮管。而單兵火箭筒從一開始就不怎麼承受管內壓力。只需要扛住火箭彈噴流的燒蝕即可。因此很早就可以用輕質金屬材料製造發射筒。而當代則直接採用玻璃鋼等複合材料製造低成本的發射筒,甚至一次性使用,發射後直接拋掉外筒,這樣不佔編制。第3,兩種武器最大的區別,還在彈藥的推進原理本身。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無後座力炮本質上仍然是一種火炮,不過在其後部集成了硝化棉的發射藥包。藥包被激發點燃後,在炮筒內部,向前向後都有爆燃壓力,向前的壓力把炮彈一次性推出去;而向後的爆燃火藥壓力直接噴出。兩者基本抵消,因此後坐力不明顯。不過也因為爆燃壓力向炮筒的前後兩側都卸掉了。因此這種炮的炮彈獲得的推力值和正規的身管火炮沒法比。

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筒到底有什麼區別?

同口徑的正規身管火炮可以至少把炮彈打出十幾公里,而無後座力炮彈最多隻能打出去一兩公里,直瞄射擊能力只有兩三百米,不過在戰場上近戰已經足夠。炮彈飛出去以後,則完全靠慣性飛行。而火箭彈卻是飛行過程的前半段,彈體一直在噴出燃氣,獲得反推動力。火箭彈沒有發射筒也可以放到地面上發射。但是無後坐力炮的炮彈卻必須需要炮筒發射。無後座力炮炮彈的單發成本低於火箭彈。因為製造工藝更簡單,因此到目前還有新型號出現。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