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羅馬軍團遇上大秦銳士,究竟誰更勝一籌?

在世界歷史上,古羅馬與秦國都是以強大的軍事實力聞名於世的國家。羅馬在建立共和國後,便不斷與周邊敵人交戰,漸漸擴大自己的版圖,最終成為地跨亞非歐的大帝國;而同時期的秦國,則透過商鞅變法與不斷的攻伐周邊,由原本臣服於周王朝的諸侯國慢慢地變成諸侯國中實力最強者,並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建立秦帝國。

當羅馬軍團遇上大秦銳士,究竟誰更勝一籌?

兵員素質與徵兵制

早期的羅馬,由於要應付常年不息的戰爭,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軍事化體制。在馬略改革之前,羅馬實行徵兵制,當時,幾乎所有的羅馬公民都要參加軍隊。根據羅馬的法律,年齡在17到46歲的公民,只要不屬於最低一級的地位,或者還沒有參加過20次步兵戰鬥或10次騎兵戰鬥,就必須服兵役。

在進入軍隊以後,士兵們要受到嚴格的軍事訓練,除了各種武器的應用和其他正規軍事訓練以外,士兵們還必須練習跑步、跳躍、撐杆跳高、攀登、格鬥,以及武裝泅渡。

當羅馬軍團遇上大秦銳士,究竟誰更勝一籌?

每個羅馬士兵還必須在揹負50多公斤重的行軍裝備的情況下在5個小時內走完30公里的路程,這些訓練十分艱苦,但生性英勇善戰、決不妥協的羅馬人卻經得起這樣的捶打。在經過長期的訓練後,羅馬士兵的體質得到提高,士兵意志也更加堅定,奠定了羅馬贏得對外戰爭的基礎。

戰國時期的秦國,也實行徵兵制,以郡縣為單位徵集兵員,男子服兵役的年齡,大約是15到60歲。當然,這屬於戰時緊急徵兵的標準,在平時,秦國滿17歲的男子須向官府登記報告,登記後,從23歲起,要服兵役兩年,一年在本郡,一年去都城或邊地。在士兵的軍事訓練上,秦國也相當嚴格。當時,即使是魏國經過精心選拔和專業訓練組織起來的魏武卒,也抵擋不住秦國軍隊的攻擊——“不可以遇秦之銳士”,可見秦國軍隊訓練的嚴格。

當羅馬軍團遇上大秦銳士,究竟誰更勝一籌?

軍隊紀律與賞罰制度

羅馬軍隊紀律嚴明,一旦有不服從命令者,一律處死。此外,羅馬人崇尚軍人榮譽,對那些逃跑和失去武器的戰士,一律處以重刑甚至是死刑。當然,在嚴格軍隊紀律的同時,羅馬還規定了一系列的獎勵制度。特別的是,古羅馬軍隊的獎勵制度,主要體現在榮譽方面,而不是物質方面。

比如那些把羅馬人的“勁敵”打敗,並在一次戰役中至少殺死5000個敵人的將領,在他返回羅馬城的時候,就可以舉行一次“凱旋式”。

當羅馬軍團遇上大秦銳士,究竟誰更勝一籌?

而得到獎勵的將士,也會受到羅馬人民的尊重。之所以只通過榮譽而不是物質方面的獎勵就能激發羅馬軍人的鬥志,主要原因是,公元前3世紀左右的羅馬,其軍隊仍主要由羅馬公民組成,而他們對國家有一種高度的忠誠,所以,哪怕只有榮譽方面的獎勵,古羅馬士兵也會深受鼓舞,奮勇殺敵。

與古羅馬不同,為了抗衡強鄰動輒數十萬人規模的軍隊,秦國不僅徵發平民參戰,在戰事緊急時,奴隸、罪犯也會被送上戰場。為了使成分複雜的軍隊擁有強大的戰鬥力和高度的作戰積極性,商鞅變法時,秦國對賞罰做了嚴格的規定,有功必賞,有罪必罰。

當羅馬軍團遇上大秦銳士,究竟誰更勝一籌?

秦國對軍功的獎勵主要體現在物質上,如秦國制定了二十級軍功爵,論戰士戰功的大小實行封賞,不論其出身貴賤,秦國的各級將領、官吏也按功行賞。在懲罰方面,秦國制定了嚴酷的法律來懲治觸犯軍法者,比如“連坐法”的推行,使秦軍同一作戰單位的將士互相監督,強化了秦軍的紀律。

為了提高自己和家庭的社會地位、改善家人及自己的生活,也為了免受嚴刑峻法的懲罰,秦軍上至將領,下至士卒,戰時莫不奮勇爭先,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秦軍的戰鬥力與戰鬥意志。在嚴明的賞罰制度下,秦軍的紀律也相當嚴明,不亞於古羅馬軍隊。

當羅馬軍團遇上大秦銳士,究竟誰更勝一籌?

作戰兵種和作戰軍陣

在馬裡烏斯軍事改革之後至公元前2世紀末,羅馬對外作戰的主要作戰單位,是由騎兵、輕裝兵、長矛兵、主力兵和後備兵四部分組成的軍團。

在古羅馬軍團中,長矛兵、主力兵和後備兵各分為十個中隊。在列陣時,輕裝兵、騎兵一起位於軍團兩翼,長矛兵排在軍團的第一線,主力兵在第二線,年齡較大的後備兵作為預備隊,位於第三線。長矛兵最初使用長矛,後改為雙刃短劍和幾支輕型投槍;主力兵裝備一種名為hasta的武器,是用於白刃戰的槍。

當羅馬軍團遇上大秦銳士,究竟誰更勝一籌?

戰前,軍團列隊常以中隊為單位,各中隊之間留下一個中隊寬度的間隙,中隊的縱深在5、6列到10列之間。在第一列各中隊的間隙後邊,是第二列的各中隊,後備兵部署在最後。戰時,這種軍陣靈活機動,它可以按照戰場需求,變換不同隊形,實用性和機動性強。

秦國也有軍陣,秦國軍陣前方是手持弓弩、揹負箭囊的步兵,步兵之後是由四匹馬拉的戰車和手持各種長兵器計程車兵組成的近戰部隊,秦軍陣的兩翼為弩兵和騎兵,後衛部隊也是弩兵。這樣的軍陣,遠、近的攻防能力都很強,敵人尚在遠處時,弓弩兵便可放箭,大量殺傷敵軍士兵,特別是弩,其發射的箭射程較遠、穿透力極強;當敵人衝近時,手持各種長兵器的秦軍士兵可以隨著戰車一起衝入敵陣,打亂敵軍陣腳,破壞敵軍陣型。這樣的軍陣,頗具東方的軍事智慧。

當羅馬軍團遇上大秦銳士,究竟誰更勝一籌?

武器裝備

在武器裝備上,秦國軍隊一直都以青銅兵器為主,而古羅馬軍隊則很早便使用鐵製兵器,貌似秦軍的武器裝備要差於古羅馬軍團,但其實不然。在青銅時代,能否鑄造出好武器取決於冶煉青銅時的銅錫比例,如果錫加的過少,武器就會太軟;錫加的過多,武器雖然會硬,但容易折斷。秦人掌握了冶煉青銅兵器的較好的銅錫比例,這使其兵器在具備較強硬度的同時又有很好的韌性,效能不在當時羅馬軍團的鐵製兵器之下。

此外,秦軍還擁有古羅馬軍團所沒有的遠射武器一一弩。

當羅馬軍團遇上大秦銳士,究竟誰更勝一籌?

秦朝的弩,製作精良,大型的弩,必須使用腳蹬,藉助全身力量才能上弦,可見其擊發時動能之大。秦朝的大型弩射程可達800米,小型弩射程也有150米。不僅如此,秦軍的弩,還裝上了世界上最早的遠端武器瞄準具一一“望山”,“望山”的裝備,使秦弩擁有了遠端精準打擊的能力。

此外,秦軍的武器裝備還高度標準化,秦軍的很多武器裝備的同一種零件都可以互換,可見其兵器製造的標準化程度之高。也許這種“標準化”從現在的眼光看來,是十分粗糙和初級的,但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能實現這樣的“標準化”卻是一件很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

當羅馬軍團遇上大秦銳士,究竟誰更勝一籌?

羅馬士兵將短劍和盾牌配合使用,使羅馬人在近距離作戰中佔到了不少便宜,而短劍的出現也將希臘式的長矛徹底逐出了羅馬軍團。在羅馬全盛時期,羅馬軍團的重步兵都是先進行兩輪的投擲矛,然後全面靠近敵人,進行肉搏戰,短劍在近距離作戰中靈活的優勢在這時候便發揮了出來。

羅馬人的盾牌應該可以說是舉世聞名的,羅馬軍團的經典戰術——龜甲陣就是依靠它來完成。羅馬帝國裡除了將軍沒有盾牌外,其他各級戰鬥人員都有盾牌。公元一世紀以前的羅馬盾牌都是圓角的,到了公元一世紀以後羅馬盾牌變成了尖角的。據說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羅馬盾一樣的盾牌,但據我瞭解,中國的盾牌和羅馬的盾牌有著本質性的區別,中國的盾牌都是被架在地上,而羅馬盾牌是純粹的單兵武器,可以拿在手上,必要時可以當進攻武器使用。

當羅馬軍團遇上大秦銳士,究竟誰更勝一籌?

小結

透過這些比較,可以發現:秦國軍隊和古羅馬軍隊在兵源的組成結構上大不相同,古羅馬軍隊兵源單一,就是古羅馬公民,而秦軍的兵源除了國民以外,還有奴隸和罪犯。

古羅馬公民對國家的忠誠是不言而喻的,由此組成的古羅馬軍隊也是一支高度忠誠於國家的軍隊,這也是其戰鬥力強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秦軍由於軍隊組成成分複雜,其對秦國的忠誠度不及古羅馬軍隊,但由於利益的驅使和嚴刑的威懾,秦軍在戰場上同樣很強悍。

當羅馬軍團遇上大秦銳士,究竟誰更勝一籌?

再比較雙方的武器裝備,古羅馬軍隊使用鐵製武器,這比使用青銅兵器的秦軍要先進,但秦國的青銅兵器製作精良,且高度標準化,實際作戰效能應與當時的鐵製兵器旗鼓相當,這也是秦軍能夠征服使用鐵兵器的山東六國的原因之一。

此外,秦軍還擁有精準的遠射武器一一弩,這無疑使其有了遠端精確打擊的能力,而這,正是古羅馬軍隊所缺乏的。

在軍事訓練上,古羅馬兵團與秦國軍隊的訓練都相當嚴格,但秦國戰時從國中緊急徵募計程車兵,其軍事訓練就比不上古羅馬兵團計程車兵了。

當羅馬軍團遇上大秦銳士,究竟誰更勝一籌?

在軍陣方面,古羅馬兵團的陣型既整齊劃一,又靈活多變,十分適應地中海地區的戰場需求;秦國軍陣機動性強,戰車與步兵的配合十分完美,往往能衝破敵人的陣型,而大量的弓兵和弩兵射出的密集的箭雨又能讓敵人在遠處便傷亡慘重。

相比之下,古羅馬兵團雖有精悍的西班牙短劍和威力巨大的重投槍,但短劍攻擊距離短,難以抵禦狂奔而來的戰車,而投槍的射程僅有數十米,遠不及弓和弩。

當羅馬軍團遇上大秦銳士,究竟誰更勝一籌?

由此看來,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秦軍與古羅馬軍團各有所長,但從總體上看,秦軍要勝古羅馬一籌。從某種角度上看,這個結論是成立的,至少擁眾百萬的秦軍在人數上就遠遠地超過了古羅馬兵團。

但事情又遠不是那麼簡單,除了機械地比較兩軍的實力以外,還要遵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如果從這個角度上看,那麼,秦軍與古羅馬兵團都曾經是適應當時當地具體情況的成功者,這兩支軍隊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成功的軍隊。

單選 | 你認為大秦銳士和羅馬軍團相比,誰更強 ?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頂部